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拳
花拳发展自十八罗汉手,于福建渐次演生食鹤拳之角战拳(廿四式)。清末沿东江传到广东佛山,故又称佛拳,因与反清团体有关,后又改称花拳或花洪拳。佛拳最早可以追溯到1820年左右之陈远护,即陈享之族叔。著名人物有1850年代广东陆亚采。
民国二十年金一明出版少林拳图解,内容为广东三十七势花拳(头套-共六路),称为甘凤池所传,亦称甘凤池花拳。现统称闯少林拳。
广东花拳
内容
以散招为练习内容,是一种以应用及跌法为主的武术,不重套路。后来多以「套路形式」流传.南传广东后,多混合洪拳相互交容,称为花洪拳.花之广东话的意思是不纯正。
花拳以“请手”为起式。花拳有二十四势或三十七势。
串连后,可以生成七十二擒拿法、三十六腿。共一百零八点。加上开拳“请手”及收式,衍生出一百廿点串花拳套路。也有称为梅花拳(亦分大,小二路)。
花拳属于短拳,分上中下三盘,侧重实打,手法主要有抄手、抄腿、肘击、肩靠、股插等。另有短打跌法。注重虚势、过势、着力、逼门。
甘凤池花拳
历史
民国二十年左右,上海报人金一明及南京金佳福合撰并由中西书局出版了少林拳图解一书,内容实为广东三十七势花拳,书中称此套拳法为甘凤池所传。
内容
共分六路:第一路曰闯少林,第二路曰提𬬻少林,第三路曰文少林,第四路曰抅步少林,第五路曰武少林,第六路曰神化少林。
甘凤池
甘凤池为清朝雍正年间,江南江宁人。精于拳术及剑法,以技击闻名,人称为江南大侠。时因违反汉人不可聚众习武之禁令及被怀疑有反清复明之疑,为清兵追捕,隐居江浙。他少年时师从于张长公,后就学于吕元及朝元和尚。
花拳手抄谱本
近代有人称清末时期,京西海淀「莱户宋家」宋国荣,藏有残缺花拳手抄谱本 "花拳总讲法"。谱本称写成于1813年清朝乾隆年暑,为甘凤池着。
谱本部分内容
- 「花而不足环中觅,巧打连环无形中」。
- 「花拳非舞一阴阳,快愎相间虚实藏,指上打下防左右,前进后退护中堂」。
- 「出手似百花顿开,使人眼花缘乱」。
参考数据
- P200,《中国武术实用大全》,康戈武
- 闯少林拳诀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