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佳屿
彭佳屿,又名草莱屿、大峙山屿[1],当地渔民也称之为大屿(台湾话:),是台湾附属岛屿之一,是台湾北方三岛中面积最大,且唯一有派员驻在的岛屿[1][2],行政上隶属于中华民国基隆市中正区管辖。彭佳屿距离台湾北部基隆港约56公里,航程约2.5小时;距离钓鱼台约140公里,使其作为中华民国宣示对钓鱼台列屿主权的象征。目前彭佳屿仍然是军事管制区,尚未开放一般人登岛观光。中华民国内政部海洋国家公园管理处计划把彭佳屿、棉花屿及花瓶屿(北方三岛)附近海域划为「海洋国家公园」。
彭佳屿 草莱屿/大峙山屿/大屿 | |
---|---|
绰号:大屿 | |
![]() | |
![]() ![]() 彭佳屿 彭佳屿在东海的位置 | |
地理 | |
位置 | 距基隆港约56公里,航程约2.5小时。距离钓鱼台约140公里的东海上 |
坐标 | 25°37′46″N 122°04′17″E |
面积 | 1.14平方(0.44平方英里) |
海岸线 | 4.3千米(2.67英里) |
最高海拔 | 168米(551英尺) |
管辖 | |
省辖市 | 基隆市 |
市辖区 | 中正区 |
里 | 中正里 |
其他资料 | |
官方英译:,又称: |



2005年8月10日,中华民国总统陈水扁巡视彭佳屿,为岛上「海疆屏障」纪念碑主持揭碑仪式,成为首位登上彭佳屿的中华民国总统。[3][4]
2012年9月7日,总统马英九巡视彭佳屿,除宣慰岛上官兵,并与驻扎于东沙及南沙的海巡署部队视频连接。
2016年4月9日,总统马英九巡视彭佳屿,为彭佳屿气象站的「和平东海、国疆永固」纪念碑主持揭碑仪式。[5]
2022年,总统蔡英文与玉山、彭佳屿气象站视频拜年。[6]
名称来源
据日本仙台藩人林子平所撰写的《三国通览图说》之《琉球国全图》中显示,彭佳屿当时被称作彭佳山。
彭佳屿名称的由来众说纷纭,一说为有一户彭姓人家为避开械斗而举家躲避至此,而被称「彭家屿」。另说则从中国古籍记载为瓶架山推断「彭佳」应为「瓶架」之音转。
清代以来,台湾渔民称之为大屿(Tāi-sū),台湾日治时期的官府则称之「」(Agincourt)。
历史
具纪载,早在1853年该岛即有人口居住,当时有20多户居民。1884年清法战争期间,法军攻击基隆,岛上居民全数迁徙避难[1]。直到1906年日治时期才再次有人定居。1909年灯塔与气候观测所完工,为台湾地区海拔最高的灯塔。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彭佳屿遭到轰炸,岛上设施及民宅遭到严重破坏,因此居民全数迁居至基隆市仙洞岩地区[1]。目前岛上有灯塔和气象站作业人员、海巡署人员,为北方三岛中唯一有人居住的岛屿,平均不到40人。而气象站和灯塔的作业人员,在岛上工作短则2年、长则25年[7]。
地质地形
彭佳屿、花瓶屿与棉花屿合称北方三岛,同时也是三岛中面积最大、地势较平坦的岛屿。该岛为海底火山喷发所形成的岛屿,因为强烈的海蚀作用,目前仅剩西半部。东、南、北三侧海岸都是断崖,有许多海蚀凹壁与海蚀洞,西侧倾斜稍缓。地势东高西低,灯塔的位置在岛的中央偏东,是火山口附近的高点,办公室与房舍则建在火山口上。
设施及建筑
生态资源
地理
气候
彭佳屿(1981年至2010年) | |||||||||||||
---|---|---|---|---|---|---|---|---|---|---|---|---|---|
月份 | 1月 | 2月 | 3月 | 4月 | 5月 | 6月 | 7月 | 8月 | 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全年 |
平均高温 °C(°F) | 17.8 (64.0) |
18.2 (64.8) |
20.1 (68.2) |
23.1 (73.6) |
26.2 (79.2) |
28.9 (84.0) |
31.2 (88.2) |
31.0 (87.8) |
28.8 (83.8) |
25.9 (78.6) |
22.8 (73.0) |
19.5 (67.1) |
24.5 (76.0) |
日均气温 °C(°F) | 15.7 (60.3) |
15.9 (60.6) |
17.5 (63.5) |
20.4 (68.7) |
23.4 (74.1) |
26.0 (78.8) |
28.0 (82.4) |
27.9 (82.2) |
26.3 (79.3) |
23.7 (74.7) |
20.7 (69.3) |
17.4 (63.3) |
21.9 (71.4) |
平均低温 °C(°F) | 13.7 (56.7) |
13.9 (57.0) |
15.3 (59.5) |
18.2 (64.8) |
21.3 (70.3) |
24.0 (75.2) |
25.8 (78.4) |
25.8 (78.4) |
24.5 (76.1) |
22.1 (71.8) |
19.0 (66.2) |
15.5 (59.9) |
19.9 (67.9) |
平均降雨量 mm() | 122.6 (4.83) |
161.0 (6.34) |
169.5 (6.67) |
161.6 (6.36) |
203.2 (8.00) |
194.1 (7.64) |
125.8 (4.95) |
198.0 (7.80) |
236.9 (9.33) |
136.8 (5.39) |
132.0 (5.20) |
112.5 (4.43) |
1,954 (76.94) |
平均降雨天数 | 17.1 | 17.0 | 18.5 | 14.6 | 14.3 | 12.1 | 6.6 | 9.6 | 12.1 | 11.5 | 14.3 | 14.0 | 161.7 |
平均相对湿度(%) | 79.0 | 81.2 | 82.8 | 83.8 | 85.6 | 88.1 | 86.3 | 86.2 | 84.1 | 79.0 | 78.2 | 76.1 | 82.5 |
月均日照时数 | 63.1 | 56.0 | 80.8 | 98.1 | 138.2 | 161.4 | 259.6 | 250.0 | 191.3 | 147.5 | 93.0 | 65.9 | 1,604.9 |
来源:中央气象局 |
岛上状况
- 水源:除了饮用水仍靠补给舰运补,其他生活用水主要依靠收集雨水。利用房舍的屋顶及集水坪,水管和雨水沟导引到储水槽。储水槽有两个,第一个先将杂质沉淀后,较干净的水再流到第二个储水槽供水。彭佳屿各月份降雨大致平均,春季与台风时雨水稍多,虽然总体雨量不多(气象观测站数据),但因人员也少,用水不虞匮乏。
- 电力:各单位都备有发电机组,除供应灯塔发光所需,也供应人员的生活电。
原有海军陆战队及海军近程雷达站,分别于海巡署成立及国防部精进案后移交海巡署。[10][11] - 运补:岛上生活物资、油料与器材使用船只进行运补。航港局的巡补舰「运星舰」半个月一次的运补作业,运补时须靠小艇接驳人员和物资。气象站与海巡署则由渔船定期运补。有时风浪太大,小船不能下海,只好被迫折返,所以物资都需有额外的贮备。
对外通信
参考文献
- 行政院海岸巡防署. (PDF). . 海洋委员会. 2009 [2023-07-17]. ISBN 9789860217193.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3-07-17).
- 记者卢贤秀,"北方三岛小文件". [2010-08-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9-01).,自由时报,2010-8-30.
- http://news.bbc.co.uk/chinese/trad/hi/newsid_4130000/newsid_4138600/4138600.stm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陈水扁巡视最北岛屿宣示钓鱼台主权], 英国BBC新闻网, 2005年8月10日北京时间 20:43 发表
- http://www.epochtimes.com/b5/5/8/10/n1014279.htm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陈水扁前往彭佳屿宣示钓鱼岛主权], 大纪元新闻网, 2005年8月10日 10:07:07 AM
- . [2022-06-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14).
- . [2022-08-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8-12).
- 记者卢贤秀、刘信德/彭佳屿采访报导,"他们,孤守国境之北". [2010-08-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9-01).,[ 自由时报],2010-8-30.
- 记者黄旭磊、卢贤秀,"游北方3岛 需备妥晕船药". [2010-08-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9-01).,[ 自由时报],2010-8-30.
- 卢贤秀. . 自由时报电子报. 2014-12-19 [2023-07-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29) (中文(台湾)).
- 汤曜明吁中国 勿再武吓台湾. [2011-11-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5-01-15).,[ 自由时报]2002-6-29
- 联合号遭日舰撞沈时 我海军侦巡舰受命驰援,[ 军闻社],2008-06-18
相关书目
(按照作者姓氏汉语拼音顺序排列)
- 陈正祥,1954,彭佳屿。基隆:基隆市文献委员会。
- 高治平,1980,台湾北部海域冬季波候研究。国立台湾大学海洋研究所硕士论文。
- 谷瑞峰,1984,彭佳屿-钓鱼台与东沙海域鲭鱼年龄成长之研究。国立台湾大学海洋研究所硕士论文。
- 郭琼文,2004,彭佳屿海域大气悬浮微粒中金属元素之组成及来源探讨。国立台湾大学海洋研究所硕士论文。
- 胡锦城等,1992,台湾北方海域彭佳屿盆地与其邻近地区油气潜能研究。探采研究汇报(中国石油公司),no. 15:1-29。
- 联勤总部测量署,1988,彭佳屿。[台北]:联勤总部测量署。
- 林斐然,2002,彭佳屿海域大气悬浮微粒中金属元素的浓度、来源及粒径分布研究。国立台湾大学海洋研究所硕士论文。
- 深田欣二,2000,彭佳屿-大逃杀实地戡景,藤吉文世摄影。[东映制作]:。
- 吕馨玲,2003,千里电缘两相佐:彭佳屿之风光发电。能源报导,no. 9月号:11-13。
- 三立节目部制作,2002,台湾全记录:彭佳屿。台北:台视文化。
- 吴政鸿,1996,彭佳屿海域大气悬浮微粒之化学研究。国立台湾大学海洋研究所硕士论文。
- 杨灿尧等,1990,彭佳屿之火山喷发层序。经济部中央地质调查所特刊,no. 4:372。
- 张郇生,1991,龟山岛、彭佳屿、澎湖及花屿火山地质之比较。经济部中央地质调查所年报,no.八十年度年报:31-38。
- 张郇生,2004,彭佳屿东北方悬崖之地质景观。地质23,no. 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