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D 167128
HR 6819,也稱為HD 167128或望遠鏡座OV,是望遠鏡座的一個三合星系統。它位於星座的西南角,靠近該星座與孔雀座和天壇座的交界處。這個系統也是肉眼可見的變星,視星等的範圍在5.32至5.39,與行星中的天王星的最大亮度相當。它與太陽的距離為 光年,並且以 1,120 km/s的速度遠離中。2020年5月的一項研究報告說,該系統包含一個 9.4黑洞,使它成為已知最靠近的黑洞,並且是的一個位於肉眼可系統中的黑洞。但它的位置偏南,只有在33°N以南的觀測者才看得見。
觀測資料 曆元 J2000.0 | |
---|---|
星座 | 望遠鏡座 |
星官 | |
赤經 | 18h 17m 07.53179s[1] |
赤緯 | −56° 01′ 24.0876″[1] |
視星等(V) | 5.36[2] (5.32至5.39[3]) |
特性 | |
演化阶段 | 巨星 |
光谱分类 | B3IIIpe[4] or B3II/III[5] |
B−V 色指数 | ±0.018 −0.050[2] |
变星类型 | Be[6][3] |
天体测定 | |
徑向速度 (Rv) | ±0.5 +9.4[7] km/s |
自行 (μ) | 赤经:-3.667[1] mas/yr 赤纬:+11.120[1] mas/yr |
视差 (π) | 2.9148 ± 0.1828[1] mas |
距离 | 1,120 ± 70 ly (340 ± 20 pc) |
绝对星等 (MV) | −1.47[2] |
軌道[7] | |
主星 | QV Tel Aa |
伴星 | QV Tel Ab |
繞行週期 (P) | ±0.004 d 40.333 |
偏心率 (e) | ±0.01 0.03 |
近心點幅角 (ω) (secondary) | 89° |
半振幅 (K1) (primary) | ±0.6 61.3km/s |
詳細資料 [7] | |
QV Tel Aa | |
質量 | ±0.7 6.3M☉ |
半徑 | ±0.5 5.5R☉ |
表面重力 (log g) | 3.5-4.0 |
溫度 | ±200 20,000K |
自轉速度 (v sin i) | ±1 50[8] km/s |
QV Tel Ab (black hole) | |
質量 | ≥ 5.0 ± 0.4 M☉ |
QV Tel B | |
溫度 | 14,125-19,953 K |
年齡 | 15-75 Myr |
其他命名 | |
參考資料庫 | |
SIMBAD | 资料 |
名稱
HR 6819 是這顆恆星在亮星星表中的名稱。它在亨利·德雷珀星表的名稱是HD 167128,在依巴谷星表的名稱是HIP 89605[9]。由於它的亮度會變化,它被賦予變星的名稱:望遠鏡座QV(QV Tel),是在這個星座中被確認的第330顆變星(不包括已有拜耳名稱的變星)[6]。
發現的歷史
HR 6819最初被認為是一顆單獨的恆星,但天文學家達奇(Dachs)和斯萊特巴克(Slettebak)指出,顯示Be星和B3III星的特性[10][11]。在2003年,莫妮卡·梅因茨(Monika Maintz)的結論是HR 6819的光譜包含兩顆恆星的特徵,然而因為觀測資料有限,還不足以推斷其軌道週期[7]。湯瑪斯·里維紐斯(Thomas Rivinius)和他的同事在2009年進行進一步的觀測,能夠解開兩顆恆星的光譜,後來在2019年徹底地進行了徑向速度的測量,顯示系統中有一顆看不見的恆星質量黑洞[7]。三和星的假說在2020年受到穆罕默德·薩法扎德(Mohammadtaher Safarzadeh)[12]和他的團隊挑戰。
系統
HR 6819是三合星系統,可見的聯星之一是經典的Be星,以未知的週期與另一顆有一顆質量大於±0.4 5 M☉(無吸積盤)的黑洞(命名為Ab)以40.3天的週期繞行的B3III恆星互繞著[7]。然而,HR 6819系統曾被描述為與明亮的天蠍OB2星協有共同移動的恆星成員[13],最近分析表明,這次一個較古老的系統,而不是該星協的一部分[7]。
HR 6819的光譜包括寬和窄的吸收譜線。寬線源自快速旋轉的Be星,而窄線則來自旋轉較慢的B3III巨星。來自B型巨星的徑向速度變化,顯示它有與Be星不同的40天的軌道週期。因此,有看不見的第三顆星在這個系統中,是造成40天週期的另一顆天體。對軌道參數的分析表明,第三個天體的質量夠大,只能是一個黑洞[7]。
望遠鏡座QV Aa(QV Tel Aa)
現在能夠消除對Aa(之前稱為A)的疑義[7]。主星,在內側,是一顆B3III的藍巨星,質量大約是6 M☉。它和看不見的同伴形成一個內部的聯星,週期為40.3天[7]。
從複合光譜中不同的窄線,可以清楚的定義Aa的光譜類型大約為B3。與不同光譜線的比較表明,這是一顆巨星,表面溫度為16,000至000 K。這種恆星的可能質量是 186.3 M☉,並且不會小於5 M☉[7]。
望遠鏡座QV Ab(QV Tel Ab,黑洞)
2020年分析A的徑向速度,測量表明它有一個質量巨大但看不見的同伴Ab,很可能是一個黑洞[7]。由於離太陽只有 光年,這將使它成為 1,120已知離太陽最近的黑洞[2][14]。由於主星的視星等為5.36,類似於行星天王星的最大亮度,這個黑洞是在9,000個肉眼可見的恆星系統中首度發現的黑洞[2]。在光譜中沒有檢測到黑洞,也沒有觀察到X射線,所以他的周圍沒有吸積盤,若有也是非常微弱的[7]。
可見藍巨星的軌道運動表明,看不見的夥伴Ab的質量至少與Aa的最小質量一樣大。嚴謹的Aa最小質量給定值為5 M☉,這意味著黑洞的最小質量為4.2 M☉。如果軌道傾角不是正面對著我們,那麼質量就會更高。任何一顆大質量恆星的光譜都很容易檢測到,而可能檢測不到的中子星,質量不會如此巨大。因此,天體Ab被推斷為黑洞[7]。
望遠鏡座QV B(QV Tel B)
在外圍的第二顆,其光譜類型為B3IIIpe,是一顆Be星[4];後綴的'e'表示其頻譜中有發射線。它是一顆快速旋轉的藍白色星,周圍有一個由減速中的氣體構成的炙熱減速盤 [15]。由於這顆星也是變星,變星總表也依據變星命名法給予變星的名稱,指出它是一顆變星。然而,注意到它的變異性類似仙后座γ型變星,但並不能確定是該型的變星[6]。估計它的年齡是5,000萬歲[16],投影旋轉速度為 km/s 50[8]。
頻譜中的發射線很強,但是來自Be星的吸收線很弱,因此很難確定正確的光譜類型。整體而言,光譜與內側的藍巨星相似,但某些亮度相關的譜線相對微弱,表明它是一顆主序星。它似乎比內側的巨星稍微熱一點但光度略低,由於其快速地自轉,若吸收線以及盤面存在強發射線,很難確定確切的性質[7]。
參考資料
- Brown, A. G. A.; Vallenari, A.; Prusti, T.; de Bruijne, J. H. J.; et al. . Astronomy & Astrophysics. 2018. Bibcode:2018A&A...616A...1G. arXiv:1804.09365 . doi:10.1051/0004-6361/201833051. VizieR中此天体在盖亚望远镜第二批数据发布的记录
- Anderson, E.; Francis, Ch. . Astronomy Letters. 2012, 38 (5): 331. Bibcode:2012AstL...38..331A. arXiv:1108.4971 . doi:10.1134/S1063773712050015.
- . Variable Star Index. [2020-05-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05).
- Hiltner, W.A.; Garrison, R.F.; Schild, R.E. . 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July 1969, 157: 313. Bibcode:1969ApJ...157..313H. doi:10.1086/150069.
- Houk, Nancy. 1. Ann Arbor, Michigan: Department of Astronomy, University of Michigan. 1979. Bibcode:1978mcts.book.....H.
- Samus, N.N.; Kazarovets, E.V.; Durlevich, O.V.; Kireeva, N. N.; Pastukhova, E.N. . Astronomy Reports. 5.1. 2017, 61 (1): 80–88. Bibcode:2017ARep...61...80S. doi:10.1134/S1063772917010085.
- Rivinius, Th.; Baade, D.; Hadrava, P.; Heida, M.; Klement, R. . Astronomy & Astrophysics. 2020, 637 (L3): 11. Bibcode:2020A&A...637L...3R. arXiv:2005.02541 . doi:10.1051/0004-6361/202038020.
- Arcos, C.; Kanaan, S.; Chávez, J.; Vanzi, L.; Araya, I.; Curé, M. . Monthly Notices of the Royal Astronomical Society. March 2018, 474 (4): 5287–5299. Bibcode:2018MNRAS.474.5287A. arXiv:1711.08675 . doi:10.1093/mnras/stx3075.
- . SIMBAD. 斯特拉斯堡天文資料中心.
- Dachs, J.; Eichendorf, W.; Schleicher, H.; Schmidt-Kaler, T.; Stift, M.; Tug, H. . Astronomy & Astrophysics. March 1981, 43: 427–453. Bibcode:1969ApJ...157..313H. doi:10.1086/190820.
- Slettebak, A. . 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September 1982, 50: 55–83. Bibcode:1981A&AS...43..427D.
- Safarzadeh, Mohammadtaher; Toonen, Silvia; Loeb, Abraham. . arXiv:2006.11872 [astro-ph]. 2020-07-06 [2020-08-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10).
- Brown, A.G.A.; Verschueren, W. . Astronomy and Astrophysics. 1997, 319: 811. Bibcode:1997A&A...319..811B. arXiv:astro-ph/9608089 .
- . [2020-08-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26).
- Jaschek, M.; Egret, D. . IAU Symposium. April 1982, 98: 261. Bibcode:1982IAUS...98..261J.
- Tetzlaff, N.; Neuhäuser, R.; Hohle, M.M. . Monthly Notices of the Royal Astronomical Society. January 2011, 410 (1): 190–200. Bibcode:2011MNRAS.410..190T. arXiv:1007.4883 . doi:10.1111/j.1365-2966.2010.17434.x.
- Irrgang, A.; Geier, S.; Kreuzer, S.; Pelisoli, I.; Heber, U. . Astronomy and Astrophysics (Letter to the Editor). January 2020, 633: L5 [2020-08-22]. Bibcode:2020A&A...633L...5I. arXiv:1912.08338 . doi:10.1051/0004-6361/201937343 .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22).
外部連結
- 維基新聞相關報導: Astronomer tells Wikinews about discovery of closest black hole known so far (2020年5月22日,星期五)
紀錄 | ||
---|---|---|
前任者: V616 Mon |
距離最近的黑洞 2020— |
繼任者: Curr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