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堵
歷史
台灣清治末期,四堵地區為蕃地的一部分,其北及東與九芎林庄為鄰,東南邊二圍庄為鄰,南邊一小段與礁溪庄為鄰,西南邊及西邊亦為蕃地[1]。
1920年(大正九年),該地區編為「磨壁潭」、「大粗坑」、「紅山水」三個大字,隸屬於臺北州文山郡蕃地[2]。該地區相鄰之西南邊原有蕃地併入礁溪大字,西邊原有蕃地則編為姑婆寮大字[3]。1922年,磨壁潭、大粗坑、紅山水合併為「四堵」大字,編入坪林庄。
戰後坪林庄改制為坪林鄉,隸屬於臺北縣,大字亦改制為村。2010年(民國99年)12月,臺北縣升格為新北市,坪林鄉改制為坪林區,村改制為里。
交通
省道台9線又稱「東部幹線」,其中台北至二城的路段稱為「北宜公路」,大致以西北—東南走向蜿蜒經過本地區東北部邊界外緣。由該道路西北可前往坪林市區、石碇、新店等地,向東南可前往頭城西南部、礁溪、壯圍、五結、羅東等地。
設施
- 北宜公路殉職先靈紀念碑
- 坪林虎字碑(複製品,原碑現置坪林茶業博物館)
參考文獻
- 《臺灣堡圖》,臺灣總督府,1904年
- 《新舊對照管轄便覽》,臺灣總督府
- 《臺灣堡圖》大正版,臺灣總督府,1921年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