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宗罪
七宗罪(拉丁语:;英语:),天主教称七罪宗,或称七大罪或七原罪,属于天主教教义中对人类恶行的分类。归入这一类别的,能够直接形成其他不道德的行为或习惯。现在七宗罪一般指傲慢、嫉妒、愤怒、怠惰、贪婪、暴食、色欲,但需注意七宗罪并非出自圣经。
最初,受过希腊神学及哲学的修士埃瓦格里乌斯·庞帝古斯定义出八种损害个人灵性的恶行,分别是暴食、色欲、贪婪、忧郁、愤怒、怠惰、虚荣及傲慢。庞义伐观察到当时的人们逐渐变得自我中心,尤以傲慢为甚。六世纪后期,教宗额我略一世将那八种罪行减至七项罪行,将虚荣并归入傲慢;忧郁并归入怠惰,并加入嫉妒。他的排序准则在于对爱的违背程度。其顺次序为:傲慢、嫉妒、愤怒、怠惰、贪婪、暴食及色欲。13世纪,道明会神父圣多玛斯·阿奎纳按照天主教教义中的「按圣若望·加西央和圣大额我略的见解,分辨出教徒常遇到的重大恶行」[1],提出了现在的七宗罪。「重大」在这里的意思在于这些恶行会引发其他罪行。
圣经出处
以下列出不同译本的《加拉太书》第5章第19节至21节,也就是指出跟七宗罪有关的经文。
和合本译文
- 19 情欲的事、都是显而易见的.就如奸淫、污秽、邪荡、
- 20 拜偶像、邪术、仇恨、争竞、忌恨、恼怒、结党、纷争、异端、
- 21 嫉妒、〔有古卷在此有凶杀二字〕醉酒、荒宴等类、我从前告诉你们、现在又告诉你们、行这样事的人、必不能承受神的国。
思高本译文
- 19 本性私欲的作为是显而易见的:即淫乱、不洁、放荡、
- 20 崇拜偶像、施行邪法、仇恨、竞争、嫉妒、忿怒、争吵、不睦、分党、
- 21 妒恨、【醉酒、宴乐以及凶杀】,与这些相类似的事。我以前劝戒过你们,如今再说一次:做这种事的人,决不能承受天主的国。
与神曲的关连
中文 | 拉丁文 | 英文 |
---|---|---|
傲慢 | ||
嫉妒 | ||
愤怒 | ||
怠惰 | ||
贪婪 | ||
暴食 | ||
色欲 | ||
但丁在神里根据恶行的严重性顺序从轻到重排列七宗罪,其次序为:
色欲是指过于强烈的、不合乎道德的欲望。对性爱的渴望,对刺激的追求,均属于色欲之罪。乱摸私处、强奸、鸡奸等,都是色欲最极端的罪行。(但丁的标准是“过份爱慕对方”,而这样便会贬低了神对人们的爱。)
- 第六大罪:「暴食」--浪费食物,沉迷享乐。
狭义的观点认为「暴食」等于浪费食物。从广义来说,就是指「沉迷」于某事物,如酗酒、滥用药物、屯积不必要的物品、沉溺于赌博玩乐而不思进取等。(但丁的观点是“过份贪图逸乐”。)
- 第五大罪:「贪婪」--希望占有比所需更多的事物。
尤其是指金钱或权力的过份追求。圣多玛斯·阿奎纳认为贪婪是「背向神的罪恶,正如所有朽坏的罪恶一样,是人为了会腐败的东西,放弃永恒的东西。」与贪婪有关的罪包括偷窃、打劫、贪腐、叛国等。(但丁的观点是“过度热衷于寻求金钱上或权力上的优越”。)
- 第四大罪:「怠惰」--逃避现实、无责任心及浪费时间。
怠惰被声明为有罪是因为:
- 其他人需更努力工作以填补缺失。
- 该做的事情还没有做好,对自己是百害而无一利。
(从但丁的神学观念上去看,怠惰是“未能全心爱上帝,未能全副精神爱上帝,未能尽全人之心灵爱上帝”,具体来说包括怠惰、怯懦、容易满足及无责任感。)
- 第三大罪:「愤怒」--憎恨他人。
产生无理的愤怒,对人复仇。在律法所赋与的权力以外,行使惩罚他人的意欲亦被归作愤怒。歧视、过份的警戒心、对他人有伤害的意图也算是暴怒。(但丁描述为“以正义作掩饰,把对公义的爱护歪曲为复仇和憎恨”。)
- 第二大罪:「嫉妒」--因对方所拥有的资产比自己丰富而恼恨他人。
嫉妒跟贪婪一样,是一种因为不能满足的欲望而产生的罪恶。贪婪通常跟物质财产有关,而嫉妒则跟其他方面有关,例如爱情,或他人的成功。(但丁说:“对自己资产的喜爱变质成了忌恨其他更美好事物的拥有者的欲望”。)
- 第一大罪:「傲慢」--最严重的罪恶,包括对上帝不敬、对他人凶残。
《圣经》在路加福音4:5-8记载:路西法是这世界的统治者,路西法也曾以他所统治的世界荣耀试探耶稣,这显示路西法拥有全世界的政治权柄。仅在旧约有提到:上帝明令人类不可食用智能之树的果实,路西法为了摧毁上帝的创造物,化为蛇引诱人类犯罪,导致人类被逐出伊甸园,从此必须忍受寒冷与饥饿。后来其他人的小说写作内容借用以作为撒旦代表:傲慢被认为是七宗罪中最原始,最严重的一项,因为路西法拥有统治世界的权力,而滥用权力正是一种傲慢。
四世纪当时的埃及修士庞帝古斯主教(Evagrius Ponticus)把这些罪行定为八种“致命的激情”(8 deadly passions),而在东正教方面,这些冲动仍然被描述为“致命的激情” 而不是深藏在他们体内的罪孽。而主动迎接这些“激情”或拒绝与这些“激情”对抗的人在正统基督徒道德神学(Orthodox Christian moral theology)方面是被定位成有罪的。
四种基本美德和神学三美德合称为七德行。
神学论述
各种罪行其实环环相扣,所以各种各样的动机也被假设成是与各种罪行相连。例如骄傲(过度迷恋自己)其实暗示了暴食(过份消耗或浪费食物),其余各种罪行亦有相同的连系。每种罪行其实在表现出自视比神更重要,因而未能全心全意全神地投入去爱神。学者和神学家们也利用了属性(attribute)和原因(substance)设立图解(schema)来解释这些罪行。
天主教七美德
罪行 | 美德 |
---|---|
色欲(Lust) | 贞洁(Chastity) |
暴食(Gluttony) | 节制(Temperance) |
贪婪(Greed) | 慷慨(Charity) |
懒惰(Sloth) | 勤勉(Diligence) |
愤怒(Wrath) | 耐心.忍耐(Patience) |
嫉妒(Envy) | 宽容(Kindness) |
傲慢(Pride) | 谦虚(Humility) |
与恶行相呼应的恶魔
1589年的恶魔学学者开始把每种罪行和恶魔联系在一起,代表各种罪行的恶魔会引诱拥有相同罪行的人。根据Binsfeld说法上进行的分类,其配对如下:[2][3][4]
大罪 | 对应恶魔 | 魔兽 |
---|---|---|
傲慢 | 路西法(英语:Lucifer)⟨堕天使之首、伊甸园之蛇⟩ | 狮鹫、狮、孔雀、蝙蝠 |
嫉妒 | 利维坦(英语:Leviathan)⟨扭曲、漩涡的化身⟩ | 人鱼、蛇、犬、猫 |
愤怒 | 萨麦尔(英语:Samael)⟨愤怒、暴怒化身⟩ | 独角兽、龙 (西方)、狼、猿 |
怠惰 | 贝尔芬格(英语:Belphegor)⟨原亚述的魔神,狂欢的狡辩者⟩ | 不死鸟、熊、牛、骡 |
贪婪 | 玛门(英语:Mammon)⟨财宝和贪婪的错误之神⟩ | 哥布尔、狐、针鼹、乌鸦 |
暴食 | 别西卜(英语:Beelzebub)⟨苍蝇君主,圣经中的「鬼王」⟩ | 塞尔伯洛斯、豚、虎、蝇 |
色欲 | 阿斯摩太(英语:Asmodeus)⟨激怒或色欲的魔神始祖⟩ | 魅魔、山羊、蝎、兎 |
必须要说明的一点是,这种对应关系虽然成为了不少娱乐作品的创作来源,但天主教并未将其视为正统神学。据说,这七位魔王是与上帝相对的力量的邪恶、黑暗之源,同时也是大红龙的化身和上帝的黑暗面,被视为七魔一体,并将罪恶与疫病散布至人间。直到世界末日时,便会统领着地狱数以万计的强大魔鬼和背叛上帝的堕天使们,向全能上帝发起挑战,曾经是上帝座前的炽天使,后来因为种种各自的原因,而堕落成统治着地狱魔鬼和对抗上帝的万魔之主。
参考文献
- . [2020-04-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05).
- Encyclopedia of Demons and Demonology, by Rosemary Guiley, p. 28-29, Facts on File, 2009.
- Dictionary of Demons, by Fred Gettings, Guild Publishing, 1998, p.55-56
- The Encyclopedia of Witchcraft and Demonology, by Rossell Robbins, Crown Publishers, 1959, p.127
- . 新浪. 2008-03-11 [2014-11-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