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合会

三合会是源自南中国的秘密社会。三合会是天地会的变名或分支,名称最早见于清嘉庆年间。[1]:29。天地会的起源有清朝康熙雍正乾隆不同说法。创生于福建,后传遍广东、广西;更在十九世纪中随着华南的移民及劳工,分别传至南洋香港、美洲及澳洲等地。在香港,大部份黑社会组织都是源自三合会。故此有时「三合会」被用来泛指黑社会犯罪集团

名称来源

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林爽文在台湾起事后。天地会即为清政府明例查禁;为避官府追捕而有甚多别称,包括「洪门」、「添弟会」、「靔𪒉㞧」、「三点会」等等。其中「三合会」的名字在两广最为常见,最早记载于嘉庆年间,性质及内容,与天地会完全相同。到道光年以后,广东的天地会普遍称为三合会。[2]:35三合会一名来源有多种说法:

来源一

三合是指「天」、「地」、「人」三和合。而「人于天地中」,暗示三合会亦即天地会。

来源二

天地会的门联“地振高岗,一派溪山千古秀。门朝大海,三河合水万年流”,所指的地方是一个叫“高溪”的地方,位于福建漳州云霄县的高溪村,高溪庙红花亭就是当初最早天地会成立的地方,那里正好是漳江口三江汇流(云霄境内的漳江实际是没有支流;而另一个曾被称漳江的九龙江是在不靠海的漳平市;而有三条支流汇集入海湾的九龙江则在龙海区),所以才有门朝大海,三河合水万年流的说法。

来源三

是因为不同的社团皆来自两粤(即两广的广西、广东)的珠江水系北江东江西江三条江的区域,故名「三合会」。这个多不确,因为三江汇流之说在民初测量才确定,而这时珠江才包含东江、西江与北江。

英文译名 Triad

1821年,曾经到南中国及马六甲传教的英国传教士米怜(William Milne) ,撰写了关于华人秘密会社的文章,题为 "Some account of a secret association in China, entitled the Triad Society"。此文1825年马礼逊在皇家亚洲学会的期刊内发表,[3]是英语世界最早发表对三合会的研究。:161米怜将三合会翻译为"Triad",并指三合是 "天、地、人"三结合。[4]皇家亚洲学会的始创人之一,正是后来的第二任港督戴维斯。二十年后(即1845年)戴维斯在香港颁行禁止三合会的法例,采用相同译名Triad 。

不过,香港港英政府警察在法庭上作供解释三合会及其英文译名“Triad”时,采取旗帜及印信说。因洪顺堂印信为三角形,入会时香堂上旗帜亦为三角形。[2]:27

历史沿革

源起的传说

按三合会内相传的《西鲁敍事》(亦称《西鲁传》),天地会始创于清康熙年间。南少林僧人为清帝效力征西鲁国,得胜后被奸臣陷害,被迫结义造反,反清复明。人物有少林五祖、军师陈近南、大哥万云龙、明室后人朱洪竹等等。西鲁敍事与已知历史史实相差甚远,亦有不少自相矛盾之处,不同版本差异极大,一般认为是由后人杜撰。[5]:237历史上有确据的天地会记载,始于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台湾发生的林爽文事件,天地会叛乱,历时两年始被平定。[1]:30

天地会的康熙说及乾隆说

天地会的切实起源,始终众说分云无定论。现时主要有康熙说及乾隆说。康熙说认为,天地会始创人是达宗万五和尚,曾是郑成功部下,康熙十三年(1674年,甲寅)在福建云宵高溪创下天地会,反清复明。乾隆说则按有据可考的清朝文件文献,认为是洪二和尚郑开,又名万提喜,于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在高溪创下天地会。[2]:17康熙说多数认为,天地会是明朝遗老所创,自始即是反清的民族革命团体。乾隆说则倾向认为,天地会是清中叶社会矛盾的产物,是下层社会为互助而产生的秘密异姓结会,「反清复明」是后来加入,而前清一段经过是依传说而杜撰。[5]:105

异姓结会的社会及经济成因

近代中国秘密会社,分为「教」及「会」两大类:「教」结合宗教信仰,普遍盛行于华北;「会」则为「异姓兄弟」,歃血结盟,多盛行于华南。[6]天地会的源地福建,长期盛行械斗。乡间人口少的姓氏以异姓结拜联合对抗人口多的大姓,是「异姓结会」的社会源头。[3]:116清初到乾隆年间人口大增。福建、粤东人多地少。至乾隆中叶,大量无地农民成为流动人口。涌入各地都邑城镇,为小商贩、力役、或江湖游子,无业游民。加入秘密会社,多基于寻求保护的生活需要。[7] 入会者,不外几个原因:互助以免被欺凌;无业游民聚众、抢劫、拒捕、绑票勒赎、械斗、寻仇、收保护费;以传会敛钱。[5]:116-147

嘉道年间:三合会漫延华南

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台湾天地会林爽文起事,震惊朝庭。「天地会」成为官府重点打击对像,列入清律明例以斩立决严惩。天地会多改以其他名字、分支出现。会内仪式、暗号亦不断改变,「反清复明」成为吸引会众的政治口号。[5]:208 嘉庆十七年(1812年),两广总督给军机处奏折中,首次有三合会的名字,系广东顺德人所结。[5] :212 道光十年(1830年),给事中刘光三向朝庭报告,称:「广东会匪,最为民害者,则有三点会,所谓,开口不离本,举手不离三,粤东土民,莫不周知」。[3]:97

虽然官府不断打击,但嘉、道年间,福建、广东、广西等地人口继续几何级数增长,破产农民和流动人口有增无减,为秘密会社提供大量发展空间。清初至道光,福建人口增长为十二倍,广东为二十四倍,广西更为三十倍。[5]:260三合会随着流动人口及移民,由福建广东传至广西、贵州、云南、江西各省。道光年间,三合会在广西堂口即数以百计,已发展至「几无村不有大哥」。[8]:120三合会在地方结合土匪,结盟拜会,剽掠为生。或借「团练」、保镳等名目,向各行业收取地方保护费俗称「陀地」、「睇场」。

道光十一年(1831年),再有报告指三合会漫延华南五六省,人数不计其数,而且吏役、兵丁等,亦多为三合会,乡间抢刼频频,多与三合会有关。道光二十年(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广东失去对外贸易垄断而经济衰败,无业游民大增。战时广东各地成立的民团,变成散兵游勇,为三合会温床。[9]:185

咸丰年间的两广天地会起义

道光未年,广东、广西已多次爆发三合会起义。在广东,广州附近的香山、东莞,在道光廿二年(1842年) 亦有三合会大规模起义,人数以万计。洪秀全等在咸丰元年(1851年)广西金田起义的前后数年,广西三合会民变量十起。咸丰二年(1852年),朱洪英、胡有禄在南宁发动三合会起事,并创建升平天国[9]:1

咸丰四年(1854年)夏,太平天国定都金陵,号称「天京」。广东的三合会亦于同年在全省起事。[9]:40原为水贼的太平军、水军将领罗大纲主张,欲攻占广州城,以固太平天国南方门户。这场由广东各地三合会会众参予的洪兵起义(或称红巾起义),共40多县,参加人数达100万人。五月,先有何六在广东石龙发动三合会起事,陷东莞。六月,起事的有佛山陈开,「红船」子弟粤剧艺人李文茂肇庆梁培友清远陈金刚陈开李文茂等一度包围广州。两广总督叶名琛在当时的港督宝宁(Sir John Bowring)援助下,坚守广州半年不失。陈开等之后退入广西,陷浔江,立大成国

太平天国及洪兵起事,各路人马在两广辗转十年,使局势十分动荡。为了逃避战火及官府的追捕杀戮,大批原系东莞番禺顺德香山(今中山)等地的三合会众纷纷涌入香港,香港成为华南三合会重要据点。亦有不少三合会人经过香港作华工逃亡至南洋、美洲金山等地,将三合会散布海外。[5]:213

三合会与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中,有反清传统的三合会,成为革命党的重要骨干。孙中山曾谓:「自己先前倡导民族主义时 共鸣者仅会党而已 中流以上者寥寥无几」。辛亥革命参与者许多加入三合会,例如:孙中山在檀香山加入洪门为洪棍,秋瑾在日本担任三合会白纸扇,郑士良杨衢云谢缵泰冯自由等粤籍革命党人都是三合会。孙中山的十次革命之中,三合会会员大力参与,其中乙未广州起义惠州起义,几乎全是会党中人。黄花岗一役之中,牺牲者泰半为三合会。南洋、美洲的洪门三合会,长期为革命提供财政上的支持;多个美洲三合会堂口为支持革命,变卖堂产。

民国以后:三合会的变革,与政权交错利用

武昌起义后中国各个地方行政及省份纷纷宣布独立、之后出现军阀割据、不少地方政府都未能长期有效管治。在广东,武昌起义时革命党依靠的民军武装力量,多为三合会会众。革命后成立的军政府,发现部份三合会民军扰乱地方秩序。[10] 胡汉民陈炯明任都督时,都曾经强迫解散会党民军,更曾经处决部份不服命令的三合会头目。其他各地独立的政府,对会党都有类似的经验。革命的成功多得会党的参与,但革命后的地方会党却扰乱秩序,成为新生政府的难题。各地有改革会党的想法,然而实际上却多数无疾而终;不少地方曾明令取缔、镇压、解散会党。随着民国纷乱的政局,二次革命、倒袁、以至国民政府等等,不同政治力量轮番上台,与当地会党社团相互交错,时而合作渗透利用,时而镇压。[11]

晚清时期革命党大举在海外加入三合会,令到此类会党的知识水平得到提高。民国创建以后,不少三合会寻求改组及变革,希望在新的政治环境下得到新的地位。北美洲致公堂的堂、党改组,即为其中一个例子。

中国大陆:斩草除根 赶尽杀绝

1950年至195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动镇压反革命运动,三合会等帮会是镇压对像之一。运动之中,大陆境内有 260余万人被捕、130余万人被监禁、71.2万人被处决。流传华南二百多年的三合会,自此在中国大陆基本绝迹。

香港:滋生不断

1950年代,政治部(直属较为重要的英国军情五处)因地缘接近中国大陆,故其主要工作包括收集中国大陆地区的情报,并保持香港中立角色,严密防范和侦查国民党及共产党在香港进行颠覆和间谍活动。1956年国民党的双十暴动以及1967年共产党的文化大革命影响香港的六七暴动,尤其双十暴动中的三合会「十四K」帮会、「和字头」派系帮会「和安乐」,警方成立部门对付黑社会,并成立特别部门,专门侦查三合会活动,因此怀疑为台湾国民政府的情报人员对此事件有人推动唆使,故从此被禁止进香港。此后香港便成为国民党及共产党继续角力场地,政府便监视国民党、共产党两党在香港一举一动,并推出措施,保持香港中立角色。

1997年香港主权交接前,盛传北京特派员公安部长)会见黑帮首脑用以责以「晓以大义」,故有『黑社会也有爱国的』经典金句。[12]大量金钱及政治力量支持方式,以某一程度的招安以减低各帮派制造动乱,尤其只会对有国军背景的香港三合会各大组织「招兵买马」,不少帮派头目从中国南方移师华北中国北方一带,其中国大陆所有娱乐场所,如:赌场、色情场所、夜总会、歌舞场所、的士高、酒吧等等娱乐场所不少有军方支持和看管,但其实当中最终的主力仍然在华南的广东和广西、包括海南这三省的两广地区[13][14]。帮派移师中国内地后,产生不少腐败事件,其公安局巡警、公安系统与黑帮有关连,涉有不少「黑案」[15]

其实早在1980年代至1990年代开始,中国共产党武装力量早已收编有国军背景的三合会,其余将领部下受到了不少感化而「归降」和「归顺」于最高军事领导。招安只是「宜权之计」,在中国内地仍遍布颇多为了扩张势力的三合会军事门生满布天下,以至最高权力机关「中南海」。在1980年代,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武装力量最高军事领导副主席刘华清将三合会组织新义安龙头向前的第十个儿子向华强收为义子[16]

现代三合会组织亦跟随时代的步伐演变,以前一度跨足生产和销售盗版软件、CD、DVD及色情光盘(香港俗称「卖老翻」),而今主要经济收入来源来自色情业赌博业,甚至是网络赌博,同时也从事盗卖和走私军火、酒的活动。

组织及传统

三合会是彷照宗族的异姓结盟,没有强烈共同宗教信仰。结盟的基础是成员间的互利。三合会组织横向独立发展,分堂各有其领导大哥,分堂之间平起平坐,互不从属,可以互相合作,亦可互相倾轧。入会时虽然有师徒关系,但同门之中,会员以兄弟相称,[17]

职位名称及典故

以下为晚清光绪以后广东三合会常见职位,二次大战后香港三合会一般相同。[2]:195

 
 
 
 
 
 
 
龙头/坐馆(489)
 
 
 
 
 
 
 
 
 
 
 
 
 
 
 
 
 
 
 
 
 
 
 
 
 
 
 
 
 
 
 
 
 
 
二路元帅(438)
 
 
 
 
 
 
 
 
 
 
 
 
 
 
 
 
 
 
 
 
 
 
 
 
 
 
 
 
 
 
 
 
 
 
 
 
 
 
 
 
 
 
 
白纸扇(415)
 
 
 
红棍(426)
 
 
 
草鞋(432)
 
 
 
 
 
 
 
 
 
 
 
 
 
 
 
 
 
 
 
 
 
 
 
 
 
 
 
 
四九(49)
 
 
 
 
 
 
 
 
 
 
 
 
 
 
 
 
 
 
 
 
 
 
 
 
 
 
 
 
 
 
 
 
 
 
蓝灯笼
 
 
 
 
 
 
 
职称别称出处角色(香港)角色(晚清)
龙头坐馆/话事人四八九
四八九职二一成 开山香主统群英 坐镇翰林陈近南 教读洪儿千万千
「三八廿一」合起来为一个「洪」字,四加八加九等于廿一就是右偏共字上半部,故四八九指「洪门」龙头大佬。
堂口负责人及掌权人(头目),有家族世袭,也有数年选一届。
部分堂口的叔父,以往曾是头目或骨干。
陈近南军师职,由四一五升任。诗曰: 「四八九职有原因 一五师爷有功日 高升翰林亲军师」。
二路元帅香主/先锋四三八
四三八职为先锋 挂帅征清复家邦
「三八廿一」合起来「洪」字,除去右偏共字上半部剩下的三八,意为四八九之副手。
每堂口设一名或多名,在平时二路如非坐馆有职无权。亦有退任坐馆受会员爱戴,被推举为二路元帅。多有负责会中升迁、礼仪等等,因此称为有职无权的香主某些堂口,「台上有,台下无」,只有在「开台」仪式中出现,由四三二草鞋临时担任,下台变回原职。
红棍揸fit人/十二底四二六
十二地支四二六 挂帅掌权定山河
4+2+6=12,十二地支四二六,故称之为十二底。四乘二十六加四(洪门代号)等于一百零八,意指水浒传一百零八好汉,其中武手执红棍而得名。
多是金牌打仔,负责武斗事务。众四二六中最杰出者则被尊为双花红棍,左右均插花。将军职,会内职称为「兵部尚书」。实际单位负责人。
白纸扇先生/十底四一五
十大天罡四一五 二六一五护江山
4+1+5=10,十大天罡四一五,也称十底。四乘十五加四等于六十四,意指易经六十四篇,心明术数之意,术士多有白纸扇在手,因而得名
负责文职,通常亦负责社团财务(揸数),管理帐目(数簿),为社团军师。会内称为「礼部尚书」。
草鞋铁板/九底四三二
四三二职乃九宫 执掌兵权复大明
4+3+2=9,四三二职乃九宫,也称九底。四乘三十二加四等于一百三十二,明代末年一百二十八名和尚及四名平民合力抵抗女真族人入侵中原,和尚多穿草鞋而得名
负责当传令兵及对内外事务之联系(公关、PR),通常当地人际交游广阔,也参与帮派谈判等工作,甚至充当情报来源。会内称为「户部尚书」。
四九仔平底 四九
四九三六造木杨 十八阴来十八阳
四乘九等于三十六。洪门大典开堂收马,所有入会会员必需背诵洪门三十六誓而得名。
基本会员(小弟、马仔),入会三年不当扎者则被暱称为「老四九」。
蓝灯笼  有意入会而未经仪式之会员,初头只需简单向社团封利效忠,等同以往已死,待良辰吉日举行入会仪式就重新做人,名称源自传统中国人死后办理丧事时于家门外都会挂的灯笼。

入会仪式

清末时的三合会入会仪式堂布

三合会是一种异姓结拜秘密会社,入会即结拜入盟;是以仪式最为重要,用以创建共同身分,分辨闱内闱外。三合会入会称「开台做戏」、「开坛做戏」、「放洪门」,仪式秘密进行,禁止外人观看。按清末时期,广东二房会簿所记载,整套入会仪式有十多个环节,基本上是演出「先锋」带新兵进入木杨城加入洪军;与及新兵仿照少林五祖落难的戏轨。[18]:57仪式香堂为忠义堂,红花庭。忠义堂有五祖、洪门各先烈灵位,檀上有洪门圣物木斗代表木杨城,上书天地会暗号「木立斗世」,插上分别代表「龙虎龟蛇会」,及五房「彪𧈙𧇎𧇮𧇌」的五色彩旗。新入会会员称为「新香」,经过进门,进忠义堂,钻刀,过乾坤圈,饮三河水,过二板桥,盖被,背三十六誓,斩鸡头(即:斩七)、歃血、买果、交瓜子银等等环节。坐镇主持香案者为龙头、大哥、香主,代表陈近南;带新兵的为「先锋」,代表苏洪光。每个环节皆有诗句答问。[19]

三合会入会仪式部份有宗教味道。香堂上木斗、较剪、算盘等,俱为道教常用法器。仪式有重生的意义,过「乾坤门」即为重生。主持入会的大哥称为「老母」,教授各种仪式、暗号的则称为「舅父」。未进行入会仪式之准会员,称为「蓝灯笼」,意思为「接近死亡」。用三合会暗语盘问别人曾否入会,会问「死过未?」

由于过程繁琐,加上在不少地方,三合会入会仪式被视为非法活动,有被捕的危险。现时多数的三合会,只采用大为简化的入会仪式。[2]:69[18]:63

禁例及规则

三合会没有宗教教条,但是会员入盟时要起誓。晚清以后,誓言有三十六条,称洪门三十六誓,所有会员皆发誓遵守。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原始文献:洪门三十六誓

不同年代、地方的三合会,三十六誓并不完全相同。但内容基本上为:

  • 严禁背叛,出卖会友,泄露机密
  • 兄弟互爱团结,依人伦行事
  • 兄弟有事互相援助照顾

三十六誓是会员的誓愿,自咒若有干犯死于非命,缺乏实际约朿。三合会会内,另外有二十一则、十禁、十刑等等内部纪律规则。[1]:56 对于犯例的会员,订下死刑,割耳、杖刑等等重罸。

诗词及暗语

传统上,三合会会员之间使用秘密的诗词、手印、荼杯阵等方法互相识别。这类秘密过去是入会后由资深会员(即舅父)口头传授;不同堂口之间存在一定差异。在战后香港,三合会普通会员普遍用的诗词有五首:「风、流、宝、印、招」,称为「五件头」。而「扇、棍、鞋」,亦各有其职位独有之「本底诗」。[20]:112

平时为避免外人得悉三合会会员之间谈话内容,有专门使用的暗语,函盖日常生活用词,称为"背语"。在香港,一些三合会背语因为长期使用,加上部份背语曾经在大众传媒上出现,逐渐成为一般人日常用语。[2]:145 (参看:三合会背语)

怪字及避讳

进行入会仪式,缴交会费后,以前三合会有发腰凭给予会员为据。三合会腰凭又称「八卦」,因为是犯禁之物,被搜获有祸而甚少留存。现有纪录的腰凭,不少是由海外的三合会所发。[20]:41

三合会腰牌,有各种天地会暗号:八卦外圈上方合体字为五房旗号:"彪寿合和同";下方为:"龙虎龟蛇会";右方合体字为"木立",左方为"斗世"(木立斗世);右下方半字为"顺天转明"。中圈上方为"参泰宏化"。

三合会在腰凭、入会香案旗旌等上所书写的文本,经常以缺笔、半字、合体字、巅倒 等方法以避耳目。例如:"川大丁首" 为 "顺天行道","川大车日"为 "顺天转明","反㳉复汨"为 "反清复明","三川口" 为 "洪顺堂","月车口"为 "青莲堂"。五房的旗号「彪𧈙𧇎𧇮𧇌」等等。[18]:64

晚清以后,三合会内纪年普遍用「天运」,不用清皇帝年号;[18]:84数目字逄七说吉(因相传叛徒马宁儿排行第七)。

会簿

三合会内部仪式、诗词、暗语,与及其源来传说等等,被纪载在会簿之内。会簿又称「衫仔」、「金不换」、「海底」,是三合会中机密,只有堂口中少数高级职员有机会看见。通常得到会簿抄本,即代表获准另外开堂传会。少量被官府搜获,及流出的会簿,成为日后对三合会硏究的重要数据。[5]:255

一些三合会会堂的会簿同时载有会员名册。但亦有很多堂口为减少被官方查获的风险而不再维持名册。[20]:83

堂口

香港

按晚清时期三合会会簿所记载,天地会分五房。其中两广流传的属二房,洪顺堂,金兰郡,祖宗为方大洪,用「𧈙」字红旗。香港流传,源自广东的各三合会堂口,原理上属于天地会二房。[2]:69

香港曾经出现过的三合会堂口,达三百七十多个。现时仍然活跃的则约有二十多个。[2]:39 大型的包括14K ,和安乐(水房),新义安,和胜和,和合图,联英社,同新和...等,人数达几千至几万人不等。

古早的香港三合会

香港三合会组织渊源于清代中国南方三合会。虽然没有直接的证据证明香港三合会是中国南方三合会的分支和附属,但从香港三合会产生的时间,内部采用的入会仪式、组织制度,早期使用的禁条、誓词和隐语等,完全可以说它是从中国南方三合会辗转移植而成,两者具有十分密切的渊源。根据现有史料,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7月),三合会已在香港设立堂口,创建组织。在这是迄今为止关于香港三合会产生的最早记录。由于当时香港刚刚开端口,再加上殖民地特有的经济、政治和社会环境,三合会获得一个极好的发展时机,迅速滋生和蔓延,逐渐在港岛形成一股强劲的地下势力。

咸丰四年(1854年)夏,广东有洪兵之乱。40多县达100万的三合会参加,并一度围攻广州城。大批原系东莞番禺顺德香山(今中山)等地的三合会分会会众涌入香港,严重影响香港治安,港督文咸(Sir George Bonham)在1854年立例递解太平天国及天地会成员出境。

现在广东一带包含香港有部分小组织与小堂口自称与最原始三合会有种种关联,并讲出各种传说故事,但几乎查无实据或是一些小流氓的杜撰,已经无可信价值。[21]

1990年代后期

  1. 潮州、鹤佬派系:新义安(又称老新)、福义兴、敬义
  2. 和字头派系(老歪系):和安乐(又称安乐堂、汽水房、水房)、和胜和和合图、和利和、和义堂、和胜义、和群乐、和利群、和胜堂
  3. 四大:有道「单马联同全广东」吉个字头(前为「单义联同全港九」),即几个较为小型的帮会,结盟联合以确保自身利益不被大社团瓜分。他们虽然并不止四个社团,但合称为「四大公司」,起初结盟是源于香港监房中的摆枱制度,同一社团的囚犯会聚在一起,称为一张枱。而一些人数较少的帮会为了能有较为壮大的声势与其他社团抗衡,便联合为一张枱,由于最初结盟时共有四个社团,所以这一张枱便称为「四大」,而四大公司的结盟亦由监房内延伸至监房外。最初的四大为:联公乐(单耳、单义)、联英社(老联)、同新和(老同)、全一志(老全)。后来由于全一志渐次式微,甚少成员入狱,于是便由「马交仔」代替而成为新切口中的「单马联同」了。然而现时全一志的成员响朵时,仍会称自己属于「四大」的。「四大」的结盟本质(特别在狱中)称为「搭打唔搭食」,即与别帮有冲突需要开战时,四大必定互相帮忙,如同一个帮会,但平日各自的利益却不会互相摊分。
新义安

新义安是鹤佬帮会,据说目前成员估计约有25万,传说可追溯至1866年成立的「万安」。创立开始至清代的民间社团,早期为1796年(嘉庆元年)的「天宝山」,演变至1841年(道光二十一年)的「新安堂」,名称上开始有「新」和「安」的称谓,其后的组织分别以「体育会」、「工商总会」和「互助社」的名义出现。[22]今日的新义安,为1919年「万安」帮会分裂,「义安」帮另开山堂。1921年,国民政府军统局少将向前用「义安工商总会」名义向香港华民政务司署注册,但是其入会仪式、习惯、诗句、都是道道地地的三合会。1947年注册被取消。向前将之改名为「新安公司」的帮会组织,后名为「新义安」。

1953年,港府以向前参加三合会活动为由,将向前逐出香港,向前乃依国军情报部的关系得以进入台湾;期间香港的帮务交由亲信林景打理,因此有了「向氏天下,林家军」的流言。

至今又成立起敬义、义群、大好彩等分支。后经世族向氏(向前家族)新龙头力撮,发展到1980年代,新义安有成员二十多万人,组织结构相当完善,设有「五虎十杰」,并在各主要地区设有「坐馆」等。新义安组织严密,等级严格,只尊一个家族世袭制的「龙头大哥」,此职不传外姓人。新义安成员只会效忠向氏家族,下分各区,各设一头目,其下分支设「坐馆」和「渣数」(管理账目),一级管一级。

和字头派系(老歪)

香港活跃的「和字头」帮会,主要包括:和安乐和合图和胜和和义堂等。

香港18世纪尾至19世纪中香港开端口初期并无工会组织,1847年(道光二十七年),香港共有26个堂口之多,这是迄今为止对于香港早期三合会记载的最早记录。当时,部份洪门散兵游勇弟子聚集在香港中环的「和记客栈」,那些聚集在香港中环、上环一带工作的低下层劳工,多数为四邑人士,由12个工人头目组织起来,在和记客栈成立的工人自助帮会。据说早于1884年成立和合图可能是香港历史最久的帮会组织,也是和字头组织的鼻祖。相传和合图曾支持过辛亥革命

1909年,由广东洪门勇义堂主「黑骨红」(另一说为「黑骨仁」)出面,召集了香港有史以来第一次洪门大会,倡议大家以和为贵,此倡议立即得到各堂主赞同。大会决定在各堂口名称前加一个『和』字,从此形成既联合、又独立的和字头的三合会,早期和字头共有36分支。至今这些和字头派系帮仍会沿用旧洪门入会仪式收马及扎职。1925年,省港大罢工,失业人士助长各社团及堂口迅速扩大,之后「胜和堂(胜和)」1930年自立门户,宣布脱离和合图独立于和字头内,称「和胜和」;1934年「安乐堂」(汽水房、水房)宣布脱离和胜和独立于和字头内,称「和安乐」。

14K派系

「14K」、「十四K」、「孖吉」、「条四」、「洪发山」等皆为该社团的多个称谓与写法。在1960至1990年短短几十年间,14K曾拥有20万成员,扩展成全球华人三大帮会之一,更曾被喻为全球最大的黑帮,但由于势力分散,故其声势反而不及其他的大帮派。

14K与「洪发山」有着让人混淆的关系,原因要追溯抗战期间,广州一个正义、合法而且大型的洪门三合会:洪发山,其成员救济同胞,支持两党抗日,因此所有「山堂」原会址在抗战期间皆为空置,至日军宣布无条件投降,国民政府军统局局长戴笠命令葛肇煌中将微服带兵进占广州宝华路14号「洪发山忠义堂」会址,并公布葛肇煌为洪发山首领(489),又以军兵为帮会内核成员而创立的组织;国共内战期间「军统」背景的葛肇煌理所当然的助国反共;至共产党攻陷中国并且建国前,蒋介石国民党国民政府迁移台湾后,葛肇煌中将带领社团迁移到香港,由于当时在香港已存在了真正洪发山各堂口,故发生了排斥「葛家军」事件,但各个堂口人马与葛家军相比之下实力不足,葛肇煌以武力反镇压成为14K创帮开山人。名称源于在广州时的堂口会址在西关宝华路14号,为掩人耳目故自称「14号」。在广州时原名为洪发山忠义堂至香港后并不被社团整体接受,而真正洪发山总会已跟随国民政府于台北注册为合法社团,故整体社团改称葛家军为14K以作识别,十四K的「K」就是国民党(Kuomintang)的首字母。葛肇煌自封为「489」并且列葛家军为14K「孝字堆」,当时洪发山其他字堆虽然反对,然而实力不足以改变历史,慢慢地由1949年传入香港,几年间全世界人已分不清楚内里乾坤,由于其传承清朝洪门的各种秘密帮规和仪式,加上独有的三合会诗句和文化,一直是各个帮会中最具神秘性,且被视为源于洪门的正统大帮派,独特的神秘色彩。有别于其他帮会,14K非香港土生土长,充满政治色彩。龙头葛肇煌于1950年代去世,长子葛志雄继任,绰号「太子」,被视为洪门一脉相传的正统孝字堆龙头。

另外十四K还专门训练了一支“12K金钗”女子特别行动队,由女枭雄率领11名“美女蛇”杀手,巧使美人计引诱,曾大闹九龙城,截劫毒枭、毒品,陷害某社团,打杀劫掠,无所不为,被誉为世界黑社会大舞台上的一大奇观[21]

此外,14K自视为洪门正统,要统一全帮还有一个深层次目的,是希望最终可以像台湾般,令洪门成为合法团体。但「台湾还台湾,香港归香港」,港、台两地法例有所不同,14K要藉洪门之名成为合法组织,可谓是无可能的事实。据一名资深的反黑组警官指出,香港警方明白到14K若成功统一,势力必定以倍数上升,不排除为了外扩张地盘,与其他帮会发生摩擦,因而掀起连场的江湖厮杀,实为治安大患。警方必须趁其未成形前大力打压,若该帮有任何异动,必定会大力打压。

走入历史的三合会与其分会组织(已瓦解)

现今香港大约有57个三合会组织,大部分属于小型街头帮派,绝大部份已有名无实。

目前已消失的派系有:联字头派系(联胜义、联胜英、联飞英联鸿英、联桃英)、同字头派系同群英,同福堂、东字头派系(东联社(老东)、东英义、东公社、东安堂、东英社、东安、东安和、东福和、东群社、东群英、义堂)、新字头派系 (新兴社(新兴、新记)、新会社)、广字头派系(广联胜(老广、广联盛)、广盛、广洪(广雄)、广声堂)、全字头派系(全一志(老全)、全义轩、全志和、全合群、全聚英)、粤东粤广

南洋

早在1789年(乾隆五十四年),荷属巴达维亚(今耶加达)的华人公馆文件之中,就有当地天地会的记载。1825年英国人在槟榔屿调查,发现当地华人中存在最少三个会党,分别名为"和胜","义兴"及"海山"。[3]:159十九世40-70年代,南洋的三合会经常堂斗,引起英殖民政府注意。1843年,海峡殖民地向东印度公司提议压制秘密会社,但未被批准。 [3]:1671868年,"义兴"及"海山" 参与槟榔屿暴动,英国殖民地部查明, 两会党皆是三合会。1869年起,殖民地政府要求华人会党登记。1877年,以熟识三合会的毕麒麟为华人保护官。 [3]:178-1791885年以后,海峡殖民地禁止会党。

在马来西亚,洪门会派系组织有:联英社,忠义堂,洪顺堂,小三川,小三王,三六,三百六,二一,三八二一,九六九,二四,龙虎,红花,十三,一仔,一点红,飞龙,洪金龙,义和社,青龙山,五指山,凤凰山,泗公司,四海公司,家后堂,二一海,义䦉,义益公司,忠和,合和堂,仁义堂,洪河,义洪英,五色旗,义风山,月山社,洪军,等等。洪门各派之间都经常联系与交流促进华人的团结与文化传承与香港的三合会都有密切的联系。

美洲

1840年代以后,美国加州因淘金热及建筑铁路输入大量来自广东的华工,三合会亦随之开始传至北美各地。1848年,广东人林迎将三合会「洪顺堂」传入美国旧金山,是其中历史最久的三合会。洪顺堂因为在华人之中担任互助、自治及福利机构的角色,组织及功能与当地美生会接近而有交流。1879年旧金山洪顺堂在加州注册成为合法社团时,改名为致公堂,英文亦称 The Chinese FreeMasons (中华共济会)。其他北美各地亦有会堂跟随。

官方措施

英属香港 港英政府

1844年,香港开端口初期,一条英国船在赤柱对开被三合会海盗洗劫。香港总督戴维斯寻求与广东清政府在治安方面合作,对付海盗及三合会。1845年(道光二十五年)港督主动颁布法令《压制三合会及其他秘密结社》条例,取缔三合会等秘密团体,规定凡三合会成员,一律判处3年以下徒刑,刑满后在右颊制字。香港政府当局从一开始就采取了打击手段,出动警察逮捕了大批三合会成员。两广总督耆英对戴维斯禁制三合会表示谢意,并向他提交一张在香港三合会盗匪的名单。[3] :170

根据英国殖民地部档案,19世纪开始,香港三合会会员达1.5万—2万人,所有苦力馆几乎都是三合会的聚会处,甚至在工务司船政厅华民政务司高等法院和巡理府的府员以及华人警察中,也有它的成员。

英属香港时期为了进一步打击,于1886年成立专门委员会,加强了对三合会的研究与侦查工作。1887年,制定了《三合会及非法会社案》[23],甚至在1957年成立有组织罪案及三合会调查科(简称OCTB,俗称O记),指派线人进行卧底任务,隶属于香港警务处刑事及保安处刑事部。

香港 特区政府

按照香港现行的《社团条例》规定,三合会犯罪是指[24]

  • 组织使用「三合会」仪式,采纳、使用三合会头衔或者名称的社团
  • 任何人如属三合会成员,或以三合会成员的身份行事,自称或声称是三合会成员
  • 参加三合会的集会
  • 向三合会社团付款或给予援助
  • 保管、控制或被发现管有属于三合会社团任何分支机构的簿册、账目、字据、成员名单、印旗、旗帜或徽章者

中华民国中华民国

按照现行的《组织犯罪防制条例》规定是指三人以上,以实施强暴、胁迫、诈术、恐吓为手段或最重本刑逾五年有期徒刑之刑之罪,所组成具有持续性或牟利性之有结构性组织。结构性组织是指非为立即实施犯罪而随意组成,不以具有名称、规约、仪式、固定处所、成员持续参与或分工明确为必要。

流行文化

影视

以香港黑帮,即三合会为内容的电影与戏剧,在70年代之后的香港电影界非常普遍,甚至一些好莱坞电影里面也有提及。

1970年代

1980年代

1990年代

21 世纪及以后

游戏

知名人物

人物众多,不能尽录。

参考资料

  1. 平山周. 修订版.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17-12. ISBN 9787100154109.
  2. 叶勇胜. 第五版. 香港. ISBN 9789882193895.
  3. 贺喜; 科大卫. 第一版. 北京. ISBN 9787303276219.
  4. MILNE, W.; Morrison, R. . The Royal Asiatic Society of Great Britain and Ireland. 1825, 1 [2023-08-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8-01).
  5. 秦宝琦. 第一版. 台北: 五南图书出版公司. 2023-02. ISBN 9786263178441.
  6. 陶成章. (PDF). [2023-04-06].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3-04-06).
  7. 王尔敏. . doi:10.6353/BIMHAS.198107.0033.
  8. 蔡少卿. 第一版. 北京: 中华书局. ISBN 710100296X.
  9. 陆宝千. . 台北: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2023-08-23]. ISBN 97866667117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8-27).
  10. 蔡荣芳. . 香港: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China). 2001: 97. ISBN 9780195927788.
  11. 王雅祺; 庄吉发. . 2006年.
  12. . [2011-1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5-27).
  13. . [2011-10-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0-26).
  14. . [2011-10-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0-12).
  15. . [2013-02-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1-22).
  16. 潘荣饮. . 中正历史学刊. 2015-12-01, (18). doi:10.6747/CCUHISTORY.201512_(18).03.
  17. 黎全恩. . 香港: 商务印书馆. 2015. ISBN 978 962 07 7111 8.
  18. 萧一山. . 上海: 上海文艺出版社. ISBN 9787532107230.
  19. 章盛. . 香港: 天地图书. 2021年. ISBN 978 988 8549 58 0.
  20. 家族亲述14传奇
  21. . [2011-06-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7-14).
  22. 香港社团条例

中国帮会史,作者帅学富,台湾学者,美国密芝根大学学者。台湾商务印书馆出版、七十年代香港现代出版社。

洪门的秘密,香港现代出版社。

参阅

外部链接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