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制
台制是台湾所采用的度量衡制度。[1]在台湾日治时期台湾总督府多次颁布度量衡相关法规,逐步以日本的尺贯法统一台湾的度量衡制度。[2]故部份台制度量衡单位的数值与日制相同,如现今惯用的「台斤」、「台尺」。另外也有部分单位是延续自其他时期,如源自于荷治时期的面积单位「甲」。大正十三年(1924年),台湾总督府试图推动公制度量衡(国际单位制),但不成功。[3]
![]() |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原始文献:度量衡法 (民国73年) |
民国73年(1984年),《度量衡法》全文修正后,主管度量衡相关事务的经济部中央标准局曾一度强制取缔非公制的度量衡器,以利全面推行公制、淘汰台制,但遭民间反弹,并引发中央与台湾省议会之争,最后并未彻底落实。[4]在台湾本岛,传统市场至今仍普遍使用台制单位,市场中所称之「斤」即为台斤。此外,虽然目前政府机构以公制单位登记面积,但源自日本的面积单位「坪」及荷兰的「甲」等台制单位,在台湾民间还是颇为常见。
总览

宜家家居内以「坪」为面积单位的展示空间
单位换算
长度
- 1 台丈 = 10 台尺 = 100 台寸
- 公制换算
- 1 台丈 = 10 台尺 = 公尺 = 3.03 公尺
- 1 台尺(日尺)[6] = 公尺[7] = 0.30 公尺
- 1 台寸 = 0.1台尺 = 公尺 = 0.03 公尺
- 1 台分 = 0.1台寸 = 公尺 = 0.003 公尺
参考文献
- 陈慧先. . 国史馆台湾文献馆. 国史馆台湾文献馆. 2007-12-31 [2023-09-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25) (中文).
- 陈慧先. (PDF). 断裂、冲突与延续──战后台湾度量衡的改制与争议 第6页. 国立台湾大学历史学研究所博士生. 2011年1月21日星期五 [2012-10-04].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0-09-21).
- 陈慧先. (PDF). 断裂、冲突与延续──战后台湾度量衡的改制与争议 第6-7页. 国立台湾大学历史学研究所博士生. 2011年1月21日星期五 [2012-10-04].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0-09-21).
- 陈慧先. (PDF). 断裂、冲突与延续──战后台湾度量衡的改制与争议 第11页. 国立台湾大学历史学研究所博士生. 2011年1月21日星期五 [2012-10-04].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0-09-21).
- 陈慧先. (PDF) (学位论文): 29. 2008年2月18日 [2022年6月9日].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21年5月11日).
- 中华民国经济部标准检验局:度量衡业务:服务园地:常用单位换算表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日本计量法施行法第四条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