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金波
生平
周金波出生于台湾,基隆人,其出生于1920年1月22日,其父是杨阿寿,由于周金波祖父杨吉食很早就逝世,其祖母带着当时年幼的父亲杨阿寿改嫁继祖父周海发[1](周海发为基隆北管得意堂的重要成员,至今仍在基隆庙口奠济宫旁得意堂先贤堂供奉)[2],周金波因「抽猪母税」习俗,周金波祖父而改姓。由于父亲杨阿寿去日本习医,1921年幼小周金波随母亲赴东京与父亲一起生活。1924年因为关东大地震返回台湾,就读桃园公学校、基隆第一公学校。1933年周金波赴东京求学,就读日本大学附属三中、日本大学齿科专科部。留日期间,周金波参加泽田美喜子主办的「七曜会」同人,进入剧团「文学座」,成为第一期研究生。1941年周金波从日本大学齿科专科部毕业,返回台湾以后,继承家业「长寿齿科医院」,同时也开始发表作品,活跃于《文艺台湾》。1941年3月于《文艺台湾》发表处女作短篇小说〈水癌〉,9月又发表小说〈志愿兵〉。1942年〈志愿兵〉获得第一届「文艺台湾赏」,由于该作,周金波日后被一些台湾文学研究者、作家归为皇民作家。除了创作、投稿,周金波也出任了台湾文艺家协会剧本部理事,1943年他代表台湾出席「第二回大东亚文学者大会」(同行的台湾代表有杨云萍、长崎浩与斋藤勇),以「皇民文学的树立」作为发言内容,并被推选为大会宣言文的起草者,1944年则出席了「台湾决战文学会议」[3]。
1945年周金波参加三民主义青年团,并担任基隆分会文化部长。1946年周金波被国民党政府当成纪念五四运动抗议队伍的首谋,遭到当局逮捕,被登记为「无业流氓」。获释以后,周金波隐姓埋名,改用杨姓。1947年二二八事件爆发,周金波三次被捕入狱,其胞弟亦在此事件中遇难。内心的恐惧使周金波出现神经衰弱现象达十年之久,曾有一段时间觉得不写日文、不讲日语、封闭记忆是安全快乐的事;后来才又恢复原来的姓名。1953年周金波创立「青天台语话剧社」,之后多在戏剧领域活动,将日本电影「纱蓉之恋」、「女真珠王的复仇」、「秋风夜雨」等改编为台语电影。1994年74岁时参加台湾清华大学举办的「赖和及其同时代的作家:日据时期台湾文学国际学术会议」提及自己的文学创作理念。会议中,对于被指为「皇民文学」之作,始终诚实直面自己的文化抉择,让与会人士不得不重新思索应如何去理解那一代人的想法及感情。日本学者如冈崎郁子对周金波的日文作品评价极高。
重要作品
- 作品在战前的发表情况,目前(2011/10/01)已知的有:
- 1941年3月于《文艺台湾》发表处女作短篇小说〈水癌〉。9月于《文艺台湾》发表小说〈志愿兵〉。
- 1943年1月于《台湾时报》发表小说〈气候、信仰、宿疾〉。
- 作品在战后的发表、出版情况,目前(2011/10/01)已知的有:
- 周金波/作,中岛利郎、黄英哲/编,《周金波日本语作品集》,东京市:绿荫书房,1998年。
- 周金波/作,中岛利郎、周振英/编,詹秀娟等人/译,《周金波集》,台北市:前卫出版社,2002年。
- 以下的书零星收录了周金波的小说作品,目前(2011/10/08)已知的有:
- 中岛利郎/编,「台湾新报.青年版」作品集,东京都 : 绿荫书房, 2007年。
- 台湾总督府情报课/编,河原功/监修,《决战台湾小说集. 干之卷/坤之卷》,东京都 : ゆまに书房,2000年。
〈志愿兵〉
短篇小说。发表于1941年《文艺台湾》第2卷第6号。隔年1942年此篇小说获得文艺台湾社所颁发的第一回「文艺台湾赏」。小说采第一人称「我」来叙说故事,通过「我」来描述张明贵与高进六两人的相异观点。〈志愿兵〉是作家周金波第一篇以战争为背景的小说,这篇作品并成为他思考「皇民化」问题的起点。中日战争后日本政府所开始积极推行的皇民化政策中所谓的「皇民」,是「皇国臣民」一词的简称[4]。「皇民」的意义是由上对下的,由皇国要求做为臣民之人灭私奉公,牺牲贡献,因此寓有浓厚的命令与政策色彩,与在市民国家中所谓的公民地位或身分在意义与权利上是有不同的。周金波的〈志愿兵〉看似以成为真正日本公民为目标,但其实也提供了当时台湾人民思考自身身分认同的公共讨论空间。文中「我」的角色可看作作者自己对于台湾认同犹豫的象征,也在张明贵以及高进六的争执之间提供了第三种思路,对于高进六一厢情愿的形式主义、甚至血书志愿,以及张明贵的知识阶层狡猾的算盘,都没有绝对的评价;并以「我」来说出,这条通往建构台湾人认同的路途,其实还不明朗(「光线被遮住得有点暗」),而且恐怕会十分漫长的事实(「这样慢慢地登上楼梯,倒觉得这楼还相当长」)。
〈尺的诞生〉
〈尺的诞生〉,是周金波在1942年于《文艺台湾》发表的小说,由吴文雄这位「公学校」的小学生的视角出发,来探讨日治时期台湾人的身分认同。吴文雄总是喜欢与他的几位小跟班「痰壶」、「白猴」、「阿不拉」一起玩骑马打仗,并以此来仿真战争时所谓「皇军进击图」的画面,上地理课时还在课本上仿真战争策略,并想要被以较为特殊的日本名「ふみお」(humio)而非「ぶんゆう」(bunyu)称呼,由此可见吴文雄十分服膺于日本战时所宣传的精神。但是尽管如此,在沙滩上看到日本小孩与官兵玩在一块时,吴文雄却感到深深的自卑,怕自己不懂他者的文化而出糗,并且以自己的玩伴为耻,因此尽管渴望去加入他们一起进行相扑游戏,却仍只是在一旁羡慕的观望着。通过这篇故事的儿童视角可以看到那时台湾人普遍地对日本的憧憬,但是通过结局:看着自己轻视的玩伴扮演大将军、玩着自己以前爱玩的打仗游戏,觉得羞愧万分,从此不再玩打仗游戏,而总是跑去小学校,看着日本孩童玩着打仗游戏。可以看到这种对于他者的渴望,带来的却是痛苦与矛盾——尽管吴文雄对于日本的无限向往,他还是台湾人,所谓「被殖民者」,无法成为带来先进思想的殖民者。
作家及其作品相关研究
使用「台湾博硕士论文知识加值系统」、「国立台湾文学馆馆藏图书查找」、「国家图书馆台湾文史哲论文集篇目索引系统」和「全国图书书目信息网」、「台湾期刊论文索引系统」查找,目前为止(2011/10/01),至少有以下的研究:
- 博硕士论文:
- 王郁雯,〈台湾作家的「皇民文学」(认同文学)之探讨:以陈火泉、周金波的小说为研究中心〉,中国文化大学日本研究所硕士论文,指导教授:张良泽,1999年。
- 石川香代子,〈周金波「志愿兵」析论〉,清华大学中文所硕士论文,指导教授:陈万益,2004年。
- 莫素微,〈周金波研究 植民地医师作家の文学〉,日本关西大学博士论文,2007年。
- 王景苡,〈书写「精神血液」——皇民化时期台湾小说的「民族」再现〉,中兴大学台文所硕士论文,指导教授:朱惠足,2008年。
- 吴佩芬,〈论周金波文学的双乡意识〉,成功大学台文所在职专班硕士论文,指导教授:游胜冠,2010年。
- 米山祯一,〈周金波研究:以「水癌」与「志愿兵」为中心〉,长荣大学应用日语学系硕士论文,指导教授:吴敏绮,2010年。
- 叶宜婷,〈日治时期中、短篇小说中神道与台湾风俗信仰的书写研究(1937-1945)〉,台北教育大学台湾文化研究所硕士论文,指导教授:翁圣峰,2010年。
- 论文集的论文:
- 末冈麻衣子,〈周金波研究:通过自我认同形成的分析〉,《台日研究生台湾文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3年10月出版。该研讨会由文建会主办。
- 星名宏修,〈「大东亚共荣圈」的台湾作家(二)─另一种「皇民文学」:周金波的文学型态〉,《台湾文学研究在日本》。
- 星名宏修,〈再论周金波 : 以「气候与信仰与老病」为主〉,《赖和及其同时代的作家. 日据时期台湾文学国际学术会议论文》,1994年。该学术研讨会由清华大学台湾研究室. 赖和文教基金会合办。
- 垂水千惠,〈战前「日本语」作家—王昶雄与陈火泉、周金波之比较〉,《台湾文学研究在日本》。
- 藤井省三,〈日语作家之死-追悼周金波〉,《台湾文学这一百年》。
- 陈建忠,〈历史记忆与身分认同:读《周金波集》〉,《日据时期台湾作家论:现代性、本土性、殖民性》。
- 期刊的论文:
- 严君珩,〈初探周金波作品中现代性与皇民化的对话与碰撞〉, 2011年1月的「台北教育大学语文集刊」。
- 横路启子,〈王昶雄「奔流」论--周金波「志愿兵」との比较から〉, 2010年12月的「台大日本语文研究」。
- 横路启子,〈周金波「郷愁」论〉, 2009年6月的「台大日本语文研究」。
- 褚昱志,〈无悔的执着--论周金波皇民文学的书写意识〉, 2007年6月的「通识论丛」。
- 莫素微,〈战争、同化与阶级--[周金波着]〈志愿兵〉与公民身分的追寻〉, 2007年6月的「台湾文学学报」。
- 赖建寰,〈「皇民作家」的再思考--阅读《周金波集》〉, 2006年10月的「台湾文学评论」。
- 林以衡,〈皇民化主题文学的「分裂书写」--以周金波小说为例〉, 2005年12月的(台师大)「台湾人文」。
- 王郁雯,〈真挚与孤独--周金波小说中的现代日本与台湾乡土〉, 2005年6月的「国际文化研究」。
- 莫素微,〈台湾文学中的医疗主题--周金波日文小说之考察〉, 2005年6月的「中华技术学院学报」。
- 莫素微,〈现代化与公民化--由周金波〈水癌〉中的医疗主题出发〉, 2005年2月的「台湾文学学报」。
- 张雅惠,〈决战时期台湾青年的心灵图像--以周金波「志愿兵」为主的讨论〉, 2004年12月的(台师大)「台湾人文」。
- 林慧姃,〈周金波初探--一个实验式的「现代性」考察〉, 2004年8月的「淡水牛津台湾文学研究集刊」。
- 横路明夫,〈周金波论--紧扣身体主题开展的故事〉, 2004年7月的「日本语日本文学」。
- 莫素微,〈乡关何处--周金波的殖民地之旅〉, 2004年6月的「台湾文学学报」。
- 莫素微,〈殖民地纪行研究--周金波与佐藤春夫之比较 〉,2003年12月的「中华技术学院学报」。
- 冢田亮太/撰、黄毓婷/译,〈阅读「周金波日语作品集」--一位台湾「皇民作家」的精神轨迹〉,2002年12月的「台湾文学学报」。
- 中岛利郎/撰、宋宜静/译,〈「皇民作家」的形成--周金波:关于远景出版社版「光复前台湾文学全集」〉,1999年7月的「文学台湾」。
- 羊子乔,〈历史的悲剧.认同的盲点--读周金波〈水癌〉、〈「尺」的诞生〉>有感〉,1993年10月的「文学台湾」。
- 辻义男/撰、柳书琴/译,〈周金波论--以系列作品为中心〉,1993年10月的「文学台湾」。
- 垂水千惠/撰、涂翠花/译,〈战前「日本语」作家--王昶雄与陈火泉、周金波之比较〉,1993年5月的「台湾文艺」。
- 星名宏修/撰、涂翠花/译,〈「大东亚共荣圈」的台湾作家(2):另一种「皇民文学」--周金波的文学型态〉,1992年11月的「台湾文艺」。
- 介绍、传记方面的文章:
- 周振民,〈作家周金波传〉,自1999年4月在「淡水牛津文艺」上连载,经过1999年7月、1999年10月、2000年1月、2000年4月,2000年7月在「淡水牛津文艺」结束。
- 藤井省三/撰、邱振瑞、张季琳/译,〈周金波特辑〉,1997年7月的「文学台湾」。
- 专书、传记:
- 目前还没有一本周金波的传记及研究他的专书出版上市。
相关词条
数据源
- 钟秩维,〈志愿与志愿之间──重读周金波〉,《文讯》第397期,2018年11月1日。
- . [2022-03-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04).
- 郭启传/撰,《台湾历史人物小传─日据时期》,台北:国家图书馆,第78页。
- 长浜功. . 东京: 明石书店. 1985: 41.
外部链接
- 国立台湾文学馆台湾作家作品目录(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国立台湾文学馆文学知识平台>台湾文学小事典>9月,周金波发表日文小说〈志愿兵〉于《文艺台湾》第2卷6号。
- 谎言或真理的技艺>正确在摇摆--试论周金波小说(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朱宥勋的PC个人新闻台>谁是皇民,谁是作家?──笔记《周金波集》(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自由时报专题报导>〈北部〉〈小文件〉周金波其人其事(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台湾记忆>台湾历史人物小传--明清暨日据时期>周金波(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钟肇政--皇民文学之研究--作家周金波现身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台湾新文学史-陈芳明教授主讲-【周金波】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