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

历史
目前已知的最早记载曲的文本是《尚书·说命下》中的“若作酒醴,尔惟曲糵;若作和羹,尔惟盐梅。”其中曲糵指的是酒曲,“梅”指的是醋。北魏时代,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中首次全面总结了酿酒和酿醋的技术。到了宋代,制曲技术已经达到相当完善的地步,酿酒业繁荣发展。现代,人们利用生物工程和发酵工程使曲在酦酵中更广泛的应用,曲酦酵技术更加系统化、科学化。[2]
分类
曲有很多种类,主要包括大曲、小曲(根霉曲、饼曲)、红曲、米曲(散曲)、麦曲、麸曲、黑曲、黄曲、豆曲等,其中大曲、小曲、红曲、麦曲和麸曲是酿酒使用的5种主要酒曲。[2]红曲是一种健康食品,广泛用于制酒、食品上色、烹调[3]和中药[4];黑曲用于制醋和生产柠檬酸;小曲用于制醪糟;米曲用于制黄酱和甜面酱;大豆曲可制酱油。日常生活中谷物发霉而生长的黄曲中含有致癌物质黄曲毒素,一定要避免食用。不过现在已有专门用于发酵工程的黄曲霉菌,是经过筛选的无害菌种,可以放心食用。[5]
传统上,曲按原料、处理方法、形态、添加物和微生物来源分类,各个分类法互有交叉,较为混乱。酿酒时,曲霉和酵母通常一起使用。
制作方法
曲以不同用途的曲菌孢子作种曲,用米粉、蒸熟的米饭或熟大豆等作原料酦酵制成,以酒曲为例。传统酒曲的制法是天然接种微生物,因此有可能多种曲菌混杂在一起,比较有名的种类包括乌衣红曲和黄衣红曲,其中乌衣红曲是由红曲霉菌、黑曲霉菌和酵母共生而制成。[6]
使用方法
所含酶
曲是菌丝密集似绒毯的曲霉菌感染谷物而得到的物质,因此在生长过程中会分泌出各种酶,可以高效率的催化产生淀粉、蛋白质、脂肪等低分子物质。
曲种
参考数据
- 《什么是普洱茶的干仓和湿仓,如何分辨?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普洱茶吧
- 酒曲的种类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中国酒大观目录》,江南大学网
- 红曲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天天营养网
- 红曲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中国食疗网
- 《酱油、黄酱中有黄曲霉毒素吗?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中国幼教网
- 《红曲生产技术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食品伙伴网
- 《酱油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医源世界网
- 《诺卡氏菌β-淀粉酶的纯化及一般性质》,赵朝贤、刘春燕、赵晓唐、贾丽霞
- 霉菌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福建省地方志网
- 白酒生产常用的糖化菌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烧酒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