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寨村
大寨村位于山西省晋中市昔阳县大寨镇,地处太行山麓。1964年的一句“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使大寨成为自力更生进行农田基本建设的样板被中国政府向全中国农村推广,从而也让大寨在中国闻名几十年。
大寨人民公社旧址 | |
---|---|
![]() 大寨村 |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 | |
所在 | 山西省晋中市昔阳县大寨镇大寨村 |
分类 |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
时代 | 1966年 |
编号 | 7-1653-5-046 |
登录 | 2013年3月 |
大寨简介
大寨的名称是因为北宋时,宋军在此驻兵抗击辽兵,因此得名。全村共有160多户人家510口人。村东西长约两公里,南北宽约一公里,总面积约为1.88平方公里,海拔为1162.6米。全村共有七百多亩地,但被山梁、沟壑分割成四千八百多块,恶劣的地形俗称“七沟八梁一面坡”。全年无霜期只有五个多月,十年九旱,平均亩产只有七八十斤,自然环境非常恶劣。
大寨经济
对中国农业的影响
学大寨运动对于推动全国农村开展农田基本建设,起到了很大的积极作用。但中共中央过分宣传下,中国大陆农村大搞黄土搬家,人造平原等工程,一些领导干部为政绩突出,不结合实际的盲目跟从,搞出了一些面子工程,使得中国大陆的环境受到了很大的破坏。农业学大寨运动当时主要是在冬季农闲时,组织农民进行农田基本建设,兴修水利。但在运动中,有许多地方政府追求形式,浪费了许多农村劳动力,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如有的地方要求农民垒坝必须将石头凿成正方,以便好看;有的地方追求粮食产量,强迫农民种植营养成分低但产量高的杂交高粱等;有的地方甚至提出「以无产阶级专政的方式进行农业学大寨」,也就是可以向提出不同意见的人施加罪名,不允许任何不同的意见存在。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