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爽文
林爽文(1756年—1788年),清代福建省台湾府彰化县大里杙(今台中市大里区)人,原籍福建漳州府平和县,民变林爽文事件的领导人。
盟主大元帅 林爽文 | |||||||||||||
---|---|---|---|---|---|---|---|---|---|---|---|---|---|
统治 | 1786年-1788年 | ||||||||||||
出生 | 1756年 | ||||||||||||
逝世 | 1788年 | ||||||||||||
安葬 | 无 | ||||||||||||
| |||||||||||||
政权 | 林爽文政权 |
林爽文 | |
汉字 | |
---|---|
白话字 |
生平
乾隆38年(1773年)林随父亲渡海来台,定居彰化县大里杙庄(今台中市大里区)[注 1]。乾隆49年(1784年)加入天地会,之后成为彰化天地会首领,乾隆52年(1787年)台湾府知府孙景燧取缔天地会,逮捕林爽文之叔伯,林爽文大怒,自称「盟主大元帅」,攻击官府,起事反抗。
乾隆帝命大学士福康安、参赞大臣海兰察来台讨伐,且林爽文原籍漳州,素与泉州人不睦,事变酿成泉漳械斗及闽粤械斗而失败,于乾隆53年(1788年)失败被捕,于北京审讯后凌迟处死。
纪念
位于南投县中寮乡爽文村有爽文国中、爽文国小两所是与村同名,以及台中市大里区有爽文路、爽文国中皆取其名,以兹感念。另苗栗县卓兰镇也留有爽文路的地名(非路名)。
二次大战结束,国民政府接收台湾后,曾有地方政制计划将嘉义市改名爽文市,后来因为行政长官陈仪认为不可行,此计划并未实施。[注 2]
影响力
台湾日治时期著名诗人王白渊因为与林爽文同属漳州裔台湾人,所以对同乡籍的林爽文有某种程度的片面历史记忆,他在回忆录提到,童年时代,由于父亲时常讲述林爽文的故事,所以林爽文的外貌与革命事迹深记在心里。[3]
影视形象
电视剧
演员 | 年份 | 作品 |
于德安 | 2004年 | 《沧海百年》 |
注释
参考文献
列表
- 刘宁颜编,《重修台湾省通志》,台北市,台湾省文献委员会,1994年。
- 施添福总编纂,《台湾地名辞书 卷十三 苗栗县》,南投县,国史馆台湾文献馆,2006年。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