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化

公司化英语:)是指将国有资产、政府机构、公共组织或市政组织转变为法人团体的过程[1][2][3][4]。公司化过程涉及采纳和应用工商管理经验,并通过为原组织创建股权结构来实现所有权与管理层的分离[5]。公司化的最终结果是创建政府掌握股票多数权的国有企业(或其他政府级别的公司,例如市政公司[6]。公司化的目的是为了提高组织的效率,使其业务商业化,并将公司和业务管理技术引入公共职能,或最终创建一个部分或全部民营企业。

在国家层面最为常见的改革为公路、铁路、港口、能源以及通信广播等。

案例

台湾

已完成的案例

 日本

 中国

此处仅列出直接前身为国务院组成部门国务院直属机构国务院部委管理的国家局的企业。现存企业以粗体显示。

 

  • 铁道厅
    • 韩国铁道设施公团(铁路基础设施建设与维护,铁路技术管理、开发与维护)
    • 韩国铁道公社(铁路运营)

 新加坡

  • 新加坡文化部广播署→今新传媒集团
  • 新加坡电话局→今新加坡电信
  • 新加坡港务局(政企分割,其行政业务改为海事及港务管理局)→今新加坡国际港务集团(原新加坡港务局港口服务部门)
  • 新加坡公共事业局(电力与天然气部门)→ 今新加坡能源有限公司

影响

台湾

因为在公司化后其待遇可自己订,例如中华民国交通部旗下所属单位中华邮政[7],但中华邮政也曾因公司化而产生同工不同酬之问题[8]台铁曾因公司化相关争议而发动依法休假活动而使铁路全面停驶[9]

参考数据

  1. Grossi, Giuseppe, and Christoph Reichard (2008). . Public Management Review. 2008, 10 (5): 597–617. S2CID 153354582. doi:10.1080/14719030802264275.
  2. Investopedia. . [2013-02-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05).
  3. Voorn, Bart, Sandra Van Thiel, and Marieke van Genugten (2018). . Public Money & Management. 2018, 38 (7): 481–482. S2CID 158097385. doi:10.1080/09540962.2018.1527533.
  4. Ferry, Laurence, Rhys Andrews, Chris Skelcher, and Piotr Wegorowski (2018). (PDF). Public Money & Management. 2018, 38 (6): 477–480 [2022-05-05]. S2CID 158266874. doi:10.1080/09540962.2018.1486629.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21-08-27).
  5. Investopedia. . [2 February 2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05).
  6. Marra, Alessandro (2007). . Annals of Public and Cooperative Economics.
  7. 简立欣. . 中时新闻网. 2022-03-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15).
  8. 邱琼玉. . 联合新闻网. 2022-02-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15).
  9. 郑玮奇. . 自由时报. 2022-03-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24).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