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拳

洪拳南拳武术门派,著名人物有郭于翔蔡九仪(见朱愚斋著作之《黄飞鸿别传》)、陆阿采广东十虎铁桥三黄麒英黄飞鸿等人;此门派流传于广东一带。

简介

洪家拳属南拳拳种之一,俗称洪拳,相传已有300多年的发展历史,在广东流传甚广,为该地「洪、刘、蔡、李、莫」五大拳之首,被南派武术界公认为南拳中之精华,此外在中国四川湖北湖南广西陕西等地;在香港澳洲美国加拿大东南亚等国家地区也颇有影响。该套拳术气势刚猛、劲道十足而又十分实用,因此作为南拳代表;目前国标武术的「南拳套路」中大部分之架势拳路就来自洪拳。洪拳的拳械套路多而杂,其风格特点是:手法丰富、腿法较少、步稳势烈、硬桥硬马、刚劲有力、以气催力、以声运劲。南派要求形、意、气、力、声的高度统一,主张以力服人、以威取胜、硬打直上、劲透过身。

洪拳并有老洪拳与南派(新)洪拳之分。鸦片战争后,广州一带之洪门组织三合会称此地之拳术为「洪拳」,共尊南少林寺(位于福建莆田)为祖庙;而当时(1840-1850年间)主持的五个武术社团则为少林五老

洪拳内外五要

  1. 手法多样。如拳谚所说:「一势多手」、「一步几变手」、且「多短拳」,手法有以及各种法、桥法等。其中桥法是南拳特有的手法,亦即直臂或屈臂形成「桥」形,进行圈、盘、切等手法。
  2. 动作紧凑,劲力刚健。发动有三种形式:一为快速有力,如「弓步双冲拳」;二为短劲发力,手臂保持一定弯曲,用劲短促,挥动幅度小,如钩撞拳等;三为匀速用力,在臂部持续紧张的情况下,慢而匀地用力推出,如单双推掌、碟手推等。
  3. 步法稳固,重心较低,强调桩步为基本功。拳谚说:「未学功夫,先学扎马」。扎马即桩功,练好扎马才能「稳如铁塔坐如山」。
  4. 快慢相间,长短并用,刚柔相济,以刚为主。快时迅速清晰,慢时沉稳有力。
  5. 身法要做到吞吐浮沉,窜蹦门转,腰腿身手要贯串一致。做到手起肩随,腰催周身,完整一气。
  6. 气沉丹田,发声吐气。常配合发力发出喊声。这有助于使动作饱满刚健,突出其刚烈风格。
  7. 要求出手居中,注意门户,反应敏捷。拳谚说:“触即变,发如箭”。

洪拳「内练心神意气胆,外练手眼身腰马」,所以练习者肌肉发达,筋骨强壮,力量速度等身体素质可显着提高。洪拳强调蓄劲闭气与发劲开声交替作用,要求动作用腹式呼吸,因此对增强心血管、消化和呼吸系统机能、促进新陈代谢等都有很好的作用。

洪拳十二桥

一般洪拳十二桥手乃指「十二诀」:刚、柔、逼、直、分、定、寸、提、流、运、制、订;而「十二桥手法」则为:穿、沉、分、架、摸、推、寻、磨、挂、撞、锁、劈。十二桥手诀是十二种心法,以刚为天、柔为地,配合其馀十种创建起洪拳的整体劲道要领;十二桥手法则是十二种桥手用法,讲求桥来桥上过、无桥自造桥。故二者一为心法,讲究体会;一是手法、主在应用。

十二桥马: 洪拳十二桥马是指十二步法,这十二种步法为:四平马、子午马、伏虎马、麒麟马、吊马、独鹤马、中字马、三角马、败马、二字钳羊马、跳马、丁字马。

老洪拳

又有南北地域之分。洪拳由元、明间陕西地方之拳术红拳加上其他拳术演变而来,已有300多年的发展历史,是清代南方民间秘密结社三合会(洪门)假托少林所传习的一种拳术。洪门由郑成功台湾创立的「金台山」开始,在中国南方发展组织,练习武术,宣传反清复明思想。

南方洪拳以五形拳闻名,北方洪拳则以十(二)形拳(亦称心意六合拳)传出。

五形拳

五形拳先在广东流行,以刘家拳李家拳最先传出。南(老)洪拳以五形拳(一个套路)开始,可以用龙、蛇、虎、豹、鹤五种不同形态演练。后来衍生成单形拳套:如龙拳、虎拳、蛇拳与鹤拳等;或双形拳套:如虎鹤双形拳及蛇鹤双形拳等。其特点为腿法较少、步稳势烈、硬桥硬马、刚劲有力、以声助威。北派加上熊、猿(猴)、鹞、鸡、鹰、燕、马等拳势,以四平大马、跳跃腾娜、闪展灵活、拳势威猛、大开大合。

佛掌(罗汉短打)

对拆,盘桥。

花洪拳

另一支由梁二娣传入佛山而至顺德。顺德一支可以追溯至黎三兴,当时称为花洪拳,后称少林花拳二战后,黎三兴的外孙陈家廉正式定名为永春拳(有别于永春白鹤拳)。

花洪拳极有可能由从东莞莫家拳衍演出来,其拳套有串花拳、箭拳、黑虎拳、豹拳、人字桩、钓鱼及盘龙棍。

顺德传统洪拳

顺德洪拳是一支在顺德地区流传最广,最具代表性的岭南洪家拳流派。由蔡景盛为主要发扬,其相传有序:黄麒英—黄飞鸿—林世荣—吴少泉—黄达生—蔡景盛以及众弟子。蔡景盛亦曾师承蔡炳明(蔡景盛父亲)、何东成、岑成、蔡氏宗亲等学习传统特色套路。顺德洪拳传统套路有伏虎分金拳、夹木拳,水浪拳,火箭拳、抛土拳、单弓伏虎拳,工字伏虎拳,虎鹤双形拳,铁线拳,三展铁线拳,虎形拳,豹形拳等。传统木桩锻炼以三星桩,伏虎桩为主。传统器械包括;单刀、双刀、蝴蝶刀、棍、枪、大钯、春秋大刀、朴刀等一系列洪拳的长短单双器械传统套路和狮艺。顺德洪拳以较丰富的技击手法而突出。

洪家拳

1854年后,由于佛山琼花会馆李文茂反清事件牵连,而被完全烧毁,此后洪拳在广州演变成洪家拳。清末年间,在广州佛山一带出现了一本有关洪拳与(南)少林五老的小说,相信是洪家拳后人传出之万年青。虎鹤双形拳

黄坤(1840年代?,洪门人士?)

黄坤先后在潮阳、东莞设场,授徒多人,其后在佛山祖庙授拳。据说黄坤因在佛山伤人致死而潜逃广州,两年后再往广西,从此未闻其踪迹;他传下罗汉拳梅花手十四蹂五行拳伏虎拳等福建传统武术。

陆亚采、黄泰 (ca. 1782年 - 1867年)、黄麒英(1810年-1886年)

陆阿采(陆亚采)年老时在广东海幢寺将洪拳传予黄泰、黄泰传子黄麒英(街头卖艺人),时值佛山洪门起义时期。黄麒英传子黄飞鸿五形拳工字伏虎拳五郎八卦棍梅花枪子母刀等。陆阿采的师父是传说中的少林五老至善和尚,现实中的反清洪门子弟。

梁坤(铁桥三)、林福成

铁桥三在家排名第三,原名为梁坤(1813年-1886年),广东南海县人,享年七十有三。年轻时在佛山广东一带街头卖武,且桥手功夫独到,故人称「铁桥三」。成名后广州河南富商蔡赞、富家子弟伍熙官曾先后聘至家中教习,后育善堂中医施雨良孙指添区珠林福成等人亦拜入为门下,传下铁线拳,后来林福成铁线拳黄飞鸿。开始有传说称洪(家)拳创始人是洪熙官

黄飞鸿

主条目:-黄飞鸿(1847年-1924年)

林世荣

主条目:-林世荣(1861年-1943年)

至善和尚

洪家拳奉尊少林五老至善和尚为祖师爷。

张克治

台湾洪拳开拓者,其徒弟在开枝散叶为台湾最大宗。当中三跪九叩的第一期弟子有王晓鹏,林进兴,尤福庆,林进登(剑虹),郭宗达,康富程。

陈清河

张克治弟子,长洪武术推广学会创办人,其组织在台湾有学员上千人。

林礼懋

台湾岭南武术委员会岭南拳术委员会主任委员,自香港引进林世荣系统虎鹤洪拳,推广不遗余力。对周家拳等其他岭南拳术亦非常擅长。

康富程

张克治正式入门弟子,世界散打冠军 1990年中华国术第一届国际锦标赛第二名 1991年西德武术特技表演赛冠军 1997年国际世界杯武术散打冠军

兵器

兵器有铁尺扇子雨伞(洪佛追魂伞)、大刀等各种奇门兵器。

套路

洪家著名的套路:

  • 工字伏虎拳:改十八罗汉伏虎拳而成,路线成工字形。为洪家母形拳(初级拳套路),学习扎马,桥手、及内功基础。
  • 铁线拳:铁桥三所传,属短桥窄马近身贴战的武术。铁线拳主练内功,「外练筋骨皮、内练精气神」的实践套路。
  • 虎鹤双形拳:为黄麒英所创,集各家之大成,如醉拳。
  • 花拳:少林俗家弟子胡惠尤擅花拳,他打机房的故事在南粤流传甚广;洪家拳宗师如陆亚采、黄麒英皆也擅长此拳。花拳是洪拳中少有注重速度的拳法,所谓一发三招,皆以点穴截脉、标指等狠毒招式为主。
  • 五形拳:以龙、虎、豹、蛇、鹤为主,先练小五形,次逐步练习单形,再加以应用。
  • 其他套路:五禽拳(虎、鹤、龙、蛇、猴)。
  • 五郎八卦棍。
  • 指挥刀。
  • 劈挂单刀。
  • 梅花双龙刀。
  • 蝴蝶双刀。
  • 行月双刀。

参见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