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王墓
位置
出土前疑墓
原位于金门城东门外古岗湖西侧,为清道光十六年(1836年)金门名士林树梅按沈光文挽鲁王诗序寻得。[1]据报,福建兴泉永巡道周凯定为鲁王墓,林树梅并为此写下『修前明鲁王墓即事』诗。中国抗日战争期间,并建有蒋中正题字的『民族英范』碑亭。一百年余来衍误传说,至1959年(民国四十八年)偶然发现真冢、出土圹志,方知旧墓为假墓。
1983年,经过考古后判断所谓「旧墓」是宋神宗元丰时期一位命妇的墓,金门县政府将其命名为「宋元丰命妇之墓」,并保留林树梅鲁王亭的原貌。[2]
真墓出土
八二三炮战期间,1959年5月240榴弹砲开炮,以六六一营第二连第二砲测试基准度,结果砲弹飞越厦门火车站,造成共方巨大伤亡,引起共军恢复单日砲击。国军为避免240砲被摧毁,将第二连第二砲移往古岗,于是令工兵建筑新的砲阵地。[3]:140金门构工部队[4]于旧金城东炸山采石,意外在西红土一巨石前挖得一三合土砌成的墓圹,长250公分,宽140公分,墓碑高120公分,露出地面20余公分,碑面平滑未刻一文,后发现「皇明监国鲁王圹志」八字及全文石碑后交由中央研究院院长胡适博士研考,亦使鲁王真冢重现人间。鲁王墓的发现确定《明史》称郑成功将鲁王沉入海中杀死并非事实。[5][6]
当时为研究鲁王墓,一度使建造地工程延宕下来,迁移第二砲的计划暂停。使第二砲处于每单日挨打的窘境,直到第二年4月才完成迁砲。[3]:140
形式
新墓
墓园靠山面海,可眺望大陆山河,依天然形势成三级梯状,首先牌坊再来黄盖亭,亭中安置千斤鼎,最后看见石块砌筑的圆形新冢。
注释
- 在西元1836年,林树梅据明太仆沈光文挽鲁王诗序记载:「葬于金门城东之青山岩,坐酉向卯,其前有巨湖,右多石峰,王尝徜游其地,题『汉影云根』四字于石」。
- 林金荣. . 国家公园季刊. 2017年三月 [2020-08-25].
- 邱家洪. . 前卫出版社. 2007年9月.
- 国军中校刘占炎带领挖掘
- 《明史卷一百十六 列传第四 诸王一》:「以海转徙台州,张国维等迎居于绍兴,号鲁监国。顺治三年六月,大兵克绍兴,以海遁入海。久之,居金门,郑成功礼待颇恭。既而懈,以海不能平,将往南澳。成功使人沉之海中。」
- . [2011-03-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1-29).
- 金门公祭鲁王402周年冥诞祭 见证金门战地历史文化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yamNews蕃新闻,2007年6月19日
- . www.ettoday.net. [2021-08-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29) (中文(繁体)).
- . 台湾英文新闻. [2021-08-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29).
- 明清金门城遗迹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国家文化资产网,2022-11-4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