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纯青
黄纯青(1875年3月1日—1956年1月24日),名炳南,幼名丙丁,字纯青,晚年自号晴园老人。出生于新北市树林区,瀛社诗人、墨家及儒教支持者、企业家。总督府评议会员。
黄纯青 | |
---|---|
![]() | |
出生 | 1875年3月1日![]() |
逝世 | 1956年1月24日![]() | (80岁)
国籍 | ![]() ![]() ![]() |
职业 | 政治人物、作家 |
配偶 | 周复旦 |
儿女 | 黄逢时(长子) 黄及时(次子) 黄得时(三子) 黄当时(么子) 黄秋涛(长女) 黄秋英(次女) 黄秋燕(么女) |
生平
清治时期
黄纯青生于光绪元年(1875年) 农历1月24日(阳历3月1日)。9岁时受教于王作霖于树林创设之仰山书房(树林国小前身),前后13年,子黄得时亦曾受教于此[1]。
18岁,参加科举乡试,通过县考与府考「一考五覆」名列前茅,院考正场合格,但次覆落榜。再度准备覆考时,甲午战争爆发,台湾已属日本领土而断功名之路。
1895年,日军登陆南下,黄纯青投笔从戎,「赋诗唐去民无主、旗扬虎有威、明知乌合众、抗战未全非」,与乡民于埤角火车站、塔寮坑(今之桃园市龟山区龙寿里)袭击日军。然实力不敌败阵而退,树林百姓13人阵亡,葬于风柜店(即十三公墓)。黄纯青背负七十岁病中父亲,远走避难文山。
日治时期
黄纯青在日治时期屡膺要务,23岁时派任桃园厅树林区区长及台北州海山郡莺歌长达33年,树林信用组合长及畜产组合长25年,台湾畜产协会理事长10年,桃园水利组合评议员8年,台湾总督府评议会员10年,台湾新民报社顾问11年。
1928年,台湾总督府以其多年连任公职,对地方自治、农村振兴、教育施设有功,奏请叙勋六等,授瑞宝章。
1931年,林献堂等组织「反对限制台米移入内地期成同盟会」,全台五州各有代表,纯青与郭廷俊为台北州代表,是年九月东京访首相斋藤实交涉,终使日本政府收回成命,改按月平均移入。
昭和16年(1941年)辞去公职,迁居台北市圆山,新居号「晴园」,以诗会友[1] 。
中华民国时期
1945年任台湾省农会理事长。1946年4月15日,黄纯青经台北县参议会选举选任为首届台湾省参议员;同年11月8日受台北县县长陆桂祥邀请,与杨云萍等仕绅召开「台北县修志委员会」会议。1947年二月二二八事件爆发,黄纯青遭台湾省警务处举报为「二二八首谋主犯」[2];是年12月9日,黄纯青辞去台湾省参议员,由卢根德递补[3]。
1950年起任台湾省文献委员会主任委员,后接任联合国文教组织中国委员会委员、内政部礼俗委员会委员、省政府顾问等职。
1956年12月17日因血管硬化症在台北市中山北路晴园过世,享年82岁。隔年1月24日,在台北市济南路开南商工学校礼堂举行公祭,安葬于台北县树林镇大同山麓。
台湾话文运动
黄纯青曾与刘克明等创组咏霓诗社。嗣又参加瀛社,终战后创设薇阁吟社,并参与心社,首倡全国诗人大会[1],有《晴园诗草》上卷,得七言绝句138首,龙文出版社将其手稿复印发行,收为「台湾先贤诗文集汇刊」之一部。1930年代支持中国白话文、台湾话文,二次大战时又提倡汉诗研究会。
墨子思想与儒家学说
黄纯青自小深受儒家学说影响,后因战争影响,对墨子思想有很深的感触,着有「孔墨并尊论」及「兼爱非无父辩」,重新反省儒学与墨学的关系,发扬墨家兼爱精神[1]。
台湾话文运动
黄纯青支持台湾话文运动,强调诗风当更真实自然,文学当力求实用与大众化[1]。1932年1月1日,在《南音》创刊号写下〈粗品〉:
郭君秋生惠我书,告我南音文艺杂志将出版,索我祝词。
什么是文艺,问我々不知,聊写我所感,杜撰几句粗品诗。 海外孤悬自囿岛,保守思想印人脑,现状维持难进步,结局万事都落伍。 君不见兼爱无父旧说保,学术思想已落伍,又不见古典主义旧说保,文学思想也落伍。 真文学是时代镜,真实自然,第一紧要。 赋成纸贵免恭维,这样美文今非其时,秋兴八首免恭维,这样好诗今非其诗。 唉!白话散文嫌无味,真可脑,依旧奥妙思想保,这样文人逆潮流,不打自倒。 唉!香山诗句嫌粗俗,真可恼,依旧幽雅思想保,这样文人逆潮流,不打自倒。 唉!小说写实嫌巷议,真可恼,依旧轻视思想保,这样文人逆潮流,不打自倒。 唉!歌谣自然嫌野鄙,真可恼,依旧贱视思想保,这样文人逆潮流,不打自倒。 我今不受韵律拘,我今不受诗律束,笑我不律我乐受,我爱自然无拘束。 一九三一‧一二‧一五 |
家族
清仁宗嘉庆6年(1801年)黄纯青祖父黄元隆(1776-1852年)只身渡台,定居海山堡彭福(今树林区)开垦务农。黄元隆生三子二女,三子黄火煅(1823-1896),即黄纯青之父。
黄纯青之妻周复旦(1877-1956年)乃树林望族周居山之长女,年方二十即嫁给当时22的黄纯青,明治39年(1906年)任爱国妇人会台湾支部干事,终战前曾任树林主妇会会长。
著作
- 「晴园年谱」三卷
- 「晴园诗草」四卷
- 「晴园文存」四卷
- 「八十自述」一卷
- 「基隆和高雄」一册
- 「台湾地方自治选举问答」
- 「莺歌沿革志」
- 「黄元隆公派下族谱」
参考文献
- 书目
- 翁圣峰《1930年台湾儒学、墨学论战》国立台北教育大学学报,第19卷第1期2006年3月,1~22
- 黄纯青,《谈「竹枝」》(东方文化复刻本),《先发部队》,昭和九年(1934年)。
- 树林镇公所,《树林镇志 》,1976年。
- 彭雅芬,《黄纯青及其著述研究》,2010年。
- 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