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香港

香港1944年,为日占时期第3年,香港人口不断减少;燃料供应陷于低谷,于8月月底至9月月底暂停全香港电力供应达一个月,香港顿成黑暗世界,香港市民仅能够以木油灯松香烛照明。大日本帝国加强舆论控制,逼使香港报章停刊或者合并,最后只剩5份中文报纸[1]盟军美军开始加强轰炸香港,其中以10月中及12月底两次伤亡最惨重,分别有300余人罹难。日军方面,则在本年继续残害无辜市民,7月放逐约400人到螺洲,任由市民在荒岛上自生自灭,结果酿成全部人罹难的惨剧;12月将大量市民用船载到惠州市平海镇海面进行大屠杀,死难者约70名;6月用船将逾千名市民载至深圳南澳镇期间,船只驶至珠海担杆列岛遇风浪入水,当驶回蒲台岛时终溺毙50多人。

香港历史 | 香港历史年表
世纪 19世纪香港 | 20世纪香港 | 21世纪香港
年代 1910年代香港 | 1920年代香港 | 1930年代香港 | 1940年代香港 | 1950年代香港 | 1960年代香港 | 1970年代香港
年份 1940年香港 | 1941年香港 | 1942年香港 | 1943年香港 | 1944年香港 | 1945年香港 | 1946年香港 | 1947年香港 | 1948年香港
纪年 甲申猴年)、香港开端口103周年
1944年
政治

国家领导人

科技

天文  科技  铁路

文化娱乐

电影  文学  音乐  游戏  电视节目 中国大陆电视剧  台湾电视剧

体育

体育  足球  篮球  棒球  撞球

区域

中国 上海   香港  澳门  台湾  日本  朝鲜半岛  马来亚  新加坡  欧洲  美国

分类

分类  出生人物  逝世人物列表  维基新闻

大事记

  • 1月23日,9架美军B-25战机在28架P-40机护航下大举空袭启德机场[2]
  • 2月1日,日军设注射站27处,强制防疫注射。
  • 2月11日,盟军飞机27架空袭香港,最少7架日机及1架美机被击落。[2]
  • 2月20日,日军庆祝矶谷廉介就任总督两周年。
  • 2月港督府日本化重建完成。位于中环上亚厘毕道的港督府建于1855年,至日军攻占香港后已有接近90年楼龄,加上攻占香港时日机的轰炸,港督府多处受破坏,1942年,日本总督部聘请日本铁路建筑工程师负责港督府重建,大楼内全被改动,并在主楼与副楼间加设塔式建筑,借此将两座建筑联系起来,亦将所有屋顶换成日式瓦片,除掉大楼内的欧陆风味。1944年2月,港督府完成重建,总督矶谷廉介并未入住,继续以浅水湾酒店作为居住及办公地方,只有一些隆重的庆祝活动才于港督府进行。[3]
  • 3月12日,举行第3次日占时期人口普查。
  • 3月29日,湾仔厦门街两幢4层高旧式楼宇在风雨中倒塌,2死3伤。[4]
  • 4月15日,宣布停止配给一般民众食粮,为日军服务的从业员例外。
  • 4月18日,盟军飞机空袭香港,1架被击落。
  • 4月21日,午夜港九大队炸毁旺角窝打老道4号铁路桥,当日至翌日日军实施九龙戒严,逐街逐户搜查。当日午夜0时,港九大队秘密地迅速将数十斤炸药埋藏在窝打老道4号火车铁桥石墩并引爆炸毁,该处贴近警备队总部,当时夜深人静,一声轰然巨响震动全港,市民均从梦中惊醒。三小时后,日军动员全港宪兵集中在九龙,实施大戒严直至4月22日上午6时,九龙交通完全中断,宪兵到处严密监视,交通要道如西贡道大埔道太子道等均架起机枪,如临大敌。日本宪兵分组沿街逐户上楼搜查,22日下午6时始告解严,街道日军车宪兵仍频繁巡逻,至4月24日稍告缓和。[3]
  • 4月25日,东亚银行发行厚生彩票。[5]
  • 4月
    • 开始逐步推行节约用电措施。日军自1941年12月占领香港后曾暂停供电,1942年1月15日起恢复,然而由于燃料供应到后期越趋紧张,自1944年4月起,日军当局又逐步推行节约用电措施。4月13日起,4楼以下办公及酒店等禁用电梯。5月1日起,理发业停止用电。5月20日开始,电影院每日只限放映一场电影。6月1日起,住户供电规定由晚上8时至午夜0时止。6月4日,全部电车路线停驶。至8月20日,全香港电力及煤气更暂时停止供应,香港成了一片黑暗世界。这段时间,香港照明使用木油灯松香烛,驱热则用厚横幕布的「扯扇」。后来日军当局变通办法,将发电厂的煤炉改造,斩伐山来代替煤,发电问题才获解决。9月底及10月终于恢复电力与煤气。[3]
    • 港九大队拆除元洲仔码头日军哨站。
  • 5月22日,举行第2次日语检定。
  • 6月2日,港岛长洲渡轮复航。
  • 6月4日,由于燃料供应紧张,电车开始停驶,市民以步行代替。[3]
  • 6月21日,香港有滂沱大雨。6月23日,西环荷李活道两幢4层高旧楼在大雨过后不胜负荷全座倾塌[6],造成4死4伤[7]
  • 6月
    • 某日,持有米证的证人彭任升在赤柱海面捕鱼后拟往售卖期间,被日宪兵半途拦截,不说理由押往赤柱宪兵部,不问其有否米证(有米证(正当职业)者可免拘捕),证人在宪兵部被殴打后,即载往海边难民营,当时营中有800多人,证人询问其他被囚人士,均谓不知何事被拘,亦无审问。约一星期后,营内人数增至过千人,即解落船,每船载500人,均为帆船,将带至深圳南澳。两船外有一火船,内在日宪及7至8名华警持械把守,船后亦装有机关枪,因此众人均不敢跳水逃走。当日早上8时开船,驶至长洲时,火船离开,并命令帆船驶往南澳,同时给予2包米。帆船行至珠海担杆列岛,风浪大作,遂折回蒲台岛,此时船上入水,水深及膝,船上50余名老弱者因此死去,复被一日宪推落海。到蒲台岛后船即下锚,在海面停留。证人此时趁机潜入水中,游至岸边,见有相熟艇家,乃命之驾艇到船上救取其中20人,到大潭笃水塘上岸[8]。两船及后沉没,并于2015年3月底被香港水下考古总会人员于蒲台岛以南离岸约100米的水底,发现属于两船其中一艘的「海军锚」[9],人员认为附近应有沉船残骸,计划再度出发探索。
    • 法庭重判偷窃电线者,8人中4人被判死刑,其余4人判处终身监禁,另有2人因劫杀而判死刑。[10]
  • 7月3日,必列者士街石墙塌下,压毁荷李活道民居多所,1死1伤。[11]
  • 7月15日,必列者士街在大风雨中再有危墙倒塌,压死一名途经的40岁妇人。[12]
  • 7月10日,英国政府计划以武力夺回香港。[3]
  • 7月19日,当局强制节电,晚上11起暂停供电。
  • 7月22日,热带气旋袭港,香港天文台悬挂二号风球,市面吹暴风(相等于现今九号烈风或暴风增强信号风力),一人溺毙[13]澳门改悬十号风球[14]
  • 7月25日,热带气旋袭港,香港天文台悬挂二号风球,市面吹烈风(相等于现今八号烈风或暴风信号风力),无伤亡。[15]
  • 7月,从事鱼类买卖的证人黎金成到螺洲一行,见有约400名难民在此荒岛上,均属日宪兵用2艘船载他们到此处后离去,任由难民自生自灭,岛上没有民居亦没有任何生产,属不适合人类居住的荒岛,因此难民被带到此处只有死路一条。据之后螺洲对岸鹤咀村居民称,时常听见从螺洲顺风吹来的惨叫声。当村民到岛上时,则见骸骨处处,满目疮痍,造成空前恐怖之景象。约400名死者的死因多为饿死或游水逃生时溺毙,岛上亦曾发生人食人惨剧。[16]
  • 8月15日,港九大队海上游击队击沉日船3艘。[3]
  • 8月18日,全港巴士恢复行驶。[17]
  • 8月20日,总督部颁令全港电力、煤气即日起暂停供应,日军设施例外。[3]
  • 8月22日,全港各报章由一张缩纸至半张。日军占领香港后,绝大部份报纸宣布停刊,报人及设备相继迁往内地,从1942年6月1日起,日军当局以白报纸供应不足为由,强迫各报自动合并,至1944年中只剩下香港日报南华日报华侨日报香岛日报东亚晚报5份报纸。由于日本军政府报道部的直接监督和控制下,消息来源单调,各报内容大同小异,所刊新闻几乎全为对日本歌功颂德式的报道,报社只能撰写赛马等娱乐文章或风月小说。各报有近四份一篇幅被烟酒、电影等广告占据。[1]
  • 9月24日,恢复电力供应。[18]
  • 9月29日,电车复驶。[3]
盟军原希望轰炸黄埔船坞,却误炸位于观音街红磡小学校红磡多处防空洞亦中弹,整个红磡区一片火海(红箭咀),大量浓烟升上半空并随风向西飘移,师生连市民共约300人丧生,另伤300人。
  • 10月16日,发生盟军误炸红磡民居事件,约300死300伤[19][20][2][3]。当日下午约3时30分,盟军出动28架B-24战机在21架P-40及29架P-51机的护航下轰炸红磡黄埔船坞造船厂,期间误炸小学、防空洞及大批民房,其中被误炸的防空洞存有大量煤油,大火共燃烧数日。被误炸的小学则报称约200名师生丧生,区内三份二房屋被炸,约100名居民罹难。另8架B-25及8架P-40机飞到维港成功击沉10只日军船舰,日军则报称击落14架盟军飞机,多名盟军机师被活捉。
  • 10月27日:
  • 10月,恢复煤气供应。[21]
  • 11月12日,港岛大澳渡轮复航。
  • 11月20日,盟军3架飞机袭港。[3]
  • 11月,法庭重判偷窃电线者,8人中6人被判死刑,其余2人判处终身监禁。[22]
  • 12月1日下午,寡妇证人庄娣外出到山边捡拾柴枝,突有1名日本宪兵及2名华警前来拘捕,日宪用刺刀刺其背部,华警宣称因捡拾柴枝而需将其拘捕,同时被捕的2名老妇亦被同一刺刀刺伤背部,随即带往香港仔警署,推入署内监牢囚禁,期间并无提供食物及水,至12月2日用车载往北角难民营,车上有另外1男2女,庄娣与他们交谈时得悉乃在赤柱被拘。营内亦有多人被囚,营门有持武器的日宪及华警把守,证人供称营中每日只有2餐,晨8时给稀一碗,无盐无菜,除食饭外,整日均困在监内。稍为光鲜衣服均被脱去,连裤头带亦被除去。营内除大人外亦有小孩。在北角囚禁达2星期后的某日,营内人数达400人,当日下午4时证人等被迫到北角海边登上一艘船,并被日宪及华警推入舱内,闭上舱门。当日并无晚餐供给,上船时亦无粮食或金钱发给。下午5时,船启航。证人茫然不知目的地为何,在舱内被困24小时后,船上机器开始停止,舱门打开,所有难民被推上船面,庄娣到达舱面后发现有4名日本宪兵身穿军装连臂章,头戴钢盔。日宪从众人中挑选身体强健者释放后,剩下身体残弱及病患者均被逐一用长剑斩杀并推之落海,此乃证人庄娣亲眼目睹,遇害者约70人,成年男女及小童均有。斩首时乃在拖船的另一边进行,此时庄娣正在落一渔艇,庄亦为被选中离开得以生还的其中一人。事后证实此处为惠州市平海镇[23]
  • 12月24日:
香港开赴澳门的客轮「岭南丸」号,在驶至香港境内磨刀洲(绿箭咀)附近海面时遭美军战机用机枪扫射并投弹轰炸,最后船身沉没,仅烟囱露出水面,酿成349死23伤,死者包括香港华民代表陈廉伯

出生人物

逝世人物

相关条目

参考文献

  1. (繁体中文)陈昕 郭志坤. . 中华书局. 1997年7月: 页243. ISBN 9622318908.
  2. (繁体中文)宋轩麟. . 三联书店(香港). 2003年: 页142. ISBN 9620421884.
  3. (繁体中文)汤开建 萧国健 陈佳荣. . 麒麟书业有限公司. 1998年: 页541. ISBN 9622321232.
  4. (繁体中文). 华侨日报第叁页. 1944年3月30日.
  5. (繁体中文). 华侨日报第肆页. 1944年4月23日.
  6. (繁体中文). 华侨日报第肆页. 1944年6月24日.
  7. (繁体中文). 南华日报第四版. 1944年6月25日.
  8. (繁体中文). 工商日报第一张第四页. 1947年1月14日.
  9. (繁体中文). 苹果日报. 2015年4月10日 [2015年4月10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年10月21日).
  10. (繁体中文). 南华日报第四版. 1944年6月28日.
  11. (繁体中文). 南华日报第四版. 1944年7月5日.
  12. (繁体中文). 华侨日报第肆页. 1944年7月16日.
  13. (繁体中文). 华侨日报第肆页. 1944年7月23日.
  14. . 西南日报第四版. 1944年7月23日.(繁体中文)
  15. (繁体中文). 华侨日报第肆页. 1944年7月26日.
  16. (繁体中文). 工商日报第一张第三页. 1947年1月15日.
  17. (繁体中文). 华侨日报. 1944年8月18日.
  18. (繁体中文). 华侨日报. 1944年9月26日.
  19. (繁体中文). 华侨日报. 1944年10月17日.
  20. (繁体中文). 华侨日报. 1944年10月21日.
  21. (繁体中文). 华侨日报第贰页. 1944年9月26日.
  22. (繁体中文). 华侨日报第贰页. 1944年11月19日.
  23. (繁体中文). 工商日报第一张第四页. 1947年1月14日.
  24. . 华侨报第肆版. 1944年12月31日.(繁体中文)
  25. . 西南日报第一版. 1945年1月4日.(繁体中文)
  26. (繁体中文). 华侨日报. 1944年12月24日.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