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河话

陆河话客家语的一种方言,在中国汉语分类属于客家语海陆片[1]。主要使用于广东省汕尾市陆河县一带,以县城河田镇的陆河话为代表音。

陆河话/陆河客家话
Liu̍k-hò Hak-kâ-fa
母语国家和地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
区域广东省汕尾市陆河县
语系
汉藏语系
官方地位
作为官方语言
管理机构
语言代码
ISO 639-3

概况

陆河县位于广东省汕尾市,位居揭阳、汕尾和惠州三市的交接处。全县通行客家语,另外有闽语分布在少数村庄。

陆河客家语可分为两片:

  1. 河田片:县城河田及其北部和东南部的螺溪、水唇、东坑、上护五个镇。口音较厚重,词汇较受邻近客家县影响。
  2. 新田片:西南部的南万、新田、河口等三个镇。 口音较尖轻,词汇较受汕尾市闽南语影响。

另外,陆河还有被称为“漳州话”的漳州客家语。人口约一万人,多数分布在陆河县的河田镇圳口管区的田尾、楼下、仓背三个自然村,浦上寨村和螺溪镇的汤子里、径子弯和南万镇的梅角。还有一部分居住在陆丰县后陂想的上陂、下陂、后陂、潭、寨子和角坑。[2] “漳州话”的语音和当地客语有差别,但和惠东的平婆话和揭西的漳州话却非常相似。他们都是在比较早期从福建省漳州市的客家聚集地移居来的。[3]

陆河、海丰、陆丰的客家人在外地有不少移民,主要分布在台湾、印尼、马来西亚。其中台湾客家语海陆腔和陆河话语音系统基本一致。[4][5]

音韵系统

以下为河田镇的陆河话为代表音系。[6]

声母

陆河话总共有21个声母(包括零声母,/ŋ/逢细音会变成/ɲ/)。

p 巴布百pʰ 爬步泼m 马蚊麦f 方虎或v 蛙闻滑
t 知东得tʰ 天第笛n 拿怒捏l 礼龙律 
ts 精酒卒tsʰ 粗娶切s 苏产息  
tʃ 章猪质tʃʰ 唱找直ʃ 水社石 ʒ腰夜药
k 家贵骨kʰ 穷跪极ŋ 惹岸热h 戏好歇Ǿ 安恩恶

韵母

陆河话总共有63个韵母(包括自成韵母的/m ŋ/)。

ɿ 资醋士a 蛙把画o 窝朵贺e 嘶齐洗i 美堤去u 猪竖故
ai 该宰败au 毛牢傲eu 沟某后ua 瓜寡挂ia 斜写夜
io 靴哟茄uo 果过卧oi 灰财盖iu 须徐旧ui 飞雷桂
iɤu 举语鱼iau 标小轿uai 乖拐快ioi 艾锐饥(白读)
am 担凡站iam 添检念im 林枕任iem 森参
an 间蛮唤uan 关顽玩in 兵邻庆un 分顿滚iun 军群近
on 山短看ion 软权建uon 官宽赶en 天连恨ien 轩贤现uen 耿炯
aŋ 冷顶郑iaŋ 星颈命ɔŋ 帮床唱iɔŋ 抢网匠uɔŋ 光矿狂
uŋ 东肿同iuŋ 宫穷供ŋ 五嗯
ap 答合法iap 接猎业ip 粒执入ep 撮涩
at 八达舌uat 刮括it 笔吉直et 北铁杰ot 袜割辣
iet 血穴歇uet 国或惑ut 屑出物iut 屈郁
ak 脉客炙iak 壁锡劈ɔk 博索学iɔk 雀却若
uɔk 郭镬uk 木竹族iuk 菊肉绿

声调

陆河话总共有7个声调,其中平声去声入声分阴阳、上声不分阴阳。

声调调值例字
阴平53高开
阳平55人龙
上声213古草
阴去31菜气
阳去22谢病
阴入34百铁
阳入54局读

声母

  1. 古全浊声母不论古四声,今逢塞音、塞擦音一般读送气清音。
  2. 部分非组字在口语白读层保留古“重唇”音 [p pʰ m]。
  3. 古晓匣母合口字读[f v]。
  4. 古见组细音字今仍读舌根音和喉音[k kʰ h]。
  5. 古影、喻母字读[ʒ]。
  6. 古精组、庄组及知组二等字与古章组、知组三等字分立,前者读[ts tsʰ s],后者读[tʃ tʃʰ ʃ]。

韵母

  1. 没有撮口呼韵母。
  2. “窗双”(江摄)与“聪松”(通摄)合流。
  3. 有一批以[o](或[ɔ])为主元音的韵母。
  4. 梗摄字多数有文白两读。
  5. 鼻/塞辅音韵尾[-m -n -ŋ]和[-p -t -k]配搭整齐。
  6. 遇合口三庄组字今读[o]韵。
  7. 蟹摄合口一等“灰贿队”韵和止摄合口三等“微尾未”韵逢唇音声母对[ui]。
  8. 流开一和流开三庄组字读[eu]。
  9. 止摄开口知精组有两套元音[ɿ]和[i],前者只拼[ts tsʰ s],后者只拼[tʃ tʃʰ ʃ]。
  10. 深臻摄字分别读im/ip(针深/十湿)和in/it(真陈/质实)。

声调

  1. 古上声全浊和次浊字有相当一部分读成阴平调。
  2. 去声分阴阳。

注释

  1. 张振兴. .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12: 116–124 [2014-12-31]. ISBN 710007054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1-01) (中文). 三、海陆片...广东省:海丰县(部分说闽语乡镇除外)、陆丰市(部分说闽语乡镇除外)、陆河县...
  2. 潘家懿. . 北京: 《方言》. 2010: 211–217 [2015-10-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09) (中文).
  3. 潘家懿. . 广州: 惠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 [2015-10-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2-27) (中文).
  4. 潘家懿. . 广东: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0: 86–93 [2015-10-03] (中文).
  5. 张为闵. . 台湾: 国立新竹教育大学. 2008 [2015-10-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04) (中文).
  6. 苏媺祺. . 台湾: 国立中央大学. 2010 [2015-10-03] (中文).

参考

  1. 张振兴 主编 《中国语言地图集》第二版,商务印书馆,2012
  2. 苏媺祺 《陆河客家话研究》,国立中央大学,2011年
  3. 潘家懿 《海陆客家话与台湾“海陆客”》,汕头大学学报,2000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