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荃桥

青荃桥英语:),亦称青衣北桥英语:),是一条位于香港的跨海大桥,顾名思义,大桥连接青衣岛荃湾,大桥的正式道路名称为青荃路英语:),跨越蓝巴勒海峡,为双线双程分隔道路,净高度为17米[5],曾为全港最长跨海大桥[6]。由于此桥位于青衣岛第一条跨海桥青衣大桥的北面,故也称为青衣北桥[7]。青荃桥在青衣的一面连接担杆山交汇处,通往青衣北岸公路,而荃湾一面则连接到荃青交汇处,通往荃湾路德士古道等道路。此桥亦是新界的士可途经道路之一[8]。大桥车速原为每小时50公里,现已放宽为每小时70公里[9]

青荃桥
青衣岛摄青荃桥全景,远望荃湾葵涌一带
22°21′36″N 114°6′37″E
承载双向四行车线
跨越蓝巴勒海峡
地点 香港荃湾区荃湾葵青区青衣岛
官方名称青荃路
其他名称青衣北桥
设计参数
全长1.5公里[注 1]
14.6米[注 2]
最大跨度160米[1]
桥下净空17米
历史
设计单位斯科特·威尔逊集团
施工单位前田建设
开工日1984年9月24日
开通日1987年12月10日
统计
日交通量2021年:34780车辆架次[4]
通行费免费
地图

青荃路(2016年)
青荃路地图,走线以红色表示。
道路长度1.5(0.93英里)
车速限制70公里每小时
4线双程(每个方向2线)
收费免费
地点香港新界西
起点葵青区青衣
终点荃湾区荃湾
建造
动工日期1984年9月24日
通车1987年12月10日

简介

青荃桥夜景

青荃桥为一条全长1.5公里[注 1],宽14.6米[注 2],高度为17米[5],最大跨度为160米的高架道路[1],能容纳4线双程的行车线,而行车线两侧各有一条行人路[11],车速为每小时70公里[9]

大桥总造价为两亿港元[3],由史葛惠柳新设计,并交由前田建设建造[12]。由于容量较青衣大桥高,亦直接连接到荃青交汇处,可经荃湾路通往九龙或经德士古道通往城门隧道前往沙田,因此北桥开通后,原有的青衣大桥的交通压力得以减低[13]

历史

青衣大桥于1974年通车后,由于只有双线行车的大桥是青衣岛唯一对外联系的道路,适逢岛上正大兴土木发展成青衣新市镇,故汽车流量已迅速饱和,经常出现挤塞情况,当发生意外时更往往令整个青衣岛交通瘫痪[14],因此港英政府早于1981年荃湾路首阶段通车时,已有兴建第二条行车桥梁连接荃湾和青衣岛的构想。[15]

此桥建筑工程于1983年9月敲定[16],当时大桥名称拟定为「青衣北桥」,估计的造价为3亿元[7],经拓展署批出合约后,于1984年9月24日正式展开[17],造价下调为2亿元[3]

在1987年,葵青区议会曾讨论有关此桥的命名,建议以「尤德爵士纪念大桥」来命名此桥[18]。大桥其后正名为「青荃桥」,于1987年12月10日由港督卫奕信主持激活仪式[19],并于翌日下午5时正式开放通车[20]。大桥通车后,九龙巴士41M线九龙巴士43B线成为首批使用此桥的公共交通路线[21]。大桥的通车更令往返荃湾码头青衣码头渡轮的客量大减,最终在大桥通车后不足一年便停止服务[22]

2002年2月1日,青衣北岸公路通车,青衣及荃湾的车辆,可以直接取道青荃桥来往青屿干线[23]

走线

全长1.5公里的青荃桥[注 1]始于荃青交汇处,向西延伸600米后便会到离开荃湾区范围,到达蓝巴勒海峡,跨海的路段长约300米,然后便会到达青衣岛,跨越青衣海滨公园上方,并在机场快线青衣站北面掠过,再跨越青敬路上方后,在担杆山交汇处作结。[2]

主要交汇处

位置 距离(公里)[2] 目的地[2] 附注
荃湾 0.0 德士古道 5号干线荃湾路
荃青交汇处
回旋处。5号干线西行往 9号干线屯门公路,东行往葵涌道
0.28 德士古道天桥 可通往石岗 城门隧道
青衣 1.0 青衣站停车场/上落客区 只限由西行驶出
1.2 青衣北岸公路 青马管制区范围,可通往樟树头 青衣西北交汇处
1.5 担杆山路青敬路、青衣北岸公路、枫树窝路
担杆山交汇处
回旋处

现况

年平均每日流量

在2021年,青荃路自荃青交汇处至杆山交汇处的路段(即青荃桥的路段)的年平均每日交通流量()为34,780车辆架次,而全段青荃桥皆被香港运输署界定为「区域干路」()。[4]

隔音屏障加建工程

在未有兴建隔音屏障前,青衣长安邨和荃湾海滨花园合共约2000个住宅持续受到来自此桥高达79分贝的交通噪音影响[24]。因此政府早于2002年4月计划在青荃桥展开加设隔音屏障的工程,并预计于2007年12月竣工。但直至2004年6月,当局仍在检讨工程的动工及完工日期[25]

政府其后在2006年6月1日就隔音屏障工程刊宪[26],并于2007年2月26日将项目交由立法会环境事务委员会审议[24]路政署再于2007年9月28日就隔音屏障工程刊宪招标承投,并预计于同年12月动工[27][28],但工程最后延至2008年1月动工,并于2010年10月竣工,工程费用为1.73亿港元[29]。当局估计工程完成后,隔音屏障可为长安邨海滨花园的居民减少来自此桥的交通噪音约1至21分贝[24]

行人信道

青荃桥上的行人路

青荃桥是香港仅有四条能让行人步行的跨海大桥之一[注 3],四条行车线左右两旁各有一条行人道,因此吸引了一些荃湾和青衣的居民经此桥步行往返两地[11]。可是大桥车流量高,产生噪音和污染,加上大桥的栏杆有1.5米高,而桥梁主跨道部分更加上1.6米高的铁网围栏,行在桥上视觉全被围栏挡着,难以欣赏风景或拍照。香港理工大学土木及环境工程系副教授熊永达指出,天桥上建上高的围栏令行人仿佛在监狱内行走,显得不安心[30]。再者大桥两端的入口隐蔽,尤其是长安邨安潮楼附近的入口楼梯被垃圾房挡在后面,令行人平日难以发现,减少市民使用北桥步行的意欲[30]

荃湾区议会曾讨论有关此桥行人路与青衣站之间的行人连接路工程,该工程原本预计于2012年完工,但当时有葵青区议员建议在行人信道中加设无障碍信道,使有关工程需要延至2014年8月1日开始动工[31],并于2016年10月3日开放予公众使用[32]。葵青区安灏区前区议员谭惠珍指,在连接路落成之前,如从荃湾途经青荃桥步行前往青衣,要先绕路才能到达青衣城,新入口开通后,令行人步行往返北桥更为清晰方便[30]

政府亦通过「人人畅道通行计划」,建议为青荃桥的高架行人道提供无障碍设施,包括分别在近青衣海滨公园及近永顺街的位置各建一部升降机,并于2016年5月20日就建议刊宪[33]。不过有网民认为青衣北桥平日人流甚少,兴建升降机之举是浪费资源[30]。2021年11月10日,青衣海滨公园一边的升降几率先激活[34],而永顺街一边的升降机亦于2022年1月激活[35]

未来发展

香港政府曾计划进行「荃湾绕道、扩阔荃青交汇处与葵青交汇处一段荃湾路、以及相关路口改善工程」[36][37],其中会在青荃路东行近荃青交汇处兴建新的连接路连接荃湾路南行,届时车辆由青衣往荃湾路南行及九龙将无需绕经桥下的回旋处,减少受交通挤塞的影响[38]。惟由于荃湾路于2006年至2012年之间的车流量下降25%,土木工程拓展署于2013年决定搁置扩建工程[39]

2021年2月,路政署向葵青区议会提交荃青交汇处改善工程文档,建议从杨屋道右转、葵福路左转及德士古道地面路段往青衣方向兴建一条单向引道接驳至断桥位,以方便车辆直接驶上青荃桥,减少荃青交汇处车流[40]

相关条目

注释

  1. 英国土木工程师学会指出大桥长度为1.015公里[1],但无论是根据Google地图的数据[2],还是《大公报》在1984年9月13日的报导中,皆指大桥长度为1.5公里[3]
  2. 工商日报》在1983年9月14日的报导中,指大桥两个方向的宽度各为7.3米[10],因此总宽度应为14.6米。
  3. 另外三条为青衣大桥鸭脷洲大桥将军澳跨湾连接路[30]

参考数据

  1. Denton-Cox, R.A.; Weir, K.L. . Proceedings of the Institution of Civil Engineers. June 1989, 86 (3): 471–489.
  2. Google Inc. (地图). Google Inc. 2020-05-08 [2020-05-08].
  3. . 大公报. 1984-09-13 (中文(香港)).
  4. (PDF) (报告). 运输署: C-22. 2022 [2022-10-25].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2-10-12) (英语).
  5. (PDF). 香港海事处. [2020-05-07].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8-10-25).
  6. . 华侨日报. 1987-12-07 (中文(香港)).
  7. . 大公报. 1983-09-14 (中文(香港)).
  8. . 电子版香港法例. 2019-12-30 [2020-05-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18).
  9. . 苹果日报. 2004-02-25 [2020-05-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19).
  10. . 香港工商日报. 1983-09-14 (中文(香港)).
  11. 吕嘉丽. . 香港01. 2016-11-23 [2020-11-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19).
  12. 郑宝鸿. . 香港: 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 : 28. ISBN 9789620418938.
  13. .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2020-05-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6-24).
  14. . 大公报. 1981-06-17 (中文(香港)).
  15. . 工商晚报. 1983-09-14 (中文(香港)).
  16. McKenna, B.R.; Palmer, G. . Proceedings of the Institution of Civil Engineers. June 1989, 86 (3): 491–511.
  17. . 大公报. 1987-01-09 (中文(香港)).
  18. . 华侨日报. 1987-12-10 (中文(香港)).
  19. . 大公报. 1987-12-07 (中文(香港)).
  20. . 华侨日报. 1988-02-12 (中文(香港)).
  21. . 华侨日报. 1988-08-24 (中文(香港)).
  22. . 苹果日报 (Hong Kong). 2002-02-02 [2020-05-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6-02).
  23. (PDF). 讨论文档第CB(1) 972/06-07(03)号. 2007-02-26 [2020-05-24].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9-10-30).
  24. . 香港政府新闻公报. 2004-12-01 [2020-05-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1-04).
  25. (PDF).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宪报第10卷第24期. 2006-06-01 [2020-05-12].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0-11-19).
  26. (PDF).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宪报第11卷第39期. 2007-09-28 [2020-05-14].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0-11-19).
  27. . 香港政府新闻公报. 2007-09-28 [2020-05-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02).
  28. . 路政署. [2020-05-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0-09).
  29. 吕嘉丽. . 香港01. 2016-11-26 [2020-11-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19).
  30. (PDF). 2014-10-16 [2020-05-18].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0-11-19).
  31. (PDF). 葵青区议会规划及地区设施管理文档第45/I/2016/号: 12. 2016-10-18 [2020-05-18].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0-11-19).
  32. (PDF).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宪报第20卷第20期. 2016-05-20 [2020-05-17].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8-10-27).
  33. . [2022-02-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12).
  34. . 坚毅忍者障残人士国际互助协会. [2023-01-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03) (中文(香港)).
  35. . 土木工程拓展署. [2020-05-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0-17).
  36. (PDF). 土木工程拓展署. [2011-05-01].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4-10-17).
  37. (PDF). 土木工程拓展署. [2011-05-01].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6-01-01).
  38. 郑治祖. . 文汇报. 2013-07-01 [2020-05-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7-07).
  39. (PDF) (报告). 葵青区议会. 2021 [2021-02-19]. 2/D/2021.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1-03-02).

外部链接

维基共享资源上的相关多媒体资源:青荃桥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