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将

副将元朝明朝清朝的一个军衔级别,又称为协镇;次于总兵,高于参将,相当于以前的副总兵。清太宗天聪八年(1634年),以梅勒章京满语转写meiren-i janggin)称呼副将,后改称副都统。在清朝为从二品武官,一般是绿营军官,可以担任督标(总督直辖的绿营兵)的中军,下辖的兵力称为“一协”(约几千人),又漕运总督下亦设副将,掌理催护粮艘等事。

清朝绿营军阶由高至低分别为提督(军门)、总兵副将参将游击都司守备千总百总(军总副参游都守千百)。

台湾

台湾民间对绿营旗下的武官,普遍敬称「总爷(台湾话)」,若须因官职细分,参将、副将、总兵、提督,皆敬称「大人(tāi-jîn / tāi-lîn)」。[1]:264

相关条目

参考数据

  1. 刘泽民; 台湾古文书学会 (编). . 台北市: 玉山社. 2020. ISBN 9789862942574 (中文(台湾)).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