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佳嶼
彭佳嶼,又名草萊嶼、大峙山嶼[1],當地漁民也稱之為大嶼(臺灣話:),是臺灣附屬島嶼之一,是臺灣北方三島中面積最大,且唯一有派員駐在的島嶼[1][2],行政上隸屬於中華民國基隆市中正區管轄。彭佳嶼距離臺灣北部基隆港約56公里,航程約2.5小時;距離釣魚臺約140公里,使其作為中華民國宣示對釣魚臺列嶼主權的象徵。目前彭佳嶼仍然是軍事管制區,尚未開放一般人登島觀光。中華民國內政部海洋國家公園管理處計畫把彭佳嶼、棉花嶼及花瓶嶼(北方三島)附近海域劃為「海洋國家公園」。
彭佳嶼 草萊嶼/大峙山嶼/大嶼 | |
---|---|
綽號:大嶼 | |
彭佳嶼 彭佳嶼在東海的位置 | |
地理 | |
位置 | 距基隆港約56公里,航程約2.5小時。距離釣魚台約140公里的東海上 |
坐标 | 25°37′46″N 122°04′17″E |
面積 | 1.14平方(0.44平方英里) |
海岸線 | 4.3千米(2.67英里) |
最高海拔 | 168米(551英尺) |
管轄 | |
省轄市 | 基隆市 |
市轄區 | 中正區 |
里 | 中正里 |
其他资料 | |
官方英譯:,又稱: |
2005年8月10日,中華民國總統陳水扁巡視彭佳嶼,為島上「海疆屏障」紀念碑主持揭碑儀式,成為首位登上彭佳嶼的中華民國總統。[3][4]
2012年9月7日,總統馬英九巡視彭佳嶼,除宣慰島上官兵,並與駐紮於東沙及南沙的海巡署部隊視訊連線。
2016年4月9日,總統馬英九巡視彭佳嶼,為彭佳嶼氣象站的「和平東海、國疆永固」紀念碑主持揭碑儀式。[5]
2022年,總統蔡英文與玉山、彭佳嶼氣象站視訊拜年。[6]
名稱來源
據日本仙臺藩人林子平所撰寫的《三國通覽圖說》之《琉球國全圖》中顯示,彭佳嶼當時被稱作彭佳山。
彭佳嶼名稱的由來眾說紛紜,一說為有一戶彭姓人家為避開械鬥而舉家躲避至此,而被稱「彭家嶼」。另說則從中國古籍記載為瓶架山推斷「彭佳」應為「瓶架」之音轉。
清代以來,臺灣漁民稱之為大嶼(Tāi-sū),台灣日治時期的官府則稱之「」(Agincourt)。
歷史
具紀載,早在1853年該島即有人口居住,當時有20多戶居民。1884年清法戰爭期間,法軍攻擊基隆,島上居民全數遷徙避難[1]。直到1906年日治時期才再次有人定居。1909年燈塔與氣候觀測所完工,為台灣地區海拔最高的燈塔。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彭佳嶼遭到轟炸,島上設施及民宅遭到嚴重破壞,因此居民全數遷居至基隆市仙洞巖地區[1]。目前島上有燈塔和氣象站作業人員、海巡署人員,為北方三島中唯一有人居住的島嶼,平均不到40人。而氣象站和燈塔的作業人員,在島上工作短則2年、長則25年[7]。
地質地形
彭佳嶼、花瓶嶼與棉花嶼合稱北方三島,同時也是三島中面積最大、地勢較平坦的島嶼。該島為海底火山噴發所形成的島嶼,因為強烈的海蝕作用,目前僅剩西半部。東、南、北三側海岸都是斷崖,有許多海蝕凹壁與海蝕洞,西側傾斜稍緩。地勢東高西低,燈塔的位置在島的中央偏東,是火山口附近的高點,辦公室與房舍則建在火山口上。
設施及建築
生態資源
地理
氣候
彭佳嶼(1981年至2010年) | |||||||||||||
---|---|---|---|---|---|---|---|---|---|---|---|---|---|
月份 | 1月 | 2月 | 3月 | 4月 | 5月 | 6月 | 7月 | 8月 | 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全年 |
平均高温 °C(°F) | 17.8 (64.0) |
18.2 (64.8) |
20.1 (68.2) |
23.1 (73.6) |
26.2 (79.2) |
28.9 (84.0) |
31.2 (88.2) |
31.0 (87.8) |
28.8 (83.8) |
25.9 (78.6) |
22.8 (73.0) |
19.5 (67.1) |
24.5 (76.0) |
日均气温 °C(°F) | 15.7 (60.3) |
15.9 (60.6) |
17.5 (63.5) |
20.4 (68.7) |
23.4 (74.1) |
26.0 (78.8) |
28.0 (82.4) |
27.9 (82.2) |
26.3 (79.3) |
23.7 (74.7) |
20.7 (69.3) |
17.4 (63.3) |
21.9 (71.4) |
平均低温 °C(°F) | 13.7 (56.7) |
13.9 (57.0) |
15.3 (59.5) |
18.2 (64.8) |
21.3 (70.3) |
24.0 (75.2) |
25.8 (78.4) |
25.8 (78.4) |
24.5 (76.1) |
22.1 (71.8) |
19.0 (66.2) |
15.5 (59.9) |
19.9 (67.9) |
平均降雨量 mm() | 122.6 (4.83) |
161.0 (6.34) |
169.5 (6.67) |
161.6 (6.36) |
203.2 (8.00) |
194.1 (7.64) |
125.8 (4.95) |
198.0 (7.80) |
236.9 (9.33) |
136.8 (5.39) |
132.0 (5.20) |
112.5 (4.43) |
1,954 (76.94) |
平均降雨天数 | 17.1 | 17.0 | 18.5 | 14.6 | 14.3 | 12.1 | 6.6 | 9.6 | 12.1 | 11.5 | 14.3 | 14.0 | 161.7 |
平均相對濕度(%) | 79.0 | 81.2 | 82.8 | 83.8 | 85.6 | 88.1 | 86.3 | 86.2 | 84.1 | 79.0 | 78.2 | 76.1 | 82.5 |
月均日照時數 | 63.1 | 56.0 | 80.8 | 98.1 | 138.2 | 161.4 | 259.6 | 250.0 | 191.3 | 147.5 | 93.0 | 65.9 | 1,604.9 |
来源:中央氣象局 |
島上狀況
- 水源:除了飲用水仍靠補給艦運補,其他生活用水主要依靠收集雨水。利用房舍的屋頂及集水坪,水管和雨水溝導引到儲水槽。儲水槽有兩個,第一個先將雜質沉澱後,較乾淨的水再流到第二個儲水槽供水。彭佳嶼各月份降雨大致平均,春季與颱風時雨水稍多,雖然總體雨量不多(氣象觀測站資料),但因人員也少,用水不虞匱乏。
- 電力:各單位都備有發電機組,除供應燈塔發光所需,也供應人員的生活電。
原有海軍陸戰隊及海軍近程雷達站,分別於海巡署成立及國防部精進案後移交海巡署。[10][11] - 運補:島上生活物資、油料與器材使用船隻進行運補。航港局的巡補艦「運星艦」半個月一次的運補作業,運補時須靠小艇接駁人員和物資。氣象站與海巡署則由漁船定期運補。有時風浪太大,小船不能下海,只好被迫折返,所以物資都需有額外的貯備。
對外通訊
参考文献
- 行政院海岸巡防署. (PDF). . 海洋委員會. 2009 [2023-07-17]. ISBN 9789860217193.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3-07-17).
- 記者盧賢秀,"北方三島小檔案". [2010-08-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9-01).,自由時報,2010-8-30.
- http://news.bbc.co.uk/chinese/trad/hi/newsid_4130000/newsid_4138600/4138600.stm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陳水扁巡視最北島嶼宣示釣魚台主權], 英國BBC新聞網, 2005年8月10日北京時間 20:43 發表
- http://www.epochtimes.com/b5/5/8/10/n1014279.htm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陳水扁前往彭佳嶼宣示釣魚島主權], 大紀元新聞網, 2005年8月10日 10:07:07 AM
- . [2022-06-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14).
- . [2022-08-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8-12).
- 記者盧賢秀、劉信德/彭佳嶼採訪報導,"他們,孤守國境之北". [2010-08-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9-01).,[ 自由時報],2010-8-30.
- 記者黃旭磊、盧賢秀,"遊北方3島 需備妥暈船藥". [2010-08-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9-01).,[ 自由時報],2010-8-30.
- 盧賢秀. . 自由時報電子報. 2014-12-19 [2023-07-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29) (中文(臺灣)).
- 湯曜明籲中國 勿再武嚇台灣. [2011-11-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5-01-15).,[ 自由時報]2002-6-29
- 聯合號遭日艦撞沈時 我海軍偵巡艦受命馳援,[ 軍聞社],2008-06-18
相關書目
(按照作者姓氏漢語拼音順序排列)
- 陳正祥,1954,彭佳嶼。基隆:基隆市文獻委員會。
- 高治平,1980,台灣北部海域冬季波候研究。國立台灣大學海洋研究所碩士論文。
- 谷瑞峰,1984,彭佳嶼-釣魚台與東沙海域鯖魚年齡成長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海洋研究所碩士論文。
- 郭瓊文,2004,彭佳嶼海域大氣懸浮微粒中金屬元素之組成及來源探討。國立台灣大學海洋研究所碩士論文。
- 胡錦城等,1992,台灣北方海域彭佳嶼盆地與其鄰近地區油氣潛能研究。探採研究彙報(中國石油公司),no. 15:1-29。
- 聯勤總部測量署,1988,彭佳嶼。[台北]:聯勤總部測量署。
- 林斐然,2002,彭佳嶼海域大氣懸浮微粒中金屬元素的濃度、來源及粒徑分佈研究。國立台灣大學海洋研究所碩士論文。
- 深田欣二,2000,彭佳嶼-大逃殺實地戡景,藤吉文世攝影。[東映製作]:。
- 呂馨玲,2003,千里電緣兩相佐:彭佳嶼之風光發電。能源報導,no. 9月號:11-13。
- 三立節目部製作,2002,台灣全記錄:彭佳嶼。台北:台視文化。
- 吳政鴻,1996,彭佳嶼海域大氣懸浮微粒之化學研究。國立台灣大學海洋研究所碩士論文。
- 楊燦堯等,1990,彭佳嶼之火山噴發層序。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特刊,no. 4:372。
- 張郇生,1991,龜山島、彭佳嶼、澎湖及花嶼火山地質之比較。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年報,no.八十年度年報:31-38。
- 張郇生,2004,彭佳嶼東北方懸崖之地質景觀。地質23,no. 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