振声社
振声社,1793年(乾隆58年)在府城三郊支持下创馆[1],存续至今有231年历史,是台湾南管少数成立超过200年的南管社团之一,曾先后移驻于台南水仙宫、普济殿、祀典武庙。[2]:16—18
振声社 | |
---|---|
振声社 | |
位置 | ![]() |
建成时间 | ![]() |
类型 | 登录等级:列册追踪 登录种类:台南市传统表演艺术 |
振声社 | |
汉字 | |
---|---|
白话字 | |
台罗拼音 | |
方音符号 |
2000年(民国89年)年底赤崁清音南乐社大部分成员加入,将社团馆址自祀典武庙六和堂移至台南市中西区忠孝街。尔后振声社经常举办南管音乐演出,以飨大众,并曾数次获得「台南市杰出演艺团队」之殊荣。
历史大事记
清治至日治
1793年(清乾隆58年),振声社在三郊商人的支持设立,此时多由商人、仕绅所组成,馆址设于台湾府城西定坊北势街台南水仙宫。创办负责人张大川从闽南地区聘请师资教授南管,全盛时期有社员超过百人。[2]:16 后部分社员迁至普济殿。
1895年:曾一度迁入祀典武庙,后再回到水仙宫,后皆以水仙宫为舞台[3]:21 。
1915年(日本大正14年)社员江吉四离开振声社,在多位振声社社员的协助下,创立南声社,成为该社首任社长与馆先生[3]。
战后
战后再迁入祀典武庙,并以其六和堂为馆阁所在地 [3]:21。
1956年:先贤李琼瑶于六兴境帆寮慈荫亭创立同声社,后约在民国67年,合并回振声社,在武庙练习[2]:19。
1990年:因祀典武庙进行大修,社团物品皆由社员陈进丁保管,社团暂时停止活动。
1995年:祀典武庙整修完毕,搬回六和堂,开始重新运作。
1996年: 重新招生,张鸿明为馆先生,另聘蔡小月为助教,每周六、日下午2点至5点,于六和堂进行教学与练习。并有来自屏东、高雄、台南、嘉义、澎湖等地弦友经常来此和乐,自有一番热闹。
2000年后
2000年:振声社仅存馆先生张鸿明和社员陈进丁,为维持馆阁命脉之传承,商请赤崁清音南管乐社的部分社员加入振声社,在台南市中西区忠孝街复办活动。同年12月13日,重新向台南市政府登记负责人陈进丁、指导老师张鸿明、社长施炳华。[2]:16—17
2002年:在与赤崁清音南乐社集成期间,以赤崁清音南乐社之名义入选「台南市杰出演艺团队」征选。
2004年:振声社首度获得「台南市杰出演艺团队」传统戏曲奖;并于11月27日在国立台南大学)雅音楼,举行复社后的首次公演《南管清音梅花操》。[8]:7
2006年:再度获得「台南市杰出演艺团队」。[8]举办专场南管音乐会《南管古乐.百鸟归巢:张鸿明与振声社南管演奏会》。
2007年:国立成功大学中文系教授三庆与南台科技大学通识教育中心施炳华教授推动建置「台湾说唱数字典藏网站」,与振声社、中国福建省艺术学校泉州分院(今福建省泉州艺术学校)李丽敏讲师合作,针对南管音乐及戏曲文本进行整理、校释,以及语词汇释和研究文献补充[9]。
2009年:举办专场南管音乐会《踏花归去马蹄香》。
2010年:三度获得「台南市杰出演艺团队」。举办专场南管音乐会《振声社复社10周年纪念音乐会》。于北区玉皇玉圣宫开设「南管研习班」[8](至2013)。
2011年:四度获得「台南市杰出演艺团队」。举办专场南管音乐会《四时传古韵.大曲透遗音》。
2012年:五度获得「台南市杰出演艺团队」。举办专场南管音乐会《来去听南管》。
2013年:振声社Blog因奇摩Blog停止服务,故迁移至Blogger至今[10],并六度获得「台南市杰出演艺团队」。并辅导玉皇玉圣宫成立南管社团御音圣乐社。举办专场南管音乐会《一纸相思》。
2015年:办理Instagram官方帐号「台南振声社」,2018年正式激活。
2018年:创社225周年庆,举办专场南管音乐会《月照芙蓉》。
先贤&人物
振声社创馆至今231年,经历过数代人物的发展,馆阁中存有一份「先贤图」,上誊有对振声社有功之先贤。先贤图的最上方为「五少先贤之位」,下方是「振声社先贤之位」,现有记载135名先贤,每年春秋二祭,先祀郎君爷,再祭先贤,以享先贤之精神。以下参照振声社先贤图之简介。
理事长\社长
社长为馆阁的代表人,对内负责行政事务,对外负责交际工作;在不同馆阁有不同相对应称呼,如「理事长」、「社长」、「馆东」、「管理人」等。
先生
先生(sian-sinn)是对于驻馆传授音乐的教师,学界称为「馆先生」,是馆阁的内核人物之一。南管音乐史上有多位知名南管乐人曾在振声社传承音乐艺术。
- 林老顾:台南人,是人称「老顾先」的南管名师,曾任教海寮普陀寺清和社、总郊振声社、顶茄萣赐福宫振乐社[11]。
- 王雨宽:人称「雨宽先」的南管名师,曾任教于盐水港清平社、南声社[11]。
- 许道全:嘉义人,知名南管名师,善洞箫、指谱;曾任教嘉义凤声阁、湖内凤声社、梓官聚云社[11]。
- 胡罔市:台南人,女性馆先生,自幼学习南管,善唱曲、琵琶,亦是同声社社员[11]。
- 张鸿明(1920-2013):福建省同安县人,台湾第一位重要传统艺术(南管音乐)保存者。1948年来台,定居台南,1978年开始受聘于振声社,曾经活跃于振声社、南声社、金声社、同声社、和声社等馆阁传师授艺[12][13]。
- 陈钟灿(1873-1933)
- 陈田(1898-1966)
- 吴再全(1911-1991)
站山
站山是为南管馆阁出钱出力的赞助者,但并不一定有学习南管。
- 张炎:台南旧永瑞珍饼舖创办人。
- 许世禄
家私脚与曲脚
家私脚为专攻南管乐器演奏者;曲脚则是专攻南管乐曲之演唱。
文物
出版品
Live DVD
年份 | 标题 | 演出地点 |
---|---|---|
2004 | 南管清音梅花操:振声社复社公演[14] | 国立台南大学雅音楼 |
2006 | 南管古乐.百鸟归巢:张鸿明与振声社南管演奏会[15] | 国立台南大学雅音楼 |
2009 | 踏花归去马蹄香:振声社南管演奏会[16] | 国立台南大学雅音楼 |
2010 | 振声社复社10周年纪念音乐会:灵山梵音之四不应[17] | 国立台南大学雅音楼 |
2011 | 四时传古韵.大曲透遗音:振声社南管音乐会[18] | 国立台南大学雅音楼 |
2012 | 来去听南管:振声社南管音乐会[19] | 国立台南大学雅音楼 |
2013 | 一纸相思:振声社南管音乐会[20] | 涴莎艺术展演中心(永华馆) |
2018 | 月照芙蓉:振声社南管音乐会[21] | 国立台南大学雅音楼 |
参考文献
- 相良吉哉,《台南州祠庙名鉴》(台南:台湾日日新报社台南支局,1933),页282。
- (PDF). 国科会专题研究计划报告. [2020-10-20].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0-10-21).
- 游慧文,〈南管馆阁南声社研究》,台北:国立艺术学院音乐研究所硕士论文,1997。
- 〈开山神社神舆游境武庙送天师参加行列〉,台南新报》,1930.02.14。
- . [2020-10-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26).
- 〈南词兴会〉,《台湾日日新报》,1914.10.30。
- 〈赤崁特讯/妈祖绕境〉,《台湾日日新报》,1921.04.26。
- 林珀姬. (PDF). 台湾传统音乐年鉴〈南管音乐篇〉. 2010 [2020-10-20].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0-10-21).
- https://taiwanopera.moc.gov.tw/index/zh-tw/origin
- . [2020-1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17).
- . [2020-1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17).
- . 国立传统艺术中心 台湾音乐馆. [2020-1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18).
- 黄钧伟,〈南管艺师张鸿明研究〉,国立台湾师范大学民族音乐研究所硕士论文,2006。
- . 国际标准录音录像数据代码查找系统. 国家图书馆ISRC管理中心.
- . 国际标准录音录像数据代码查找系统. 国家图书馆ISRC管理中心.
- . 国际标准录音录像数据代码查找系统. 国家图书馆ISRC管理中心.
- . 国际标准录音录像数据代码查找系统. 国家图书馆ISRC管理中心. [2020-1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16).
- . 国际标准录音录像数据代码查找系统. 国家图书馆ISRC管理中心. [2020-1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17).
- . 国际标准录音录像数据代码查找系统. 国家图书馆ISRC管理中心. [2020-1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17).
- . 国际标准录音录像数据代码查找系统. 国家图书馆ISRC管理中心.
- . 国际标准录音录像数据代码查找系统. 国家图书馆ISRC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