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斗
批斗,在目前的汉语语境里,常指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建政后的一种政治运动形式,可理解为「批判」加「斗争」,但“批斗”运动明显带有严重暴力和破坏,在文化大革命(1966-1976年)时期到达顶峰[2][3][4]。文革时期,批斗者常把其认为有违毛泽东思想及意旨的人或事公开,亦有家人或同事互相举报,然后进行批判,当中包括文本批评、公开侮辱、伤害肢体等,甚至杀害[2][5][6][7][8]。受批斗的对象有时包括父母、亲人、朋友、老师等,导致人际关系及社会道德崩坏[5][9][10][11][12]。批斗通常以团体形式进行,例如举行批斗大会或“斗争会”,而具体斗争方式常包括剃阴阳头、戴高帽、游街、“喷气式”、言语或肢体攻击,甚至抄家、砸文物、破坏建筑物等[3][7][8][13][14]。
一些评论认为,自习近平2012年底出任中共中央总书记执政以来,文革式批斗在中国社会出现回潮,主要体现为网络上对部分人士的大规模言语攻击,以及政府主导的全网抨击甚至封杀[15][16][17][18][19]。
文化大革命时期
背景
三年困难时期及七千人大会后,毛泽东为了再次得到人民拥护,大力推动对自己的个人崇拜行为及活动[20][21],而为了打击他在中国共产党内的政敌,以及出于“防止资本主义复辟”等原因,毛泽东等人于1966年发动并领导了文化大革命[22][23][24]。
1966年8月5日,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女子中学的红卫兵将时任学校副校长卞仲耘打死、将副校长胡志涛打成重伤,而卞仲耘也是第一个在北京被打死的教育工作者[2][25][26][27][28]。北京“红八月”期间,毛泽东在天安门广场接见红卫兵后,全国逐渐陷入混乱状态,红卫兵对学者及知识分子等实施暴力行为[2][5][29][30]。8月18日,毛泽东与红卫兵领导人宋彬彬的对话强烈暗示了暴力的“合理性”、“合法性”[2][5][31]。8月22日,毛泽东更以批转中共中央文档的方式,发出名为《严禁出动警察镇压革命学生运动》的明文规定:“不准以任何借口出动警察干涉,镇压革命学生运动,警察一律不得进入学校”[32][33];随后中国公安部部长谢富治也提出要保护红卫兵、不要拘捕,从而为全国红卫兵更大规模的打、砸、抢、抄、抓等行径提供了政治保护及政策保障[27][28][30]。
批斗对象
「批斗」行动主要发生于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经当时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毛泽东肯定和默许,多由其支持者组成的红卫兵、造反派等运行[6][30]。被批斗对象无具体定义,但常包括:当时的政府官员干部、前中国国民党党员、知识分子、地主、商人、道士、和尚、修女、教士等,甚至被后世统治者尊为「万世师表」的孔子(“批林批孔运动”)[2][7][8][14][34]。被批斗对象有时甚至包括父母、亲人、朋友、老师等,导致亲友反目[5][9][10][11][35][36]。
文革期间,中央当权派也遭到批斗,包括时任国家主席刘少奇、中央书记处负责人邓小平、中央政治局常委陶铸、“十大元帅”中的彭德怀和贺龙(“贺龙事件”)、时任国务院副总理薄一波等等[34][37][38]。其中,邓小平被打成刘少奇之后的中国“第二号走资派”,造反派开列了邓小平的“十大罪状”,包括:1. 作为党的总书记有擅权的行为;2. 批判个人崇拜有亵渎毛泽东的权威;3. 在1961年召开的一次党的会议上违背了毛泽东思想,在农业政策中提出“白猫、黑猫能逮住耗子就是好猫”的口号;4. 1963年鼓吹要搞科学技术职称和学位;5. 通过1961年的高教六十条“削弱党的领导作用”,等等[37]。
文革期间被批斗的对象,一般不止被“斗争”过一两次,据史料记载,1968年4月23日到10月27日,经当时“北京市革命委员会”主任谢富治批准的,针对北京市主要领导干部和中央部门领导干部的批斗大会就有100场,其中批斗彭真53次、刘仁40次、郑天翔29次、万里14次[34]。前北京市教育局副局长韩作黎被“斗争”了400多场,坐“喷气式”400余次、被打得昏死过去两次[34]。
影响
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即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期间,受到批斗和迫害的人不计其数,其中较为骇人听闻的事件包括北京“红八月”期间的大兴事件[39]。自1966年8月27日至9月1日,大兴县的13个公社、48个大队,先后杀害“四类分子”及其家属325人,其中最大的80岁,最小的仅出生38天,有22户被灭族[39]。
此外,有学者估计,仅文革初期因受批斗等原因而自杀的就有10-20万人[40][41]。北京1966年“红八月”期间,“八二三事件”导致知名作家老舍投湖自尽[42][43],考古学家、诗人陈梦家遭批斗迫害,自缢而亡,死前说到“我不能再让别人把我当猴子耍”[44]。“两弹一星元勋”赵九章在文革期间被打成“反动学术权威”并遭到残酷批斗,最终于1968年自杀身亡[45][46]。
批斗图集
- 土地改革运动时期农民正在对地主进行批斗(1946年)
- 对一名西藏妇女的批斗(约1958年)
- 第十世班禅额尔德尼遭到批斗(1964年)
- 桑颇·才旺仁增少将受批斗(1966年)
- 桑颇·才旺仁增少将及其夫人受批斗(1966年)
- 军中对“三家村”的批斗会(1966年)
- 斗私批修学习班(1967年)
- 上海海港批斗大会(1967年)
- 批斗刘少奇(1967年)
- 对前国家主席刘少奇的批斗会(1968年)
- 对国家主席刘少奇的批斗会(1968年)
- “女活佛”桑顶·多吉帕姆·德庆曲珍及其父母受到批斗(1960年代末)
- “女活佛”桑顶·多吉帕姆·德庆曲珍批斗会(1960年代末)
- 噶雪·曲吉尼玛遭到批斗(1960年代末)
- 批斗“煽动外逃的阶级敌人”
- 对受「批斗」而逃离者的通缉令
二十一世纪
习近平时期
部分观点认为,自2012年底习近平出任中共中央总书记执政以来,尤其是2019年起,中国社会出现“文革式批斗”回潮,集中体现在小粉红、五毛党等人在网络上对部分人士进行大规模言语攻击(譬如以“辱华”的名义进行“出征”),或者政府主导下对部分人士进行的全网抨击甚至封杀[15][16][17][48]。香港舆论亦有类似现象出现[49][50]。
- 2015年底,在韩国发展的台湾艺人、TWICE成员周子瑜因在韩国综艺节目中手拿中华民国国旗挥舞,被台湾统派艺人黄安在新浪微博举报是「台独」而引发了一场大规模网络批斗事件。黄安微博的发文,触发中国大陆网友的反台独情绪,演变成抵制周子瑜的声浪,周子瑜的手机广告代言被撤销,TWICE在中国大陆的预定演出被取消;经纪公司JYP娱乐遭到中国大陆人抵制。2016年1月15日,周子瑜迫于压力道歉,表示「中国只有一个,海峡两岸是一体的」,并称自己「始终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感到骄傲」。随后《人民日报》微博发表评论称:「涉台独周姓艺人道歉了,一个中国原则不容挑战。」2016年1月20日,经百度贴吧「李毅吧」网络论坛提议,约十万名来自百度贴吧李毅吧和共青团中央的中国大陆网友利用翻墙软件突破防火长城,于蔡英文等台湾政治人物以及《苹果日报》、三立新闻网等台湾媒体的Facebook首页以发布评论方式进行网络批斗,该事件又以评论中包含着大量中国大陆网络常用的图片表情为特点。[51][52][53][54][55][56]
- 2019年夏,香港爆发了反对逃犯条例修订草案运动,小粉红在网络各处发动了大规模的针对「香港暴徒」的批斗活动。此次批斗参与者除帝吧人士外,还有「饭圈女孩」。共青团中央在8月15日晚开设微博话题#饭圈女孩出征#后,16日又以「守护最好的阿中!饭圈女孩出征「开撕」香港示威者」为题转载观察者网的文章,支持8月14日晚「各家饭圈女孩统一战线,联合出征各大海外社交平台,『血战』示威者账号」的行动,加入对香港示威者进行的大规模批斗。[57][58][59][60]
- 2020年,武汉爆发新冠疫情期间,作家方方因撰写《方方日记》而在网络上遭到大规模「文革式批斗」,一些方方的公开支持者亦遭到网络批斗[19][61][62][63][64]。
- 2021年,赵薇等演艺界人士遭到网络批斗,并被中国大陆当局全网封杀[18][65][66]。
- 2021年,上海医生张文宏因其对新冠疫情的观点(“与病毒共存论”),遭到网络批斗[67][68][69][70]。
- 2024年3月,有消费者称农夫山泉旗下的「东方树叶」绿茶饮料包装存在日本文化元素,而对此农夫山泉则澄清包装上的建筑图案是根据中国寺庙建筑形象所做的艺术创作,引发爱国群众批斗。随后又有指出其旗下产品「茶π」的名称二字相似日本的靖国神社,使批斗升级。一系列事件导致农夫山泉股价急速下跌。3月13日,农夫山泉董事长兼总经理、养生堂董事长钟睒睒声称自己被莫名网暴而导致其母去世。[71][72][73][74][71][73][75][76][77][78]
参考文献
- . 凤凰网. 2008-11-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1-27) (中文).
- 王友琴. (PDF). 芝加哥大学.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6-10-12).
- 王友琴. (PDF). 《领导者》: 128-143.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2-04-17) –芝加哥大学.
- . 博讯.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2-07) (中文).
- 王友琴. . 《炎黄春秋》. [2019-12-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10) (中文).
- 左三叶. . 香港中文大学. 《天在看呢》.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15) (中文).
- 陈杰人. . 《纽约时报》. 2016-12-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6) (中文).
- . 自由亚洲电台. 2018-04-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16) (中文).
- 李小瑛. . 凤凰网. 《羊城晚报》. 2014-07-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4-25) (中文).
- 巴金. . 搜狐. 中国中央电视台. 2012-02-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7-01) (中文).
- Amy Qin. . 《纽约时报》. 2019-01-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25) (中文).
- (PDF). 《记忆》 (《记忆》杂志编辑部). 2009-05-20, (总第13期).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6-08-26) (中文(中国大陆)).
- . 凤凰网. 2013-02-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04) (中文).
- 梅桑榆. . 香港中文大学. 《西单读史》.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17) (中文).
- 余亮. . 复旦大学. 《文化纵横》. 2021-10-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0-20) (中文).
- . 自由亚洲电台. 2021-10-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09) (中文).
- 金雨森. . 联合新闻网. 2021-10-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0-07) (中文(台湾)).
- . 德国之声. 2021-09-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06) (中文).
- 林序家. . 雅虎. 新头壳. 2020-11-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16) (中文).
- 霍炫吉. (PDF). 香港中文大学.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1-07-09) (中文).
- 吴志菲. . 人民网. 共产党员网. 2013-11-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09) (中文).
- 高华. . 香港中文大学. 《炎黄春秋》. 2004年.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11) (中文).
- .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9-07) (中文).
毛泽东发动这场“大革命”的出发点是防止资本主义复辟、维护党的纯洁性和寻求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 沈传宝. . 香港中文大学. 《中共党史研究》. 2007年.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0-21) (中文).
- 王友琴. . 芝加哥大学.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11) (中文).
- 储百亮. . 《纽约时报》. 2014-01-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10) (中文).
- 孙言诚. . 《炎黄春秋》. 凤凰网. 2012-09-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10) (中文).
- 冯翔. . 《南方周末》. 凤凰网. 2014-03-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10) (中文).
- 杜钧福. . 《记忆》. 香港中文大学. [2019-12-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8-04) (中文).
- 宋永毅. . 当代中国研究. 2002年.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11) (中文).
- 孙言诚. . 《华夏文摘》. 2018-12-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29) (中文).
- . 自由亚洲电台. 2013-08-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10) (中文).
- . 中国知网. [2019-12-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11) (中文).
- 王友琴. (PDF). 《领导者》: 110-127.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3-05-05) –芝加哥大学.
- . 英国广播公司(BBC). 2013-03-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12) (中文).
- 周卫. . 英国广播公司(BBC). 2018-11-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08) (中文).
- . 凤凰网. 《文汇读书周报》. 2007-03-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17) (中文).
- 彭德怀传记组. . 搜狐. 2014-07-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4-17) (中文).
- 遇罗文. . 香港中文大学. [2019-12-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09) (中文).
- 丁抒. . 独立中文笔会. 2016-04-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25) (中文).
- 宋永毅. . 《华夏文摘》. 2011-1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09) (中文).
- . 腾讯. 《新闻午报》. 2013-05-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10) (中文).
- . 中国网. 中国新闻网. 2014-07-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10) (中文).
- 王友琴. . 芝加哥大学.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05) (中文).
- 蔡恒胜. (pdf). 中国科学院. 2011-07-01.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2-04-06) (中文).
- . 新浪. 2009-10-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17) (中文).
- . 凤凰网. 《大往事》. 2007-12-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9-28).
- . 自由亚洲电台. 2020-05-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14) (中文).
- . 《联合早报》. 香港01. 2021-03-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04) (中文).
- 甄树基. .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 2021-0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21) (中文).
- . 2015-11-23 [2016-01-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1-27).
- . 网易. 东方网. 2016-01-18 [2016-01-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1-22).
- . 端传媒. 2016-02-03 [2016-10-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1-22).
- . 自由亚洲电台. 2016-01-21 [2017-02-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0-09).
- . 观察者. 2016-01-21 [2016-01-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1-24).
- 三立新闻网. . www.setn.com. 2020-01-21 [2021-04-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05) (中文(台湾)).
- Imgur. . Imgur. [2021-04-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0-02) (英语).
- 共青团中央. . 2019-08-16 [2019-08-16].
- 端传媒. . 2019-08-17.
- . 英国广播公司(BBC). 2020-05-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06) (中文).
- 弗林. .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 2020-05-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22) (中文).
- 杨清缘. . 新头壳. 2020-04-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03) (中文(台湾)).
- . 《自由时报》. 2020-04-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6) (中文).
- . 《苹果日报》. 2021-08-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17) (中文(台湾)).
- . 英国广播公司(BBC). 2021-08-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07) (中文).
- 邓峰. . 多维新闻. 2021-08-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12) (中文).
- . 自由亚洲电台. 2021-08-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18) (中文).
- . 英国广播公司(BBC). 2021-08-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21) (中文).
- 余一竹. . 香港01. 2021-08-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17) (中文).
- . 澎湃新闻. 2024-03-07 [2024-03-11].
- . 手机搜狐网. 2024-03-11 [2024-03-12].
- . 新浪新闻_手机新浪网. 2024-03-11 [2024-03-12] (中文).
- 林涛. . 南方网. 2024-03-07 [2024-03-11].
- . 美国之音. 2024-03-11 [2024-03-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3-12) (中文).
- . Weixin Official Accounts Platform. 2024-03-07 [2024-03-12] (中文).
- . 新浪财经_手机新浪网. 2024-03-14 [2024-03-17] (中文).
延伸阅读
- 王友琴:《文革受难者——关于迫害、监禁和杀戮的寻访实录》。开放出版社(香港),2005年。
- 王仲方:《炼狱》节选:罗瑞卿秘书忆文革批斗(页面存档备份,存于),群众出版社,2004年。
- 马萧:《文革口述史:王光美凭什么站着挨批斗?》(页面存档备份,存于)。《纽约时报》,2016年6月7日。
- 何蜀:《被疯狂的年代愚弄的外国人──在华外国专家的“文革”经历》(页面存档备份,存于)。《当代中国研究》,2002年。
- 张永:《文革“风潮”中的洋人李敦白》(页面存档备份,存于)。香港中文大学转自《新三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