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极拳

八极拳,中国传统武术,在清朝初年流传于河北沧州一带的回族村庄,以沧州吴钟为始祖。以近身短打为主,用快速的肘和肩膀打人,风格质实古朴,清朝末年盛行于地方团练与北洋军之中,与军事系统联系紧密。溥仪蒋中正毛泽东蒋经国李登辉等人的近身侍卫皆习八极。[1]

八极拳现在盛行于中国北方及台湾。后传入日本、韩国及其他国家,如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比利时、丹麦、意大利等地。

由来

八极拳真正的由来不清楚,争论很多,没有确切可信的、大家都同意的结论。我们只知道,传入近代,是在河北的沧州。[2]

八极拳的创始人和时代均无可考。刘云樵认为此拳应该出自于戚继光所着《纪效新书》里记载「古今拳家……杨氏枪法与巴子拳棍,今之有名者。」的巴子拳棍。由八极拳古朴的风格,以及注重大枪、长棍的训练内容来判断,它的创始期大约在明朝初年(西元1368年)左右;而且与当时的军中武艺有很大的关联。[3]八极拳现时可考的第一代传人,为清朝初年的「大枪王」吴钟。当时他受聘往孟村镇罗疃庄教授拳术,并将所学传与女儿吴荣。至清末时,再由黄四海、「神枪」李书文等人发扬光大而闻名中国。

后罗疃庄人李大忠(1810-1874)学成后,再传称为「八极拳」。根据地域,分成孟村、罗疃、自来屯、狼儿口等不同家系。第三代李大忠时,组成团练,力抗捻军侵入河北,村庄青年伤亡惨重,八极拳声势略衰。

八极拳开始闻名,始于清末。先是有「神枪」李书文享誉北方,而后有霍殿阁末代皇帝溥仪武术老师及贴身侍卫,其侄子霍庆云则在长春满州国皇宫附近的三马路设馆授拳,后来八极拳更被「中央国术馆」列为必修项目。

特色

八极拳的训练讲求头、肩、肘、手、臀、胯、膝、足八个部位的应用。要将这八个部位的功能发挥到极致。八极拳的特色是:

  • 动作干脆,爆发力强
  • 结构严谨,朴实无华

发劲

  • 发劲之训练
打拳不发劲,只是在作体操。八极拳的发劲训练,是循序渐进的。初学者必须先习练沉坠劲(沉肩坠肘),再练十字劲,终至缠丝劲。
  1. 沉坠劲:可以体现在基本功架上。要练到将四肢百骸一运劲,就有如大鼎立于地面、老树盘根于土地中一般,有难以撼动的气势。(顺序是脚→腰→手)
  2. 十字劲:将『沉坠劲』所凝聚的劲,向上、下、左、右、前、中、后,乃至四面八方撑张伸展。(动作如拉弓)
  3. 缠丝劲:将四面八方撑展的『十字劲』回转环绕,使劲力可随遇而出,随感而发。

基本功

  • 功架
马步弓步虚步独立步盘步仆步
  • 步法
闯步拖拉步盘提步跟提步磋步碾步磨盘步提笼换步

拳术套路

八极拳的拳法套路,也会因传承体系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 中国大陆:
金刚八式八极小架八极拳(能单练也能对练,对练之法又称八极对接)、六大开(顶抱单提跨缠)、八大招(八个单式)、四郎宽
  • 台湾:
小八极大八极六大开(靠崩捅塌拦扑)、八极连环八大式等。

兵器套路

历代宗师均以大枪而闻名,故大枪为八极门人的必修兵器。[4]

  • 中国大陆:
春秋刀提柳刀飘摇刀夜战九门十三刀六合大枪六合花枪行者棒八棍头纯阳九宫剑等拳械套路,可单练,亦可对练。
  • 台湾:
大枪[5]八极棍[6]八极剑长刀[7]

社会及文化

日本

在日本漫画、游戏产业中,八极拳已经成为了中国武术的标志性流派,最早在20世纪70年代池上辽一的漫画男组中,主角陈氏太极拳传人流全次郎的宿敌精通八极拳,以一击毙命的恐怖招式闻名。其后,连载于1988-1992年的漫画拳儿中,年轻的男主角刚拳儿受祖父指导学习八极拳,漫画中详细地描述了他从练习到实战的过程,其描写整体较为写实、贴近真实的八极掌法。以上两部漫画的创作过程都有武术家松田隆智的积极参与,使作品中八极拳的掌法、脉络都被浓重得描写。之后,以斗魂VR快打为首的诸多格斗游戏融入了八极拳的招式在内,使八极拳在日本作为中华代表性流派流传至今。

电玩

ザ・キング・オブ・ファイターズ(椎拳崇)

トバル2(チャコ・ユタニ)

マックス アナーキー(ビッグ・ブル)※厳密には八极拳を元にした架空の拳法「JET八极拳」

D.C. 〜ダ・カーポ〜

漫画

电影

电视剧

香港

朝猛山/朝阳(陈展鹏饰) 段通天/段迎风(袁伟豪饰) 朝霞(王君馨饰)

步天下/步青云(陈展鹏饰) 丁细凤(周丽欣/元秋饰) 步青原(郑世豪饰) 步青心(刘佩玥饰)

相关条目

参考数据

  1. . [2020-12-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2-05).
  2. . [2012-02-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02).
  3. . [2012-02-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17).
  4. . [2012-02-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2-05).
  5. . [2012-02-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2-17).
  6. . [2012-02-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7-24).
  7. . [2012-02-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7-14).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