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原郡
五原郡,郡名。汉武帝元朔二年(前127年)置[1]。郡治在九原县(县治在今内蒙古包头市九原区麻池镇西北[2]),隶属于朔方刺史部。东汉时属幷州。献帝建安二十年(215年)废[3]。魏晋时其地为鲜卑、羌胡所据。十六国前秦复置。北魏时其地属夏州、怀朔镇。隋初置丰州,大业中改为五原郡[4]。唐置丰州、天德军。
建置
五原郡为战国时赵国及秦始皇所置九原郡之东半部。九原郡一带在古籍中被称为北假、河南地。赵武灵王二十六年(前300年),赵国“攘地北至燕、代,西至云中、九原”[5],将河套地区纳入赵国版图。战国末年,河套地区为匈奴所据。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发兵三十万人北击胡,略取河南地”[6],置九原郡,号为新秦中,此即汉代之五原、朔方二郡。秦末,河南地又为匈奴所据。
汉武帝元朔二年(前127年),匈奴侵入渔阳、上谷,杀千余人。武帝令车骑将军卫青“出云中以西,至高阙,遂略河南地,至于陇西”[7]。汉军向北掠地至北假,遂以秦代九原郡故地“置朔方、五原郡”[8]。
沿革
西汉
西汉后期,五原郡辖境大致相当于今内蒙古包头市市区、固阳县、乌拉特前旗、达拉特旗以及准格尔旗东北部。境内有石门水[9],即今昆都仑河。武帝、昭帝时在临近匈奴的边地塞外大规模修筑长城和要塞。五原郡北境有石门障,出石门障向北,有光禄城。光禄城西北一线,有支就、头曼、虖河、宿虏(受降城)等数座鄣塞,中以长城相接,称为列城。成帝元延、绥和之际(约前8年),五原郡领十六县。平帝元始二年(2年),有39,322户,231,328人,绝大部分居民为汉人。
县名 | 守尉治所 | 县治所在地 | 王莽改名 | 备注 |
九原县 | 郡治 | 包头市九原区麻池镇西北古城遗址[2] | 成平 | |
固陵县 | 固调 | |||
五原县 | 巴彦淖尔乌拉特前旗沙德格苏木哈达门沟口东岸古城障遗址 | 塡河亭 | 与今巴彦淖尔之五原县地望不同 | |
临沃县 | 包头市昆都仑区孟家梁古城遗址[10],在包头钢铁公司废钢厂内 | 振武 | ||
文国县 | 繁聚 | |||
河阴县 | 鄂尔多斯达拉特旗昭君坟镇二沟湾村古城遗址 | |||
蒱泽县 | 属国都尉治所 | |||
南舆县[11] | 鄂尔多斯准格尔旗魏家峁镇 | 南利 | ||
武都县 | 鄂尔多斯准噶尔旗蓿亥图乡 | 桓都 | 与今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无关 | |
宜梁县 | 巴彦淖尔乌拉特前旗黑柳子乡三顶村三顶帐房古城遗址 | |||
曼柏县 | 延柏 | |||
成宜县 | 中部都尉治所 西部都尉治所 |
艾虏 | 中部都尉治原亭,西部都尉治田辟。有盐官。 | |
稒阳县 | 东部都尉治所 | 包头市东河区古城湾乡古城湾遗址[12] | 固阴 | 其北境有石门障、光禄城,塞外西北有支就城、头曼城、虖河城、宿虏城。 |
莫(黑旦)[13]县 | ||||
西安阳县 | 鄣安 | |||
河目县 | ||||
城鄣
东汉
王莽改五原为获降。东汉建武五年(29年),卢芳“自称天子于九原”,建都九原县,占据五原、朔方、云中、定襄、雁门五郡[18]。建武十一年(35年),罢朔方刺史部,五原、朔方等郡遂属幷州。建武十二年,九原守将随昱降汉,卢芳亡入匈奴[19]。建武二十年(44年),“省五原郡,徙其吏人置河东”[18]。二十六年(50年),南匈奴内附,郡民迁回五原郡本土。明帝永平中,五原屡遭北匈奴入寇[20]。顺帝永和初年,五原郡领十县:九原、五原、临沃、文国、河阴、武都、宜梁、曼柏、成宜、西安阳,有4667户,22957人[21]。汉书地理志所载之固陵、蒱泽、南舆、稒阳、莫(黑旦)、河目六县当于东汉前期省并。永和五年(140年)九月,南匈奴句龙吾斯、车纽叛乱,乃侨置朔方郡于五原郡五原县[22]。献帝建安二十年(215年)春,因胡羌侵扰,曹操“省云中、定襄、五原、朔方郡”,割太原郡北部置新兴郡。五原郡人口被安置于太原郡阳曲县故地,即新兴郡九原县(在今山西忻州)。
太守
参考文献
引用
- 汉书武帝纪
- . [2009-08-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06-18).
- 三国志魏志武帝纪
- 隋书地理志上
- 史记赵世家
- 史记秦始皇本纪
- 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
- 汉书武帝纪。地理志五原郡条下注误以为九原郡更名为五原郡。
- 水经注河水
- 光绪山西通志卷三十
- 南舆,汉书地理志作南兴。汉书补注引齐召南说当作南舆。
- 光绪《山西通志》卷五十四
- Unicode: 04D63
- 马长寿,《北狄与匈奴》第二节,23页
- 唐晓峰:《内蒙古西北部秦汉长城调查记》,载《文物》1977年5期
- 水经注河水赵一清注云:“原亭,今本汉书作原高,疑彼文为误。盖中部治原亭,西部治田辟,辟与壁同,城障之名。”
- 括地志作牢河城
- 后汉书光武帝纪
- 后汉书卢芳传
- 后汉书明帝纪
- 续汉书郡国志
- 参见朔方郡
- 魏书地形志
- 旧唐书地理志
- 旧唐书地理志:“隋县。武德六年省,永徽元年复置。”
- 汉书百官公卿表
- 汉书冯奉世传
- 汉书楚元王传
- 严耕望《两汉太守刺史表》失载
- 后汉书耿夔传
- 后汉书陈龟传、南匈奴传
- 后汉书崔寔传
- 后汉书郭躬传、隷续郭旻碑
- 后汉书蔡邕传
- 广韵二沃引风俗通义。通志氏族略引作督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