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韩
反韩或者反朝,是指对朝鲜半岛的两个主权国家朝鲜或韩国的相关事物的不满意、不信任、反感以至仇视的感觉或行为表现。反义词为哈韩或亲朝。从BBC有关调查中可以发现,反朝情绪和反韩情绪可能并不一致甚至有巨大落差,即反朝人士可能同时为哈韩族,也有同时持有反朝和反韩情绪的人群,而同时喜欢朝鲜和韩国的人群则较为少见。
系列条目 |
歧视 |
---|
![]() |
调查对象来源 | 正面 | 负面 | 中立 | 负面评价减正面评价 |
---|---|---|---|---|
![]() | 25% | 71% | 2 | −46 |
![]() | 11% | 32% | 57 | −21 |
![]() | 24% | 42% | 34 | −18 |
![]() | 36% | 46% | 18 | −10 |
![]() | 36% | 42% | 22 | −6 |
![]() | 24% | 29% | 47 | −5 |
![]() | 19% | 22% | 59 | −3 |
![]() | 27% | 28% | 45 | −1 |
![]() | 37% | 37% | 26 | 0 |
![]() | 34% | 34% | 32 | 0 |
![]() | 45% | 44% | 11 | 1 |
![]() | 39% | 33% | 28 | 6 |
![]() | 44% | 34% | 22 | 10 |
![]() | 47% | 36% | 17 | 11 |
![]() | 52% | 40% | 8 | 12 |
![]() | 32% | 20% | 48 | 12 |
![]() | 37% | 23% | 40 | 14 |
![]() | 51% | 33% | 16 | 18 |
![]() | 61% | 24% | 15 | 37 |
调查对象来源 | 正面 | 负面 | 中立 | 负面评价减正面评价 |
---|---|---|---|---|
![]() | 5% | 88% | 7 | −83 |
![]() | 7% | 89% | 4 | −82 |
![]() | 6% | 87% | 7 | −81 |
![]() | 9% | 85% | 6 | −76 |
![]() | 10% | 81% | 9 | −71 |
![]() | 5% | 75% | 20 | −70 |
![]() | 6% | 64% | 30 | −58 |
![]() | 19% | 76% | 5 | −57 |
![]() | 1% | 56% | 43 | −55 |
![]() | 23% | 60% | 17 | −37 |
![]() | 24% | 54% | 22 | −30 |
![]() | 22% | 51% | 27 | −29 |
![]() | 17% | 46% | 37 | −29 |
![]() | 19% | 40% | 41 | −21 |
![]() | 34% | 44% | 22 | −10 |
![]() | 20% | 30% | 50 | −10 |
![]() | 33% | 42% | 25 | −9 |
![]() | 27% | 36% | 37 | −9 |
![]() | 20% | 25% | 55 | −5 |
各地的反韩情绪
中国大陆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众开始产生反韩情绪的起因源自朝鲜战争期间,由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支持朝鲜,而美国支持韩国,因此中华人民共和国称呼当时的大韩民国政权为「南朝鲜」,并不予承认,战后关系十分恶劣。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韩情绪的起因,主要是一些韩国人因民族主义情感而做出的言论及行为。中国大陆媒体对韩国起源论进行大篇幅报道,加剧了中国大陆网络上的反韩情绪。[3]《国际先驱导报》于2007年12月对中国大陆网民进行了意识调查,结果显示「讨厌的国家」第一名为韩国,超过了日本。[3]中韩建交后,大批中国朝鲜族居民赴韩国打工。一些中国朝鲜族在韩国的境遇不理想也造成部分朝鲜族对韩国的反感。
201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单方面划定东海防空识别区,与韩国防空识别区产生重合(中国和韩国在黄海海上划界有争议,但不像与日本有钓鱼台列屿的主权争议),也激化了两国本已存在的矛盾。[4]这更使韩国和日本罕有在这方面一致批评中国单方面划定东海防空识别区。
2014年8月底,中国留学生宋某因在网上称赞朝鲜,支持金正恩,并贬低韩国政府,涉嫌“利敌活动嫌疑”而被强制驱逐,并终身不得入境韩国。[5]
自2016年起,由于韩国政府同意美国在韩国部署萨德系统,导致中韩关系急剧恶化。部分中国民众对韩国发起大规模的抵制运动,韩国乐天企业在中国的近百家分店几乎灭绝。2016年7月8日,韩国和美国宣布部署萨德反导系统,并于2017年正式将其部署到星州高尔夫球场。中国方面认为X波段雷达监测范围可达到两千公里,已经超过了监测朝鲜的需要,危及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安全,因此中国民间掀起反萨德浪潮。
中国与朝鲜半岛之间存在历史方面的思想分歧冲突,中国一些民众对于朝鲜半岛声称的所谓“檀君朝鲜”的历史和将高句丽和渤海国等政权视为该国民族的历史的行为十分不满,还有对韩国历史剧中经常出现的诸如“唐太宗被射瞎一只眼睛”“弱化丑化中国军队”“壬辰倭乱中的明军掳掠朝鲜百姓”等描述也常引起中国民众的不满和嘲讽,在中国民众中引起的反韩情绪也十分巨大[6]。
体育赛事
2007年1月31日,在吉林省长春市举行的亚洲冬季运动会上,韩国选手获得短道速滑女子3000米接力赛亚军。在领奖台上,她们突然打出朝鲜文标语:“”(「白头山是我国领土!」/白头山은 우리땅!)[3]此举酿成了外交风波,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立即提出抗议;韩国官方则表示运动员没有政治意图,敦促双方冷静。[7]事发后,引起中国大陆网民间抗议及普通群众的强烈反应;但相关消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做了低调处理,而韩国媒体则普遍支持运动员的做法。
2008年北京奥运期间,在韩国和日本之间进行的棒球比赛中,中国大陆观众替日本队加油[8]。
2010-2011赛季短道速滑世界杯上韩国选手导致中国大陆短道速滑选手韩佳良身体多处割伤,引起中国大陆舆论关注。[9]
而在奥运会上,两国的优势项目多有重叠,包括夏季奥运会中的乒乓球、羽毛球等项目以及冬季奥运会中的短道速滑等项目。这也造成两队频繁发生冲突。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上,韩国教练阻止中国队对其公开训练过程进行拍摄,但对中国队的训练过程却进行偷拍,并与中国队工作人员产生冲突,该事件也大大降低了中国大陆民众对于韩国的好感度。[10][11]
日本

韩国从16世纪前后就开始与日本有领土纠纷,自从丰臣秀吉入侵朝鲜半岛后,朝鲜和日本关系趋于紧张。1895年清朝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后,朝鲜脱离清朝宗藩关系,「独立」成为大韩帝国,日俄战争后,朝鲜半岛最终更被日本完全吞并,整个国家被占领,韩国被日本殖民统治三十五年。
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韩国才从日本的统治下独立,所以韩国对日本一直采取敌视态度。虽然两国之间有邦交,且各方面的往来极为密切,但韩国政府在国民教育上也一向采取强硬的反日态度,甚至鼓励民众的仇日行为,造成日韩关系的恶化。在长期的反日教育下及两国的领土纠纷,使得许多韩国人民对日本人有许多不理性的行为及言论,亦引发了日本人对韩国人的厌恶。
1923年关东大地震后,传媒散布传闻指日本朝鲜族在社会秩序混乱的情形下打砸抢烧,并藏有大量炸药武器(事后政府指部分为误传),引起东京市民的愤怒。
二战后,一些在日韩国人参加了国际黑道组织在日本犯罪,如金嬉老事件,而韩国舆论反将犯罪的在日韩人称为英雄[12]。
2005年7月26日,日本出版商晋游舍出版日本漫画家山野车轮的漫画《嫌韩流》,随即成为全日本的话题,亦成为日本各大书店的畅销书,在日本亚马逊书店名列该年畅销书榜第一位。本书主要批评韩国的民族性,表示朝鲜日治时期对朝鲜利多于弊,形容韩国人是忘恩负义、冲动、非文明及横蛮无理的民族,甚至连「韩国影视文化」都是抄袭日本而来。此外,该书亦质疑日本政府「韩日亲善」的外交国策,批评韩国侵占日本的竹岛(韩国称独岛)及经济文化入侵。
不过《嫌韩流》一书被指以偏激的手法论述日韩问题并鼓吹日本国内反韩情绪,因此引起国际舆论抨击,但此举无损该书销量。截至2005年11月,该书已在日本出售超过36万本,远超过晋游舍的预期[13]。2009年,此系列漫画已出版了四集。
从《嫌韩流》一书的畅销情况来看,日本民间的「反韩情绪」显然相当有市场。日本政府外交虽然一直主张「联韩制中」,但并未灭低日本民间对韩国人的厌恶及韩国人对日本人的仇视。不过日本影视界却视韩流为新的商机,热烈引进韩国节目及制作日韩艺人合作的电视剧[14]。
「韩国起源论」也在日本传播,此论宣称日本人的祖先是从朝鲜半岛迁徙至日本列岛的朝鲜人,该言论在日本引起反弹。
2012年11月,由轻小说改编的动画《樱花庄的宠物女孩》第六话忽然出现韩国食品参鸡汤,该动画随即被日本网络论坛2ch有反韩情绪的网民口诛笔伐[15]。12月,日本有人借题发挥,推出二次创作同人漫画《参鸡庄的泡菜女孩》(),里面有貌似韩国艺人PSY的男人凌辱女角色的情节,令韩国网民非常不满[16]。
2012年12月31日,第63回NHK红白歌合战公布参与歌手名单,大会表明今年没邀请韩国歌手参加,又坚称和政治考虑无关。但该公司相关人士表示,由于韩日岛屿争议以及韩国总统李明博要求日本天皇谢罪的言论,若韩国演员出演,将引起日本观众的反感。李明博要求日本天皇谢罪的言论在日本影响极大,且在韩国声称韩日争议岛屿独岛(日本称竹岛)是大韩民国领土的演员非常多。
2013年7月28日,2013年东亚杯足球赛在首尔举行日韩男子足球比赛时,观众席上有民众拉起写着「忘记历史的民族没有未来」的大布幕,并有具政治性意涵的直立布幕出现,布幕上出现被视为抗日英雄的朝鲜独立运动人士安重根肖像图。日本政府在记者发布会上表示“国际足联有规定,严禁球迷在助威时打出涉及政治问题的横幅。日本政府正在调查事实经过,在此期间,将根据国际足联的有关规定进行回应。”日本足协会长大仁邦弥也向东亚足联提交抗议书。《产经新闻》、《读卖新闻》报道称「韩国球迷在看台上打出涉及历史问题的横幅,以及佩戴李舜臣、安重根等的面具的行为违反了国际足联禁止球迷助威时涉及政治问题的有关规定。”韩国足协表示不会对事件做出回应。内阁官房长官菅义伟表示事件令人遗憾。[17]
2013年12月20日,韩国继之前成功将泡菜申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后,又打算将济州岛的「海女」申请世遗,希望能够在2015年申请成功。但海女这个职业同样存在于日本,引发两国之间对于海女正统性的争论。海女文化被认为仅存于日本和韩国。据韩国媒体指出,济州岛在鼎盛期曾有约3万名海女,最近减少至4000多名。而日本三重县教育委员会2013年夏季的调查结果显示,日本国内拥有渔业权、靠徒手潜水捕捞为生的海女约1800名。日本NHK在2013年上半年播出的晨间连续剧《小海女》创收视佳绩,使日本的海女文化重新受到重视,韩国意图将海女文化申请世遗的举动被媒体报导后,许多日本网友在推特上发表不满情绪,认为海女文化在史书《魏志倭人传》里面就已经记载过,觉得韩国政府此举「很无耻」。[18][19]
美国

在美国,则由于1970年代之后韩侨旅美数量的增加,再加上韩侨社群与当地亚裔住民之间并未融合、及民族性等因素,几度导致了美国社会对韩裔移民的仇视情绪。在1992年洛杉矶暴动中,对韩裔美国人的排斥情绪达到了高峰。暴动的导火线在1991年3月16日,一位意外死亡的15岁的黑人女孩拉塔莎·哈林斯(),她在一家商店内和女性韩裔店主顺子(;)两人发生肢体冲突,顺子以自卫用的手枪当场击毙哈林斯。著名黑人歌手艾斯·库伯在事后推出的歌曲《黑心韩国人》(),助长了洛杉矶非裔居民的反韩情绪,韩裔和非裔美国人在洛杉矶暴动期间不断发生冲突及斗殴事件[20]。
外交
1949年,台湾和韩国在冷战时期是美国领导的自由世界在西太平洋围堵共产独裁势力扩张的前哨基地,因此台湾和韩国维持关系。1970年代台湾外交关系开始走下坡。台湾因蒋介石而主动退出联合国后,国际外交空间大幅下降,美国和日本与中国创建外交关系后,使台湾和韩国断交只是时间问题。
1973年,韩国宣布对包括共产集团内的所有国家开放门户(包括中国和苏联),台湾和韩国关系开始恶化。直到1978年底,美国与台湾断交,与中国创建外交关系。而在中国带来的贸易经济诱因下,韩国在1980年代开始想要与中国改善关系。
1992年8月24日,韩国政府与中国建交,突然宣布与台湾断交,更强行将台湾在韩国购置的大使馆及后来自购的产业等价值近20亿美金(近500亿台币)的资产无偿转交中国政府,并在24小时内驱逐台湾的使馆人员[24],这次行动来得非常仓促,韩国对台湾此种无情义的行为造成了台湾民众的不满及愤怒,台湾于同年9月宣布与韩国断航,并禁止韩国的航空器飞越台北飞航情报区,迫使韩国航机必须绕道中国大陆飞行到东南亚,特别是菲律宾,既增其营运成本,亦使其飞行时间加长,直到2004年韩国才主动提出并恢复定期航线[25]。断交后韩国跟随中国及其他国家,长期阻止台湾以各种名义进入联合国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亦长期造成台湾民众不满。[26]
但相反的,冷战时期过后,尤其是中国与韩国建交的前后,台湾与朝鲜的关系较冷战时期有小幅改善,两国曾谈及互设非官方名义的办事处。部份航空公司开航台北往平壤的旅游包机,有些台湾的韩国研究学者前往朝鲜进行学术交流。台湾电力公司原本已经与朝鲜政府达成共识,计划将低放射性核废料运往朝鲜做最终保存,但当时韩方强烈反对,韩国民众燃烧李登辉总统肖像及青天白日满地红旗,台湾民众以烧金泳三肖像和太极旗报复[27][28][29]。
贸易经济
在国际贸易竞争中,台湾与韩国同属亚洲四小龙之列,两方实力、资本、技术等经济条件上也较为接近。在亚洲金融危机后韩国经济力量借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95亿美元等外债快速复苏[30]。台湾铁路管理局采购的韩制E1000型推拉式自强号,因韩方违反合约提早撤出技术人员,导致后继维修出现困难。也因此中华民国政府曾禁止韩商参与重大公共工程的投标。
2010年12月,欧盟执委会裁定台湾4家面板厂奇美电子、友达光电、中华映管及瀚宇彩晶,因联合垄断面板价格,违反反托拉斯法,重罚5.339亿欧元;韩国三星电子则因扮演「污点证人」而获判免罚;乐金则被判2.5亿欧元,高居所有厂商的罚金第2。欧盟表示,之所以重判奇美电子,是因为其与欧盟法务部门采不合作态度;若奇美可选择与欧盟合作,或许可获得减轻罚款的待遇[31]。中华民国经济部官员对此表示:「三星电子在国际商场中没有『商道』,日后大家走着瞧[32]。」桃园县长在议会接受质询时亦表示,桃园县政府未来的采购案「在合法、有选择的情况下,倾向不使用韩货[33]」。
体育赛事
- 2001年的世界电玩大赛,曾政承在预赛打胜韩国第一世纪帝国II:征服者入侵好手,韩国裁判宣布比赛不算,要加赛一场,否则台湾以弃权论,不过最后仍由台湾团获胜。
- 2001年,在台湾主办的亚洲杯自由车锦标赛,颁奖时间因故延后时,一名韩国选手偷走一面铜牌,事后工作人员追回这面奖牌。
- 2002年釜山亚运跆拳道比赛,51公斤级选手吴燕妮在八强赛时和泰国选手对决,实力非常悬殊,韩国裁判在评分时明显偏袒,因此中华队宣布罢赛退场。同时朱木炎在韩国跆拳道赛时,实施与世界总会在2002年7月起订定新规则标准不同的规则,提高主审的自主判定。
- 2006年8月,台中市力行国小棒球队应邀到韩国参加邀请赛,初赛3战全胜,甚至以20:0提前第四局结束比赛,最后进入8强;最后韩国以「要把冠军留在当地」为理由,禁止力行少棒队继续比赛。[34]
- 2009年东亚运动会跆拳道比赛金牌战,韩国选手宋智勋在开赛仅17秒时直接以拳头攻击中华队选手曾敬翔的颈部,导致曾当场倒地紧急送医,韩国籍仲裁委员作出争议判决,片面将金牌颁给犯规的韩国选手,引起观赛的行政院政务委员曾志朗强烈抗议;随后台湾教练团虽提出医院「伤势位于颈部及胸腔上方」的验伤证明,但仲裁委员仍维持原判[35]。
- 2010年广州亚运跆拳道比赛引发的电子袜判罚争议,中华队选手杨淑君首场出战越南选手,在9:0的领先优势下,于终场前12秒突遭韩裔菲律宾籍裁判以「电子袜不符大会规定」为由,直接判定杨淑君失格。杨泪洒会场,教练团向大会抗议未被接受。赛后记者会,世界跆拳道联盟韩国籍秘书长梁振锡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翻译人员刻意拒绝翻译,台湾记者集体退席抗议[36]。翌日,亚洲跆拳道联盟以「台湾使用惊人骗术」(Shocking Act of Deception by Chinese Taipei)指控杨淑君及台湾教练团耍诈,并威胁取消台湾日后参与跆拳道国际赛事的权利[37]。此事件在台掀起反韩情绪,有民众发起抵制韩货、拒看韩剧运动,亚洲跆拳道跆盟官网遭台湾黑客入侵[38][39]。反韩民众甚至到台北韩国学校抛出鸡蛋抗议。各国媒体如英国广播公司、CNN、法新社及美联社等均高度关注该事件;而韩国除了媒体除大幅报导之外,首尔方面亦要求韩国在台组织人员、观光客及韩籍留学生谨言慎行[39][40]。
柬埔寨

2008年,国际移民组织曾发布报告称,许多柬埔寨新娘因为婚姻关系搬到韩国后,遭到夫家虐待,有资料表明介绍人可以通过为韩国男子介绍柬埔寨贫困家庭的女子为妻而赚取大笔收入,柬埔寨政府随后颁布了暂时禁止柬埔寨女子与外国男子通婚的法令。柬埔寨外交部发言人贵光(Koy Kuong)告诉法新社记者:「我们在5日照会韩国大使馆,告知他们将暂时中止柬埔寨人与韩国人的结婚申请。」坤恩又说,当局正在审查联姻进程,以防人口贩卖事件发生[41]。
韩国人以垄断旅游市场的方式经营,企图设立规范,要求任何车辆不得行驶吴哥窟门前马路,同时任何车辆要停在吴哥窟附近,都需要收取停车费,而钱是进入韩国人的口袋,使得柬埔寨人除旅游快经营不下去,更不满国家的土地、路权竟然被异国人掌控,进而发动游行与韩国人对抗[42] 。且2007至2008年间韩国旅行团被发现集体以伪造证件逃避旅游的参观规费,在当地引发更多的不满。
参考文献
- (PDF). 英国广播公司国际频道. 2017-07-04.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7-07-30) (英语).
- (简体中文)新华社:「小」韩国「大」韩国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2006年6月22日
- 蔡建. . 《国际先驱导报》. [2009-04-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12-31).
- 中国新防空识别区激化中韩矛盾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纽约时报 2013-11-28
- . [2014-1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4-15).
- . 吾爱诗经网. 2020-04-02 [2023-02-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2-06).
- . 星岛环球网. [2009-04-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5-10).
- (日语)韩国《中央日报》:中国网民,韩国-日本棒球比赛助威日本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2008年08月25日
- (简体中文)重庆晨报:韩选手擅长「暗算」 国际滑联处罚力度不够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转载至网易体育新闻(2010年12月14日)
- 中韩冲突不是一句话的事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搜狐.
- 冬奥会短道速滑中韩场外冲突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新浪.
- (日语)韩国《中央日报》:在日韩国人差别撤廃ために30万人の署名集めたイ・ジェヒョンさん}}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于2010年2月17日查阅
- ONISHI Norimitsu, all Ugly Images of Asian Rivals Become Best Sellers in Japan, 载美国《纽约时报》,2005年11月19日
- 知日部屋:日本嫌韩流与两地三岸反韩流的异同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作者:吴伟明(香港中文大学日本研究学系副教授)(2006年2月4日)
- SOS BLOG 《樱花庄的宠物女孩》参鸡汤事件:2012年最费解的2ch论战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2012年12月14日)
- 香港《爽报》 爽外娱:扯头发持刀绑学生 PSY遭日漫丑化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2012年12月27日)
- . [2013-12-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2-15).
- 王嘉源. . 中国时报. 2013-12-22 [2014-04-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2-27) (中文(台湾)).
- 国际中心. . ETToday. 2013-12-22 [2014-04-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2-26) (中文(台湾)).
- . The Sunday Gazette. 1991-12-01 [2013-10-27].
- . [2013-11-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04).
- . [2013-11-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04).
- (繁体中文)星岛日报美加版:趁座谈会陈情 「别再误会韩国人啦」 韩生向马喊冤:没抢孔子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2011年04月11日
- . [2015-08-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9-16).
- . 网易新闻. [2012-06-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05).
- 黄文雄 『韩国は日本人がつくった――朝鲜総督府の隠された真実』 徳间书店pp.218-219
- 1997/1/26《自立早报》
- . [2013-07-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14).
- 「自分は日本人」交通事故で伪る 『周刊台湾通信』第8905号(2000年2月3日発行)
- 台湾则因韩国跟随中国百般抵制,1980年后即无缘进入IMF等组织,至今韩国有外债四千多亿美金,台湾则借贷无门,2011年偿还完原借款项后,进入零外债时代。
- . 中央社. [2010年12月11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年12月1日) (中文(台湾)).
- . 自由时报. 2010-12-09 [2010-12-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12-11) (中文(台湾)).
- . 自由时报. 2010-12-10 [2010-12-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1-02) (中文(台湾)).
- 吴安琪、谢宗桦. . NOW news. 2006年8月22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年10月31日) (中文(台湾)).
- . 自由时报. 2009-12-08 [2009-12-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12-13) (中文(台湾)).
- . NowNews. 2010-11-17 [2010-11-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11-20) (中文(台湾)).
- . 自由时报. 2010-11-19 [2010-11-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11-21) (中文(台湾)).
- . [2010-11-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11-22).
- 杨淑君遭诬陷 国际媒体高度关注 | 头条新闻 | NOWnews 今日新闻网
- . [2010-11-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11-22).
- . 人民网. 2010-03-20 [2013-10-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0-16).
- . 2006-09-17 [2013-10-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0-29).
- (PDF). International HIV Research Group, School of Public Health and Community Medicine, The University of New South Wales. [2018-03-25].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3-10-30).
- (PDF). UNICEF, UNESCAP and ECPAT. 2006 [2018-03-25].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8-03-26).
- . 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State / UNHCR. 19 June 2012 [2018-03-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3-26).
- (PDF). The Pacific Islands Forum Fisheries Agency: 31. June 2008 [2018-03-25].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1-02-20).
- . now新闻. 2020-09-12 [2021-09-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