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钟琪
岳钟琪(1686年11月8日—1754年4月2日),字东美,号容斋,谥襄勤,籍贯凉州府庄浪厅永泰营(今白银市景泰县人),[1]清代康熙、雍正、乾隆时期将领,累官拜川陕总督,爵封三等威信公,屡平边地叛变。乾隆皇帝称其为「三朝武臣巨擘」。其着有《姜园集》、《蛩吟集》等,其祖上世居凉州镇总兵管辖的永泰营。[2]
威信襄勤公 岳钟琪 | |||||||||||
---|---|---|---|---|---|---|---|---|---|---|---|
大清三等威信襄勤公爵 | |||||||||||
大清少保、西路宁远大将军、兵部尚书、川陕总督 | |||||||||||
国家 | 清朝 | ||||||||||
时代 | 清前中期 | ||||||||||
主君 | 清圣祖→清世宗→清高宗 | ||||||||||
姓 | 岳姓 | ||||||||||
名 | 钟琪 | ||||||||||
字 | 东美 | ||||||||||
号 | 容斋 | ||||||||||
位阶 | 从一品武职 | ||||||||||
封爵 | 三等公(1724年,38岁) 三等侯(1732年,46岁) 三等威信公(1749年,63岁) | ||||||||||
族裔 | 汉族 | ||||||||||
籍贯 | 凉州府庄浪厅永泰营(今白银市景泰县永泰堡) | ||||||||||
本贯 | 凉州府庄浪厅永泰营(今白银市景泰县永泰堡) | ||||||||||
祖籍 | 凉州府庄浪厅永泰营(今白银市景泰县永泰堡) | ||||||||||
出身地 | 凉州府庄浪厅永泰营(今白银市景泰县永泰堡) | ||||||||||
其他名号 | 「三朝武臣巨擘」 | ||||||||||
出生 | 清朝圣祖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 凉州府庄浪厅永泰营(今白银市景泰县永泰堡) | ||||||||||
逝世 | 清朝高宗乾隆十九年(1754年) 享年69岁 四川资州(今四川资中) | ||||||||||
谥号 | 襄勤 | ||||||||||
墓葬 | 白银市景泰县岳家坟 | ||||||||||
祠庙 | 凉州莲花山岳家庙 | ||||||||||
| |||||||||||
出身 | |||||||||||
同知(捐纳) | |||||||||||
著作 | |||||||||||
|
生平
康熙二十五年九月二十三日(1686年11月8日)生于凉州府庄浪厅永泰营。传为岳飞二十一世孙,出生于武将世家,其父岳升龙为康熙朝的议政大臣,四川提督,当年随康熙皇帝西征噶尔丹,颇有建功,康熙帝曾赐予匾联“太平时节本无战,上将功勋在止戈”。
其叔父岳登龙,官至凉州镇总兵,其家族世居于凉州府。岳钟琪受到父亲、叔父栽培,自幼熟读兵法,习武学射。岳钟琪20岁从军开始戎马生涯,由捐纳同知改为武官,被任命为四川永宁协副将。
进兵西藏 招抚青海
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岳钟琪33岁,其年准噶尔汗策妄阿拉布坦出兵袭击西藏,康熙帝令十四皇子胤禵为大将军,延信为平逆将军,噶尔弼为定西将军,岳钟琪为先锋,进行征讨。岳钟琪率军日夜兼行,其间曾经领六百人招抚里塘、巴塘,当地长官达哇兰不从,岳钟琪于是将其拘捕并斩首于军前,乘势除去反抗分子3000余人。此举的威慑效果使其他各部相继献户籍请降,两地的民变因此平息。
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噶尔弼令岳钟琪带4000人为前锋先行到达昌都待命。岳钟琪到达后获悉敌军已调集部队扼守三巴桥,阻击清军西进。昌都与敌军驻地洛隆距离600里,中间隔着天险怒江,是为入藏第一险,敌军如果断掉三巴桥,则清兵难以入藏。岳钟琪当下决定「宜乘敌未集而先发制之」,遂令懂当地话的士兵30余人,穿着当地人服饰抄小道迅速地抵达洛隆,向该地土司出示密檄,命其协助缉捕叛乱份子。当夜就擒获五人,就地正法,敌军震惊。于是岳钟琪借势招抚六个部落,民人万户,为进军拉萨铺平道路。战事结束后岳钟琪还师四川,获朝廷授左都督,四川都督,赐孔雀翎。
雍正元年(1723年)37岁的岳钟琪奉命抚定青海。当时的抚远大将军年羹尧奏请皇上,要求岳钟琪随军出发。岳钟琪率6000精兵经过雪带区域,克服了高山症严重缺氧的症状,一路西行招抚了上寺东策卜,下寺东策卜,南川塞外郭密九等诸番部。翌年朝廷授岳钟琪为“奋威将军”,继续进军青海,成功收复被叛军占领的青海地区六十万平方华里的领土。青海事毕,雍正帝授岳钟琪三等威信公,赐黄带及御制五言律诗二首,又命岳钟琪为甘肃提督兼甘肃巡抚。
招忌被贬
雍正五年(1727年)有言成都讹言钟琪将反。雍正帝对此谕旨曰:「数年以来,谗钟琪者不止谤书一箧,甚且谓钟琪为岳飞后裔,欲报宋、金之仇。钟琪懋着勋着,朕故任以要地,付之重兵,川陕军民尊君亲上,众共闻之。今此造谣之人,不但谤大臣,并诬川陕军民以大逆。命巡抚黄炳,提督黄廷桂严加查访」。不久,查到此湖广人卢宗寄居四川,因私事造蜚语,无主使者,论斩[3]。
雍正六年(1728年)湖南汉人曾静听闻其事后,派门人张熙致信岳钟琪,劝其反清叛乱[4]。岳钟琪假装同意,骗出口供,反过来抓捕二人,引发吕留良案。事后雍正帝褒奖岳钟琪忠心,并由于军事需要,仍旧对他委以重任,加封宁远大将军,少保,责令进击准噶尔部的入侵。
雍正九年(1731年),雍正帝指责岳钟琪征讨准噶尔不力,使准噶尔进犯哈密。大学士鄂尔泰对岳钟琪落井下石,参劾他:「专制边疆,智不能料敌,勇不能歼敌」。副将军张广泗则参劾他:「调兵筹饷,统驭将士种种失宜」[5]。结果岳钟琪因“误国负恩”罪名被削爵免官,交兵部拘禁。
雍正十一年(1733年),大将军查郎阿又上奏控告岳钟琪“骄蹇不法”,同时参劾其部属张元佐疏防,要求将其降级。
雍正十二年(1734年),当时大学士纷纷送出:『奏拟岳钟琪斩立决』的折子。而执掌帅印后下场惨淡的在当朝已有先例,例如年羹尧、纪成斌、曹勷都是曾立战功的将领,但因在科舍图之役上失利分别以疏防和战败为由遭到斩首。
然而雍正帝在再三思量后决定“笔下留人”,在大学士的折子上改为斩监候(把死刑改为缓期,犹如现代的死缓),因此将岳钟琪收监。
应召复出
乾隆十三年(1748年)三月,由于大金川叛乱而清廷出兵多时未果,乾隆帝想到岳钟琪,先授予他总兵之衔,后改授四川提督,其时岳钟琪已届六十二岁。
乾隆十四年正月,岳钟琪随经略大学士傅恒参与平定大金川土司之战,连续攻占康八达、塔高等山头,之后长驱直入,叛乱酋长莎罗奔勒乌围(今四川金川县东)大营,莎罗以前跟随过岳钟琪平西藏,讨青海,因而惧于岳钟琪,只好乞降。投降后,清廷保持其土司的任命。三月,恢复爵位,子孙降等世袭。
乾隆十五年(1750年),西藏珠尔默特那木札勒叛乱,时年64岁的岳钟琪奉命出兵康定,会同总督策楞,结果成功讨平叛乱。乾隆十九年三月初十日(1754年4月2日),岳钟琪抱重病出征镇压陈琨时,病卒四川资州(今四川资中),时年六十八岁,乾隆帝赐谥“襄勤”,归葬景泰县永泰故城岳家坟。
注释
参考文献
引用
- 档号:15-02-001-000153-0017 题名:甘肃凉州镇属永泰营把总马得功事迹履历清册 责任者A:马得功 官职爵位A:甘肃凉州镇属永泰营把总 原纪年:光绪二十八年七月
- 档号:15-02-001-000519-0014 题名:凉州镇红水营三眼井营永泰营官兵马匹支过光绪二十七年份俸薪饷干粮料草折等项银两奏销细数清册 责任者A:何福官职爵位A:甘肃布政使 原纪年:光绪二十八年十二月
- 《清史稿.列传 ,296卷》
- “文献丛编”第2辑“张倬投书岳钟琪案”
- 《清史稿》卷二百九十六 列传八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