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园围

香园围(英语:,又名香橼围(跟据1866年5月之《新安县全图》),位于香港北区打鼓岭,地处香港的最北端,分为上香园下香园

香园围4-5号及更楼

名称来源

康熙年间复界后,万氏认为新安莲塘人口繁衍,决定南迁到该处开村,同时在村后近山边位置的风水林大量种植樟树牙香树,「香园」名称可能因此而来。《新安县志》中是没有载录该处,直到1866年的《新安县全图》才有记载「香椽围」(正字为「香橼围」)。而1898年《展拓界址专条》签订同年港府辅政司骆克报告纪录该村名为「香缘围」,有120名本地人居住。相信「椽」与「缘」都是「园」的同音字。[1]

历史

香园围是一条村落,曾属新安县五都,万氏由深圳莲塘迁到香园围及附近的莲塘定居。经济活动主要是种植蔬菜,收成主要运到上水墟出售。在19世纪末,不少村民远赴中美洲巴拿马牙买加等地从商,不少人赚钱后汇款回乡建设新屋。现时居民以老人家为主,只有小部分是年轻人,他们都是到市区工作。由于香园围位于禁区内,没有大规模发展,因此使不少清末民初建筑仍保留至今。

香园围曾经是边境禁区,到2005年特区政府施政报告建议缩减边境禁区,被列为第三阶段的边境禁区缩减范围。到2016年1月4日才得以解除。

现时部分具历史价值建筑已被古物古迹办事处评级,详情如下:

建筑物名称 历史评级 落成年份 补充数据
香园围1A、1、1B、2及3 号
一级历史建筑
1928年典型清代本地建筑,两排两层高的房屋以青砖建成,墙角及门框使用了大理石加强保护抵抗碰撞。屋檐下的雕带雕刻了花、鸟及植物的图案。部份房屋仍保留铁制趟笼及木制栏闸,进入大门后就是客厅,客厅两旁另有两间房间。
香园围4、5号典型清代本地建筑,并建有更楼。
香园围4号更楼更楼设有枪眼,以抵御入侵者。
香园围76至86号1930年代初典型清代本地建筑

交通

区议会议席分布

由于香园围人口不足以成为一个区议会选区,所以往往跟邻近的打鼓岭坪𪨶等乡村范围划为同一个选区。

年度/范围2000-20032004-20072008-20112012-20152016-20192020-2023
整个香园围
沙打选区

参见

参考来源

  1. . 明报. 2020-02-16 [2020-02-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17).

外部链接

维基共享资源上的相关多媒体资源:香园围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