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极拳
八极拳,中国传统武术,在清朝初年流传于河北沧州一带的回族村庄,以沧州吴钟为始祖。以近身短打为主,用快速的肘和肩膀打人,风格质实古朴,清朝末年盛行于地方团练与北洋军之中,与军事系统联系紧密。溥仪、蒋中正、毛泽东、蒋经国、李登辉等人的近身侍卫皆习八极。[1]

中国武术 |
---|
![]() |
气功 |
中国武术流派 |
武术家 |
武术机构 |
区域演变 |
八极拳现在盛行于中国北方及台湾。后传入日本、韩国及其他国家,如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比利时、丹麦、意大利等地。
由来
八极拳真正的由来不清楚,争论很多,没有确切可信的、大家都同意的结论。我们只知道,传入近代,是在河北的沧州。[2]
八极拳的创始人和时代均无可考。刘云樵认为此拳应该出自于戚继光所着《纪效新书》里记载「古今拳家……杨氏枪法与巴子拳棍,今之有名者。」的巴子拳棍。由八极拳古朴的风格,以及注重大枪、长棍的训练内容来判断,它的创始期大约在明朝初年(西元1368年)左右;而且与当时的军中武艺有很大的关联。[3]八极拳现时可考的第一代传人,为清朝初年的「大枪王」吴钟。当时他受聘往孟村镇罗疃庄教授拳术,并将所学传与女儿吴荣。至清末时,再由黄四海、「神枪」李书文等人发扬光大而闻名中国。
后罗疃庄人李大忠(1810-1874)学成后,再传称为「八极拳」。根据地域,分成孟村、罗疃、自来屯、狼儿口等不同家系。第三代李大忠时,组成团练,力抗捻军侵入河北,村庄青年伤亡惨重,八极拳声势略衰。
八极拳开始闻名,始于清末。先是有「神枪」李书文享誉北方,而后有霍殿阁为末代皇帝溥仪的武术老师及贴身侍卫,其侄子霍庆云则在长春满州国皇宫附近的三马路设馆授拳,后来八极拳更被「中央国术馆」列为必修项目。
特色
八极拳的训练讲求头、肩、肘、手、臀、胯、膝、足八个部位的应用。要将这八个部位的功能发挥到极致。八极拳的特色是:
- 动作干脆,爆发力强
- 结构严谨,朴实无华
发劲
- 发劲之训练
- 打拳不发劲,只是在作体操。八极拳的发劲训练,是循序渐进的。初学者必须先习练沉坠劲(沉肩坠肘),再练十字劲,终至缠丝劲。
- 沉坠劲:可以体现在基本功架上。要练到将四肢百骸一运劲,就有如大鼎立于地面、老树盘根于土地中一般,有难以撼动的气势。(顺序是脚→腰→手)
- 十字劲:将『沉坠劲』所凝聚的劲,向上、下、左、右、前、中、后,乃至四面八方撑张伸展。(动作如拉弓)
- 缠丝劲:将四面八方撑展的『十字劲』回转环绕,使劲力可随遇而出,随感而发。
拳术套路
八极拳的拳法套路,也会因传承体系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 中国大陆:
- 金刚八式、八极小架、八极拳(能单练也能对练,对练之法又称八极对接)、六大开(顶抱单提跨缠)、八大招(八个单式)、四郎宽。
- 台湾:
- 小八极、大八极、六大开(靠崩捅塌拦扑)、八极连环、八大式等。
兵器套路
- 中国大陆:
- 春秋刀、提柳刀、飘摇刀、夜战九门十三刀、六合大枪、六合花枪、行者棒、八棍头、纯阳九宫剑等拳械套路,可单练,亦可对练。
- 台湾:
社会及文化
日本
在日本漫画、游戏产业中,八极拳已经成为了中国武术的标志性流派,最早在20世纪70年代池上辽一的漫画男组中,主角陈氏太极拳传人流全次郎的宿敌精通八极拳,以一击毙命的恐怖招式闻名。其后,连载于1988-1992年的漫画拳儿中,年轻的男主角刚拳儿受祖父指导学习八极拳,漫画中详细地描述了他从练习到实战的过程,其描写整体较为写实、贴近真实的八极掌法。以上两部漫画的创作过程都有武术家松田隆智的积极参与,使作品中八极拳的掌法、脉络都被浓重得描写。之后,以斗魂、VR快打为首的诸多格斗游戏融入了八极拳的招式在内,使八极拳在日本作为中华代表性流派流传至今。
电玩
- [东方Project]: 虹美玲
- VR快打:结城晶
- 格斗列传:李典德
- 饿狼传说:唐福禄
- 饿狼 MARK OF THE WOLVES(牙刀)
- 莎木:芭月凉、红秀瑛
- 街霸:ZERO及五代的神月卡琳、李、阴阳两兄弟中的阴(阳是用螳螂拳)
- Melty Blood:有间都古
- Fate:言峰绮礼、远坂凛、Assassin(李书文)
- 生死格斗:心
- 铁拳:Leo
- 行星格斗:茶子
- 斗魂Ehrgeiz:李书文
- 御意见无用:丽
- 恶灵古堡:亚伯·威斯卡
- 审判之眼、审判之逝:八神隆之
ザ・キング・オブ・ファイターズ(椎拳崇)
トバル2(チャコ・ユタニ)
マックス アナーキー(ビッグ・ブル)※厳密には八极拳を元にした架空の拳法「JET八极拳」
D.C. 〜ダ・カー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