妻子

,是婚姻中对女性配偶的称谓,在异性婚姻中与相对应。

称呼

汉语

「妻」一词的来历最早见于《易经系辞》:「人于其官,不见其妻。」在古代,妻子一词指代是妻与子。唐代后「妻子」渐渐成为所有男人之异性配偶之通称。

中国古时对他人称自己的妻子多以拙荆内人,对自己妻子称娘子,“老婆”一词则源于唐代。

进入现代后,则出现了书面与口语两种说法。不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叫法。口语最常见的有“老婆”、“媳妇(儿)”,此外还有堂客、太太内子太座爱人、亲爱的、女人、孩子的妈(娘)、母(台语国语谐音「某」)、牵手、另一半、蜜糖、甜心……等等,因人而异,有多种变化,可随场合与心情随意使用。书面用语则仍然保留「内子」、「内人」等对他人称自己妻子的名称。

21世记以来,因受日语影响,有些年轻人以「人妻」称之,包括出现在新闻或电视剧中[2],例如《犀利人妻》。

有些人会称呼姐妹淘为老婆,列如S.H.E.的成员会调用对方为老婆, 也有首国语流行曲叫老婆。

台湾话中将妻子雅称为牵手,清朝初年台湾文献记载台湾原住民族平埔人称妻为牵手,但根据更早的16-17世纪马尼拉文献,「牵手」是菲律宾的漳州人最早使用,学者推测「牵手」一词可能最早是个流行于福建漳泉地区「外来语」。后在台湾普遍使用,向外人谦称自己配偶;而菲律宾马尼拉闽南话、咱人话文献中也有相同用语[3]

一夫一妻多妾制中的妻子类型

在某些一夫一妻多妾制里,妻子有等级之分,可分为嫡妻庶妻(庶妻并非正式称号,实际上只有嫡妻可称为妻)。嫡妻即正妻,礼制上与夫平等。庶妻即妾,地位低很多。娶妻是用婚书,纳妾(不能称为娶妾)则只用妾契,因妾是买卖得来之半货物,而妻是三书六礼迎娶之正式家族成员。在中国,早期庶妻又有媵和妾的区别,媵地位较妾高。首位正妻又称元配发妻,元配死亡或离婚后所娶的正妻称为继室,又称填房

若同时有多于一位嫡妻,则元配以外之嫡妻称为平妻(除特别情况,多数朝代不容许娶多于一妻)。

参见

参考文献

  1. 前妻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汉典
  2. . [2020-12-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4).
  3. 翁佳音. . 行政院原住民委员会. [2013-09-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0-02).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