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琴星
司琴星(Lutetia)为小行星21 ,是一颗大型的主带小行星,有着不寻常的光谱类型,测量得到的直径大约是100公里(长轴为130公里)。罗塞塔号曾在2010年7月飞掠过这颗小行星,所以它曾是太空船近距离观察过最大的小行星,直到黎明号接近灶神星之前。
![]() 罗塞塔号在最接近司琴星时拍摄的影像 | |
发现 | |
---|---|
发现者 | 戈尔德·施密特 |
发现日期 | 1852年11月15日 |
编号 | |
命名依据 | 塞纳河一个沼泽区卢泰西亚拉丁文名称 |
其它名称 | 鲁特西亚、21 Lutetia |
小行星分类 | 主带小行星 |
轨道参数[1] | |
历元 2005年1月30日 (JD 2453400.5) | |
远日点 | 423.955 Gm (2.834 AU) |
近日点 | 304.600 Gm (2.036 AU) |
半长轴 | 364.277 Gm (2.435 AU) |
离心率 | 0.164 |
轨道周期 | 1387.902 d (3.80 a) |
平均轨道速度 | 18.96 km/s |
平近点角 | 75.393° |
轨道倾角 | 3.064° |
升交点黄经 | 80.917° |
近日点参数 | 250.227° |
物理特征 | |
大小 | 132 × 101 × 76 km[2] 95.8±4.1 km (IRAS)[1] |
质量 | 2.57×1018 kg[3] |
平均密度 | 5.55±0.88 g/cm³[3] |
表面重力 | ~0.025 m/s² |
~0.05 km/s | |
自转周期 | 0.3402 d (8.1655 h)[1] |
反照率 | 0.208[4] |
温度 | ~172 K max: 266 K (-7 °C) |
光谱类型 | C或M[1] |
视星等 | 9.25[5]至13.17 |
绝对星等(H) | 7.29[6] |
错误的中文译名
司琴星由德国出生,长期居住在法国的天文学家赫尔曼·迈尔·萨洛蒙·戈尔德施密特1852年11月15日发现。1852年11月23日由当时法国巴黎天文台台长弗朗索瓦·阿拉戈以当时罗马高卢时代塞纳河一个沼泽区卢泰西亚(拉丁文 Lutetia,现时塞纳河巴黎圣母院位置)命名[7]。
中国首次出现这颗小行星的中文译名是由伟烈亚力和李善兰翻译约翰·赫歇尔的《谈天》(Outlines of Astronomy),原文1859年由上海墨海书馆刊行,当时的译名将Lutetia错误理解为lute[8] 这种乐器,更加误解Lutetia后缀tia是掌管这种乐器的女神名字,因此误译为「琴女星」[9]。1986年出版的《英汉天文学词汇》按照沼泽区拉丁文更改为「巴黎星」[10],但是后来1999年出版的《英汉天文学词汇》又按照《谈天》的错误理解,翻译成为「司琴星」,该名称一直被中国天文学会天文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天文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的《天文学名词》[11]使用至今。
罗塞塔号于2010年7月10日在近距离飞越了这颗小行星,发送回清晰的照片,不只引起了大众的注意,也引发了中文译名的争议。天文名词委员经过一番讨论与沟通,并查看原始的命名数据,确认了Lutetia是源自巴黎古地名的拉丁文。同时也注意到小行星3317的英文名称是Paris,虽然与巴黎完全相同,但却是依据神话人物命名的。不过,基于「司琴星」之名以当年计算,已经使用了十多年,认为不宜轻言变动,因此仍维持原名,不做变动,但可以依据译音称为鲁特西亚[12][13],同时也确认小行星3317的中文名称是帕里斯而非巴黎。
观察和探测
鲁特西亚是在1852年11月15日被戈尔德·施密特在他巴黎的公寓从阳台发现的[14]。
鲁特西亚曾有两次掩星的观测报告,分别于1997年发生在马尔代夫和2003年发生在澳大利亚。虽然每次都只有单一弦长的报告,但大致上与IRAS的测量结果一致。
在2010年7月10日,欧州的罗塞塔号太空探测器在前往楚留莫夫-格拉希门克彗星的中途,以3,160公里的近距离,15公里/秒的相对速度飞越过鲁特西亚[15]。观测数据将有助于确认鲁特西亚是一颗尚未分化的原始C-型小行星,还是从一颗更大的小行星内核分化出的M-型小行星。在这之前太空船曾经探测过最大的小行星是梅西尔德星。
特征
鲁特西亚的组成曾经困扰了天文学家一段时间,罗赛德号在2010年的飞越预计可以消除这些疑惑。鲁特西亚虽然列入M-型小行星[1],其中大部分都是金属,但鲁特西亚在表面呈现的金属成分并不是很多,显然有些异常而与众不同。实际上,表面有各种非金属的迹象:平坦、低频的光谱类似碳质陨石和C-型小行星,并且没有类似的金属陨石 [16],低的雷达反照率也不同于高反照率的16 灵神星(Psyche)强烈金属小行星[6]。水合物质在它表面的证据[17],丰富的硅酸盐[18]和比其他小行星更厚的风化层[19],鲁特西亚被怀疑密度高达5g/ cm³[3]。
光度曲线的分析显示鲁特西亚大致上是球形,但表面有着"尖锐和不规则的形状"和他的极点朝向可能是黄道座标 (β, λ) = (3°, 40°)或(β, λ) = (3°, 220°),有着10°的不确定性[20]。这样的转轴倾角各自是85°或89°,意味着自转轴大约是平行于黄道,类似于行星中的天王星。
相关条目
- 值得关注的小行星列表
- 太阳系天体大小列表
- 小行星列表/1-1000
- 3317 帕里斯
参考数据
- . 2010-06-13 [2008-12-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1-17).
- . [2010-07-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6-22).
- Jim Baer. . Personal Website. 2008 [2008-11-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7-08).
- M. Mueller; et al. (PDF). Astronomy & Astrophysics. 2006, 447: 1153. doi:10.1051/0004-6361:20053742.
- . Department of Mathematics, University of Pisa, Italy. [2010-06-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6-29).
- C. Magri; et al. . Icarus. 1999, 140: 379. doi:10.1006/icar.1999.6130.
- Arago Entdeckung eines Planeten Nr. 873 page 344 1852年11月23日
- lute是西元前即出现且流传至今的一种拨弦乐器,中译名"琉特琴"(曾译名"鲁特琴")
- 伟烈亚力口译、李善兰删述、徐建寅续笔《谈天》第121页,民国23年(1934年)1月重印 上海商务印书馆
- 科学出版社《英汉天文学词汇》许邦信主编,第二版(1986年11月)第158页
- . [2019-09-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15).
- 由于Lutetia是拉丁语,它的发音应该更类似「鲁提亚」或者「鲁提夏」。
- 香港天文学会讨论区《掩星组文档》小行星命名及中文译名准则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第24条
- Lardner, Dionysius. . . James Walton. 1867: 222.
- M. A. Barucci, M. Fulchignoni and A. Rossi. . Space Science Reviews. 2007, 128 (1-4): 67–78. doi:10.1007/s11214-006-9029-6.
- Birlan, M.; et al. . New Astronomy. 2004, 9: 343. doi:10.1016/j.newast.2003.12.005.
- M. Lazzarin; et al. (PDF). Astronomy and Astrophysics. 2004, 425: L25. doi:10.1051/0004-6361:200400054.
- M. A. Feierberg; et al. . Icarus. 1983, 56: 393. doi:10.1016/0019-1035(83)90160-4.
- A. Dollfus & J. E. Geake. . Proceedings of the 6th Lunar Science Conference, Houston, Texas, March 17–21. 1975, 3: 2749.
- {{cit e journal | author= J. Torppa et al.| title= Shapes and rotational properties of thirty asteroids from photometric data| journal= Icarus| year= 2003| volume= 164| pages= 346| url= http://www.rni.helsinki.fi/~mjk/thirty.pdf%7Cformat=PDF%7C doi= 10.1016/S0019-1035(03)00146-5}}
外部链接
- model deduced from lightcurve(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simulation(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from JPL (Java) /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blog(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snaps views of asteroid Lutetia(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前一小行星: (20)王后星 |
小行星列表 | 后一小行星: (22)司赋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