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旗
头旗为寺庙庙宇或阵头中前方领头队伍所持标有此团体名称之旗帜,作为开路及除煞使用。
台湾庙宇民间信仰每年办理的遶境队伍、文武阵头及艺阁等,用以彰显各社团之特色及印象,会以头旗作为各社团的象征,仅于庙会活动中出现。其制作工法多样,融合传统刺绣与打锡工艺制作。
历史
「旗」名词一说,最早始于战国时代周礼提及,作为标志及号令用,象征着用户之身份并易于辨别。头旗为寺庙庙宇或阵头中前方领头队伍所持标有此团体名称之旗帜,作为开路及除煞使用。有关头旗的缘起有以下三种:皇帝仪仗、古代军队旗帜、祭祖传统[1]:13。
形式种类
头旗结构
头旗是由旗面、旗杆和旗头组合而成。除了头旗头会有锡制的立体结构,头旗心、边和流苏三样所组成的旗面则以平面结构为主[1]:84。
制作技法
旗面图样主要以刺绣技法呈现。不同的庙宇、团体都有对应的刺绣图案,有些传统庙宇会委以绣庄绣制旗面。精致的刺绣手法表现下为庙会活动中所展现的大幅艺术品。旗面上的刺绣图案代表头旗对于庙宇的重要性,不仅是保存传统,更是展现庙宇的荣耀[1]:90;例如白沙屯妈祖的头旗上绣上「白沙屯拱天宫天上圣母」字样作为该庙宇的辨别字样[2]。
参考来源
- 郑, 诒文. . 台南地区寺庙头旗之研究.
- . 国家文化记忆库. [2022-1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17).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