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774104

V774104,正式名称2015 TH367,是距离太阳约103天文单位(154亿公里)的海王星外天体,直径大约是冥王星的一半[4][5][6]。该天体发现于2015年11月,是当时发现距离最远的海王星外天体[5][7]

V774104
发现
发现地昴星团望远镜
轨道参数
观测弧~2 星期[1]
物理特征
大小500-1000 公里[2]
视星等~23-25[注 1]
绝对星等(H)~3.5[3]

    发现

    发现V774104的昴星团望远镜位于照片左方远处,旁边是凯克天文台的两座望远镜与NASA红外线望远镜设施

    V774104是由一组天文学家以位于毛纳基山天文台主镜直径8公尺的昴星团望远镜发现[2]。2015年11月在美国天文学会行星科学部的研讨会上公开宣布发现该天体。该团队的领导天文学家是斯科特·谢泼德乍德·特鲁希略[7]

    轨道

    因为V774104的天文测量相关数据尚未公开,因此该天体目前并没有小行星序号,更无法知道它的轨道根数不确定性。因为它是海王星外天体,并且它的观测弧自宣布发现至今只有数个星期[1],它的近日点和远日点至今仍无法确定[注 2]

    V774104也许是另一个类塞德娜天体,而到目前为止,像这样位于太阳系外围的神秘天体,仅有两颗。类塞德娜天体往往具有一个离心率非常高的轨道,看上去很明显是受到了“某些东西”的干扰,但是又不太可能由任何已知的天体所造成的(它们的轨道使得它们不会受到天王星的引力影响)。如果V774104是另一个类塞德娜天体的话,那在当它的轨道预测欲被通过所需的观测跨度接近一年时,它将必须拥有大于50 AU近日点以及一个大于150 AU半长轴。目前已知的仅有三个天体具有大于50 AU的近日点:90377 Sedna, 2012 VP113, and 2004 XR190[9][10]然而,2004 XR190 仅有一个较小的轨道离心率和一个51 AU的近日点。[9]塞德娜和2012 VP113 都有远超经典柯伊伯带天体的30-50 AU的近日点。如果V774104是一颗类塞天体或超远海王星外天体, 它也有可能指出一颗距日几百个天文单位的假设的海王星外行星的存在。[6][2]然而,更可能的是,它被提高的近日点是太阳所在的疏散星团作用的结果。[2] 也许在更多的类塞天体被发现和更加深入的分析其轨道后,我们可以终将确定它们轨道扰动的全过程。[11]

    最遥远的太阳系天体?

    有很多新闻将它报道为“最遥远的太阳系天体”[7]。在它被发现时,光是旅行者号先驱者10号航天器,以及为数众多的长周期彗星双曲线轨道彗星都更加遥远[6]。(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探测器的速度要大于太阳的逃逸速度而最终会脱离太阳的引力束缚;参见离开太阳系的人造物体列表。) 但是上述天体都远小于V774104。

    现时太阳系内最遥远的海王星外天体
    太阳系天体 V774104 Eris 2007OR10 Sedna 2014 FC69 2006 QH181 2012 VP113 2013 FY27 2010 GB174 2000 CR105
    与太阳的距离
    AU
    目前距离 ~10396.387.485.884.183.383.380.270.660.4
    近日点 ?37.933.076.140.238.380.535.548.544.2
    远日点 ?97.7100.7~936106.996.7~44683.7~673~416
    星等(vmag 24?18.721.421.023.823.523.422.225.224.1
    表列天体目前与太阳的距离都在海王星轨道半长轴两倍以上[12]

    随着时间的推移,距日距离终将超过103 AU的天体包括:塞德娜2000 CR1052012 DR302013 BL76、和2005 VX3。 而目前,有589个已知的天体具有超过103 AU的远日点[13]

    有一个计划中的航天器计划旨在直接探测10,000 AU以内的奥尔特云内天体,以及确定柯伊伯带的上界,比如惠普尔探测器。问题是,这些天体实在太小,以至于除了在掩星的时候,很难用现有的望远镜来探测[14]

    注释

    1. 该天体直径预测500到1000公里,因此绝对星等是3.5-4.0,因距离太阳103天文单位,视星等为24.0-24.5。
    2. 相较之下,海王星外天体2015 SO20的观测弧只有28日,轨道近日点和远日点的不确定度相当高。[8]

    参考数据

    1. Cofield, C. . Space.com. 2015-11-12 [2015-11-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2-01).
    2. . New Scientist. [2022-09-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08) (美国英语).
    3. . NASA/JPL. [2015-11-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10-26).
    4. Nast, Condé. . Wired UK. [2022-09-21]. ISSN 1357-097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18) (英国英语).
    5. Hand, E. . News.ScienceMag.org. AAAS. 2015-11-10 [2015-11-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1-16).
    6. . [2015-11-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1-13).
    7. . BBC News. 2015-11-11 [2022-09-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20) (英国英语).
    8. (last observation: 2015-10-18 ; arc: 28 days). Jet Propulsion Laboratory. [2015-11-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1-16).
    9. . JPL Solar System Dynamics. [2015-11-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6).
    10. . minorplanetcenter.net. [2022-09-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06).
    11. Schwamb, M. E. (PDF). Cal Tech. 2007 [2015-11-15].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3-05-12).
    12. AstDyS, Objects at least two Neptune distances from Sun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13. . JPL Solar System Dynamics. [2015-11-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6).
    14. (PDF). [2015-11-13].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5-11-17).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