坪林庄
行政區劃
坪林地區在清治時期及日治時期初期屬文山堡的街庄,在1896年3月隸屬「臺北縣直轄」,在1897年7月1日隸屬「景尾辨務署」。1900年12月1日,景尾辨務署改為「深坑辨務署」。1901年11月11日,臺北廳深坑辨務署改為「深坑廳」,坪林地區隸屬「深坑廳坪林尾支廳」。1903年4月21日,深坑廳實施街庄整併[1]。1909年10月25日,深坑廳廢止,原坪林尾支廳改為「宜蘭廳坪林尾支廳」。坪林尾地區在此時的街庄如下:
- 文山堡:坪林尾、灣潭、坑仔口、魚堀、水聳淒坑、九芎林、厚德崗坑、大粗坑、鷺鶿岫、楣仔藔、大舌湖、柑脚坑、濶瀨[2]
1920年(大正九年)10月1日,原堡里之行政區廢除,街庄改為大字,「坪林尾」改稱「坪林」;原坪林尾支廳坪林尾區與闊瀨區(前述13庄)合併為臺北州文山郡「坪林庄」,轄域內分為坪林、灣潭、坑子口、魚堀、水聳凄坑、九芎林、厚德岡坑、大粗坑、鷺鶿岫、楣子寮、大舌湖、柑脚坑、濶瀨等13個大字。
- 坪林大字下有「坪林」、「水柳脚」、「烏窟子」、「黃舉皮寮」、「嶺脚坑」小字名
- 坑子口大字下有「上坑子口」、「下坑子口」、「崩山坑」、「竹子易[3]」、「樹梅嶺」、「桶盤嶼」小字名
- 魚堀大字下有「魚堀」、「仁里坂」小字名
- 水聳淒坑大字下有「水聳淒坑」、「大湖尾」、「苦苓脚」、「磨壁潭」小字名
- 九芎林大字下有「九芎林」、「鶯子瀨」、「四堵」、「倒吊子」、「尖山湖」、「刣牛寮」、「石𥕢」小字名
- 厚德岡坑大字下有「厚德岡坑」、「大湖尾坑」、「藤寮坑」、「東坑」小字名
- 灣潭大字下有「粗窟」、「石空子」、「幼瀨」、「灣潭」小字名
- 大粗坑大字下有「大粗坑」、「九芎坑」、「虎寮潭」小字名
- 楣子寮大字下有「楣子寮」、「小粗坑」小字名
- 大舌湖大字下有「大舌湖」、「樟空子」、「乾溪」、「粗石斛」小字名
- 鷺鶿岫大字下有「鷺鶿岫」、「中心崙」小字名
- 濶瀨大字下有「濶瀨」、「豹子厨」、「枋山坑」小字名[4]
1922年(大正十一年)1月13日,文山郡蕃地金瓜寮、姑婆寮、磨壁潭、大粗坑(坪林尾)、紅山水併入坪林,前二者設為大字,後三者合併為四堵大字[5]。
- 金瓜寮大字下有「金瓜寮」、「九芎根」小字名
- 姑婆寮大字下有「姑婆寮」、「坪堵」小字名[4]
1903年 | 1920年 | 1946年 | ||
---|---|---|---|---|
區 | 街庄 | 街庄 | 大字 | 鄉鎮 |
坪林尾區 | 坪林尾庄 | 坪林庄 | 坪林 | 坪林鄉 |
灣潭庄 | 灣潭 | |||
坑仔口庄 | 坑子口 | |||
魚堀庄 | 魚堀 | |||
水聳凄坑庄 | 水聳凄坑 | |||
九芎林庄 | 九芎林 | |||
厚德崗坑庄 | 厚德岡坑 | |||
濶瀨區 | 大粗坑庄 | 大粗坑 | ||
鷺鶿岫庄 | 鷺鶿岫 | |||
楣仔藔庄 | 楣子寮 | |||
大舌湖庄 | 大舌湖 | |||
柑脚坑庄 | 柑脚坑 | |||
濶瀨庄 | 濶瀨 | |||
蕃地 | - | 蕃地 | 金瓜寮 | |
姑婆寮 | ||||
四堵 |
庄長
設施
參見
- . 深坑廳報 第49號. 1903-04-16.
- 《新舊對照管轄便覽》
- 《新舊對照管轄便覽》作「竹子易」,《臺灣總督府行政區域便覽》作「升子易」,在此採用《新舊對照管轄便覽》。
- 《臺灣總督府行政區域便覽》
- 臺灣總督府府報,1922,2562號。
- . 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 [2022-10-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11).
- . 臺灣總督府報. 1924-12-25.
- . 臺灣總督府官報. 1944-05-03.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