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海川
生平
董海川的生平及创拳经过,经过后世的传说润饰,充满神话色彩,很难得知真假。在他死后,其弟子于1883年(光绪九年)立的碑铭,是目前最早的文本记录,是较为可靠的记载。其再传弟子在1982年再立一墓志铭。内容与碑铭又有所不同。
幼好拳术
董海川原名董明魁。其父名董守业,务农为生,生有三子,长子董德魁,次子董明魁,三子董武魁。少时家贫,但喜爱武术、田猎,个性刚直,力气过人,擅长罗汉拳、二郎拳,精通各式兵械,以武艺闻名乡里[1]。
壮游创拳
他在咸丰年间,离开家乡。根据韩慕侠、高义盛一派的传说,董海川在安徽九华山得遇道士毕澄霞(一说为云盘老祖)传授其技,创立了八卦掌。这个说法并不被其他人所接受,但是他曾经受到道教仪式中的步法启示,即是可以肯定的,也因此他的拳术充满了道士的色彩[2]。
弟子传人
董氏传人众多,其墓已迁至北京西郊,重修一新。据万安公墓董海川墓志铭所载有六十七人,著名的有尹福、程廷华、马维祺、史计栋、宋长荣、宋永祥、魏吉祥、樊志涌、谷步云、刘宝真、梁振蒲、刘凤春、司元功等。
未列入碑文的弟子有:全凯亭、阮古珍、梁世珍、贾岐山、张怀山、香林、吴茂亭、李云贵、梁乐、张占魁等人。
注释
- 《碑铭》:「少任豪侠,不治生产。法郭解之为,济困扶危,不遗余力。性好田猎,日骋于茂林之间,群兽为之辟易。」
- 《碑铭》:「及长,遍游四方,乃过吴越巴蜀,举凡名山大川,无不应临搜奇,以壮其襟怀。后遇黄冠(即道士),授以武术,遂精拳勇。」
- 《碑铭》:「不意中年蹈司马公之故辙,竟充宦官。先生疾恶如仇,时露英气,同人即起猜疑,改隶肃邸。」
- 孙禄堂《拳意述真》:「董海川先生,顺天文安县朱家坞人。喜习武术,尝涉迹江皖间,遇异人传授。居三年,拳术剑术及各器械,无不造其极,归后入睿王府当差。」
- 张全亮《八卦掌先师董海川不尽事解惑》:「关于董先师北上进京而又阉割为老公(太监)的说法也很多,一说董先师艺成后,往来南北扶危济困,曾在苏州夜闯府衙,杀死强抢民女又伤人命的苏州知府,成了钦犯,被朝廷追捕;又在霸州打死打伤九个与官府勾结、横行乡里的恶霸,被霸州捕快抓捕入狱,打入死牢。在狱中,董海川崩断镣铐,越狱潜逃。为了躲避命案的追究,而阉割为老公。」
- 此说法来自梁振蒲弟子,李子鸣所着《董海川与八卦掌-董海川的故事》,天马图书有限公司,1993年10月出版。他说:「太平天国建国这年(1851年)......当时有个叫郭济元的人(别名铁拐道人)与洪秀全过从甚密,他建议派人到北京把咸丰杀掉!洪秀全认为是个办法,但是到哪里寻这样的能人呢?郭济元讲:‘我认识一个叫董海川的,能高来高去,定可胜任。’洪秀全同意后,郭找到董海川。董考虑后毅然承担。郭说:‘咸丰大小是个皇帝,你得受点痛苦,阉割为太监,就比较容易了,如何?’董答:‘为驱逐满人,在所不惜!’郭偕董董去见洪秀全,事遂定。」
- 来自刘云樵一系的传说。见郭肖波《八卦掌探源》:「据先师刘公云樵所言﹕『八卦掌的走圈要夹档,对肾囊的摩擦甚多;加上八卦掌内修以练精入手,年轻人肾火旺则忍耐不住。』在编者练八卦掌时,先师时常关照要千万忍耐,以免妨碍八卦掌的进步。据先师揣测﹕董当年可能也有欲火难驭的苦恼,为了修练功夫而痛下决心自宫。」
- 《董海川先生墓志铭》:「公生年壮举颇多,初集幼学拳技,汇南游见闻,提练击闪制胜之巧,采纳练神导气之方,始创转掌,首授京畿。」
- 《董海川先生墓志铭》:「未数年,高徒辈出,艺惊武坛,乃取易理析拳理,籍八卦名掌术,故公即为此门鼻祖。」
- 《碑铭》:「因老乞骸,始得寓外舍。请艺者自通显以至士贾与达官等几及千人,各授一艺。」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