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惟治

钱惟治(949年—1014年,字世和[2],好学喜藏书,擅长书法,尤以草隶二体称绝,宋太宗称其书法为诸钱之首。[3] 中国五代十国时代人物,吴越忠逊王钱弘倧的长子。北宋镇国军节度使特进检校太师,追封彭城郡王[4]

彭城郡王 钱惟治
吴越 王子
北宋 追封 彭城郡王
北宋 镇国军节度使特进检校太师[1]
国家吴越北宋
时代五代末北宋初
主君宋太祖宋太宗宋真宗
钱姓
惟治
世和
族裔汉族
籍贯杭州钱塘(今浙江杭州
出生后汉干祐二年(949年
逝世北宋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
66岁

生平

钱弘倧被迁到东府越州时,钱惟治出生,钱惟治被过继给了钱俶。钱惟治好读书,八岁为两浙衙内诸军指挥使,判军粮营田事,德化军使,检校太保台州团练使。干德四年宋朝授他为宁远军节度使,检校太尉,和世子钱惟濬一日授节。宋朝伐江南南唐,他随钱俶克常州,因功改为奉国军节度使。钱惟治入宋朝贡宋太祖赐衣。宋太宗即位,进检校太尉

钱俶纳土归宋,钱惟治留守杭州,改镇国军节度使雍熙年间从征辽国,镇真定府。钱俶的儿子钱惟濬荒唐,钱俶死时,王妃把符钥都给了钱惟治。钱俶死后,起复加检校太师。后来因为家奴犯罪,被贬为右监门卫上将军。到了晚年逐渐贫困,而宋真宗怜悯其贫困,故特地将惟治转任为右武卫上将军,并每月俸禄十万钱,累加至左骁卫上将军、左神武统军。[5]

去世时六十六岁。葬在洛阳邙山。擅长草书隶书,被宋太宗、宋真宗父子称道。妻子祁国夫人元氏,瑯琊郡夫人水丘氏。其子钱丕

家庭

参考文献

  1. 〈北宋前吴越王钱俶墓志铭并序〉:「次镇国军节度使、特进、检校太师惟治,发挥符采,含吐英华。殿大邦于双油,广崇教于三戟。」
  2. 十国春秋》:「惟治字世和。本忠逊王长子,忠逊王初迁于东府,而惟治生,忠懿王酷爱之,养为己子。幼好读书……」
  3. 十国春秋》:「惟治草隶擅绝,尤好二王书,每曰:『心能御手,手能御笔,则法在其中矣。』常以钟繇、王羲之、唐玄宗墨迹,凡七轴,装潢为献。太宗常与翰林贺丕显评惟治书,曰:『诸钱皆效浙僧亚栖之迹,故笔无骨,独惟治工耳。』……惟治好学,家聚法帖图书万余卷,多异本,生平慕皮、陆为诗,有集十卷,又有宝子垂绶连环诗,〈回文诗也,宝子即香炉。〉世多称之。书迹恒为人藏弆。」
  4. 十国春秋》:「卒,年六十六,赠太师,追封彭城郡王,葬洛县邙山先王之茔。」
  5. 十国春秋》:「晚年赀用颇竭,真宗怜其贫,特转右武卫上将军,月给奉十万,累加左骁卫上将军、左神武统军。」
  6. 柳立言,〈北宋吴越钱氏婚宦论述〉,收入《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台北:中央研究院,1994年),页910。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