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宗

宋太宗赵炅(939年11月20日—997年5月8日)廷宜,本名赵匡义(《宋史》作匡乂[2],其兄长赵匡胤登基后为避讳,受赐名赵光义,登基后为了避免社会上避讳过于扰民,自改名为罕用字「炅」[3]赵弘殷第三子,是北宋开国君主宋太祖赵匡胤的胞弟。中国宋朝(北宋)第2位皇帝(976年-997年在位),在位21年,享年57岁。

宋太宗
宋太宗
宋太宗肖像
宋朝(北宋)第2位皇帝
统治976年11月14日-997年5月8日(20年175天) [1]
前任宋太祖赵匡胤
继任宋真宗赵恒
出生(939-11-20)939年11月20日
后晋天福四年十月初七日
东京(今河南开封
逝世997年5月8日(997岁—05—08)(57岁)
至道三年三月二十九日
安葬
年号
太平兴国:976年11月14日-984年11月23日
雍熙:984年11月23日-987年12月31日
端拱:988年1月1日-989年12月31日
淳化:990年1月1日-994年12月31日
至道:995年1月1日-997年5月8日
谥号
神功圣德文武皇帝(初谥)
至仁应道神功圣德文武睿烈大明广孝皇帝(真宗年间加谥)
庙号
太宗
政权宋朝北宋)
父亲宣祖昭武皇帝赵弘殷
母亲昭宪太后杜氏

赵匡胤去世后,赵光义继位,是为宋太宗。其继位充满争议,有「金匮之盟」为兄终弟及提供合法性依据;亦有说其弑兄篡位,即民间流传的「烛影斧声」。太宗即位后,赵匡胤之子赵德昭被太宗逼迫自尽,赵德芳则「离奇病死」。

宋太宗于太平兴国三年(978年)先后迫使平海军吴越纳土归降;之后又灭亡五代十国最后一个割据政权北汉,结束北宋统一战争。次年(979年)宋太宗赵光义移师幽州,试图一举收复燕云十六州,在高粱河(今北京西直门外)展开激战,宋军大败,宋太宗被耶律休哥射伤大腿,连中两箭,乘驴车逃走,所有副官、随从、宦官、宫女被俘[4][5],宋太宗的死因是箭伤复发。

宋太宗文治有为,但不善武功。他两度伐失败。980年又试图兼并交趾但惨败,使交趾越南)最终得以保持独立地位。

人物生平

后晋天福四年十月七日(939年11月20日)生于开封府(河南开封)浚仪崇德坊护圣营官舍[6],为干明节,后改为寿宁节,初名匡乂建隆元年(960年)二月,赐名光义,为殿前司都虞候、领睦州防御使。八月,领泰宁军节度使。

开封府尹

赵光义于二年(961年)七月,兼开封府尹,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至开宝九年(976年)十月登基后离任,主政天府十五年,治绩斐然。是任职最长的开封府尹,这为他取得帝位打下基础。干德二年(964年)六月,兼中书令。开宝六年(973年)七月,封晋王。

即位争议

有野史[7]记载认为宋太宗即位之事甚为蹊跷,有弑兄谋朝篡位之嫌,即「烛影斧声」之疑案。

一般来说,新皇帝在先帝驾崩后翌年改元。宋太宗的改元时间是继位当年的农历十二月[8],当时距离农历新的一年已经只剩下几天而已。这一点为后人所诟病,也为即位争议留下了另一个颇具争议性的口实。

为确保政权合法性,太宗抛出其母杜太后遗命之说,即「金匮之盟」。在建隆二年(西元961年),即太祖即位的第二年,皇太后杜氏临终前,告诫太祖前朝后周之所以灭亡,是因为继位的君主过于年幼。若要常保大宋江山,必须要兄终弟及,传位给年长的皇室成员当天子太祖死后先传其弟光义,再传弟光美(后改名为廷美),等到皇兄的儿子成人,再由皇弟传回给皇兄的儿子,即太祖次子赵德昭赵普入宫记录遗命,这份遗书藏于金匮中,因此名为金匮之盟[9]

然而,太宗在位期间逼死太祖之子德昭,赵德芳暴毙,太宗又贬黜其弟廷美到房州,两年后赵廷美死于谪所。1940年代邓广铭、张荫麟等论证金匮之盟为虚构,影响至今:皇太后杜氏去世之时,太祖年仅三十四岁,正值壮年,根本不会联想到死亡;退一步说,就算太祖立刻死亡,而其次子赵德昭当时已十一岁,离束发已不远(古人十五岁束发,即脱离儿童期,可以独立行事),根本不会出现如周世宗遗下七岁孤儿的局面,而且后来太祖五十岁驾崩时,赵德昭已经二十六岁,故伪造说成为最普遍的说法。但近年也有学者质疑伪造说,如施秀娥、王育济、何冠环。

太宗登基以后,“太祖之后当再有天下”之说一直不断,至靖康之变后,宋钦宗之弟康王赵构自立于江南,是为宋高宗。当时普遍有种传说,说因为太宗登基不明不白,所以才会让后代失去半壁江山,后又有孟太后宋太祖托梦一说,加上高宗无子,最终1162年传位给赵德芳之后代宋孝宗[10],宋朝在太宗一脉统治186年后,再回到太祖一脉。

治国理政

开宝九年(976年)十二月,即皇帝位。太平兴国二年(977年)二月,改名。太宗稳固帝位后,继续统一事业。其后割据福建陈洪进,割据吴越钱氏相继归降。太宗遣大将潘美挥师北上围攻北汉都城太原,击退辽国援兵,灭亡北汉,终于结束了安史之乱后近二百年藩镇割据的局面[11]

太平兴国四年(979年)五月,太宗不顾众臣反对,趁伐取北汉之势,从太原出发展开北伐。北伐初期一度收复河北易州涿州。太宗志得意满,下令围攻燕京,宋军与辽人在高粱河畔展开激战[12]。太宗亲临战场,结果受伤中箭,乘驴车仓惶撤离,北伐未果。

980年宋朝知邕州太常博士侯仁宝上奏宋太宗,请求趁交趾(越南丁朝内乱之机南下讨伐,恢复汉唐故疆,统一交趾越南)。宋太宗任命侯仁宝为交州陆路水路转运使;任命兰陵团练使孙全兴、漆作使郝守俊、鞍辔库使陈钦祚、左监门将军崔亮为兵马都部署;宁州刺史刘澄、军器库副使贾湜、供奉官阁门祗候王僎为兵马都部署,伺机进攻丁朝。但在981年白藤江之战中先胜后败,统一交趾(越南)的计划最终成为泡影,交趾(越南)得以保持独立地位。

雍熙三年(986年),太宗遣潘美、杨业田重进曹彬崔彦五位大将分东中西三路,以东路为主再行北伐。西路、中路军进军顺利,而主力东路军屡遭辽军挫败,粮道被切断,终未能与中西二路汇合,于岐沟关大败而溃。中、西二路亦只得南撤。西路主将杨业因掩护军民南撤被辽军俘虏,在狱中绝食三日而死。

太宗朝以亲信傅潜王超柴禹锡赵镕张逊杨守一弭德超等为禁军统帅,多庸碌之徒,临阵惧战。元人修《宋史》时称:“自柴禹锡而下,率因给事藩邸,以攀附致通显……故莫逃于龊龊之讥。”

几次边陲防线的失利、后方起义的爆发遏制了北宋进一步开辟疆土,太宗的施政也不得不转为重内虚外[11]。太宗本人附庸风雅喜好诗赋,政府也因此特别重视文化事业,宋朝重教之风因而展开。太宗喜好书法,善八分)、飞白等数种字体,尤其善书飞白体,宋朝的货币淳化元宝也是太宗亲自题写的[13]

海禁政策

太平兴国初,太宗规定私自与海外诸国贸易者,交易满一百钱以上判罪,十五贯以上就脸上刺字发配流放到海岛。[14]雍熙二年(985年),禁海贾[15]淳化五年(992年),重申其禁,并规定四贯以上判一年徒刑,二十贯脸上刺字发配当地充军[14]

晚年

太宗长子元佐因为同情赵廷美被废,另一子元僖暴死,最后襄王元侃被立为太子,改名[16]至道三年(997年),太宗崩,李皇后和宦官王继恩等企图立元佐为帝。时宰相吕端处置得当,赵恒顺利即位,庙号真宗。宋朝始步入安稳守成时期[17]

至道三年(997年),三月二十九日帝因箭疮旧疾崩于东京宫中之万岁殿,享年五十八岁,在位二十二年。皇太子赵恒登基为帝,是为宋真宗。群臣上尊谥曰神功圣德文武皇帝,庙号太宗。同年十月葬在永熙陵。[18]死后谥号「至仁应道神功圣德文武睿烈大明广孝皇帝」。宋太宗的后代为宋真宗宋高宗所有宋朝皇帝及宋宁宗初的宗室大臣赵汝愚

逸事典故

宋太宗好读书[19],「开卷有益」典故即来自他。王辟之的《渑水燕谈录》卷六:“太宗日阅《御览》三卷,因事有缺,暇日追补之,尝曰:开卷有益,朕不以为劳也。”

宋太宗曾对日本国王世系称赞,认为日本可以君王万世一系,不曾被其他家族改朝换代。官员子孙永享禄位,对比五代十国乱世不绝的中国,太宗发出感慨[20]

家族成员

祖先

先祖
 
 
 
 
 
 
 
 
 
 
 
 
 
 
 
 
 
 
高祖父:(追尊)僖祖文献皇帝赵朓
 
 
 
 
 
 
 
曾祖父:(追尊)顺祖惠元皇帝赵珽
 
 
 
 
 
 
 
 
 
 
 
高祖母:(追尊)文懿皇后崔氏
 
 
 
 
 
 
 
祖父:(追尊)翼祖简恭皇帝赵敬
 
 
 
 
 
 
 
 
 
 
 
 
 
 
外高祖父:桑实夫
 
 
 
 
 
 
 
曾祖母:(追尊)惠明皇后桑氏
 
 
 
 
 
 
 
 
 
 
 
父:(追尊)宣祖昭武皇帝赵弘殷
 
 
 
 
 
 
 
 
 
 
 
 
 
 
 
 
 
外曾祖父:刘昌
 
 
 
 
 
 
 
 
 
 
 
祖母:(追尊)简穆皇后刘氏
 
 
 
 
 
 
 
 
 
 
 
 
 
 
太宗广孝皇帝赵炅
 
 
 
 
 
 
 
 
 
 
 
 
 
 
 
 
 
 
 
 
外高祖父:杜蕴
 
 
 
 
 
 
 
外曾祖父:杜琬
 
 
 
 
 
 
 
 
 
 
 
外祖父:(追赠)太师杜爽
 
 
 
 
 
 
 
 
 
 
 
 
 
 
母:昭宪太后杜氏
 
 
 
 
 
 
 
 
 
 
 
 
 
 
 
 
 
外祖母:(追赠)太师夫人范氏
 
 
 
 
 
 
 
 
 
 
 
 
 

兄弟

  1. 大哥赵匡济
  2. 二哥赵匡胤(宋太祖)
  3. 四弟赵廷美
  4. 五弟赵匡赞

皇后

  1. 淑德皇后尹氏,太宗元配妻子,即位前去世,追尊皇后。
  2. 懿德皇后符氏,太宗继妻,后周大符皇后小符皇后之妹。太宗为晋王,符氏封越国夫人,太宗即位追尊皇后。
  3. 明德皇后李氏,太宗继妻,生赵元亿宋真宗即位后,尊李皇后为皇太后。
  4. 元德皇后李氏,太宗夫人,生汉王赵元佐宋真宗,真宗追尊。

妃嫔

  1. 贵妃孙氏,左金吾卫大将军孙守炜之女。太平兴国二年(977年)七月入宫,太平兴国三年(978年)进封为才人,又赐号贵妃,太平兴国八年(983年)九月去世[21]
  2. 贵妃臧氏(追赠),生扬国大长公主卫国大长公主
  3. 贵妃方氏(追赠),生荆国大长公主
  4. 德妃朱冲惠
  5. 德妃王氏,生周恭肃王赵元俨
  6. 贤妃高氏
  7. 贤妃邵昭明,太宗年间为女官,任尚宫、大监、知大内事。又升宫正、安国夫人。宋真宗又特设司宫令,追封贤妃。
  8. 太仪任氏,生商恭靖王赵元份,追封太仪。
  9. 淑仪李氏 ,淳化初年,为尚宫。淳化四年去世,追赠嫔位之一的昭仪。明道二年十二月,追赠淑容,庆历四年九月,追赠淑仪
  10. 淑仪吴氏

外妇

  1. 郑国夫人

  1. 汉恭宪王赵元佐,母元德皇后李氏
  2. 昭成太子赵元僖
  3. 宋真宗赵恒,母元德皇后李氏
  4. 商恭靖王赵元份,母太仪任氏
  5. 越文惠王赵元杰
  6. 镇恭懿王赵元偓
  7. 楚恭惠王赵元偁
  8. 周恭肃王赵元俨,母王德妃
  9. 崇王赵元亿

宋史[22]称太宗有七女,但未明确指出她们的生母和排行。另记元德皇后李氏所生两女早夭,其中是否有滕国公主,已无法考证。

  1. 滕国公主,早亡
  2. 徐国大长公主,下嫁左卫将军吴元扆
  3. 邠国大长公主,太平兴国七年出家为尼,号员明大师
  4. 扬国大长公主,母贵妃臧氏,下嫁左卫将军柴宗庆
  5. 雍国大长公主,下嫁右卫将军王贻永
  6. 卫国大长公主,母贵妃臧氏,出家
  7. 荆国大长公主,母贵妃方氏,下嫁附马都尉李遵勖

历史评价

元朝官修正史宋史脱脱等的评价是:“帝沈谋英断,慨然有削平天下之志。既即大位,陈洪进、钱俶相继纳土。未几,取太原,伐契丹,继有交州、西夏之役。干戈不息,天灾方行,俘馘日至,而民不知兵;水旱螟蝗,殆遍天下,而民不思乱。其故何也?帝以慈俭为宝,服浣濯之衣,毁奇巧之器,却女乐之献,悟畋游之非。绝远物,抑符瑞,闵农事,考治功。讲学以求多闻,不罪狂悖以劝谏士,哀矜恻怛,勤以自励,日晏忘食。”[23]

赵匡义对军事理论见解独到,他创建了参谋本部制度、阵图制度和军事学院体系,类似现代军队。同时确立了文官掌兵的军队国有化体制,宋朝开始逐渐形成现代化集团军编制,也和赵匡义有重大关系。但赵匡义对于战争本身不熟悉,也不懂兵法,指挥军队的能力十分薄弱,加上辽国立国早宋朝五十年,底蕴深厚,又有耶律斜轸等名将辅佐;宋辽数度交锋皆以惨败收场。

《宋史·太宗本纪》:“欲自焚以答天谴,欲尽除天下之赋以纾民力”,老百姓比肩接踵而至,请其“登禅”即位。“故帝之功德,炳焕史牒,号称贤君。若夫太祖之崩不逾年而改元,涪陵县公之贬死,武功王之自杀,宋后之不成丧,则后世不能无议论焉。《宋史纪事本末》记载宋太宗诏立太子后回宫途中,百姓都欢呼雀跃,欢呼“少年天子”,宋太宗听了很不高兴,召见宰相寇准说:“人心遽属太子,欲置我何地?”寇准向他道贺说:“此社稷之福也。”他转怒为喜请寇准喝酒,“极醉而罢”。[24]

鲍东里︰「太宗继之,太平天子。奈何嫂丧,不复成礼。背母负兄,杀侄贬弟。恭俭仁恕,亦不足纪。」(《史鉴节要便读》)

现代研究

传统说法认为赵匡胤家族为汉人,祖先来自涿郡。中华人民共和国学者丁建军、韩毅等支持这个说法[25]

授予官职

宰相

文艺形象

荧幕创作

名称导演饰赵光义首播
杨家将孙伟齐卡•库尔班1983年
封神劫华山赵国1983年
杨家将李添胜李龙基1985年
绝代双雄李致明陈天文1986年
杨家将张裕民、张绍林、高建国王光辉、杨素1991年
大宋王朝赵匡胤顾琴芳、王洪湛王鑫盛1995年
情剑山河潘文杰、张健伟、浦腾晋倪齐民1996年
寇老西儿俞钟仲星火1997年
杨门虎将梁德龙、刘峰、王鸣方舟波2004年
问君能有几多愁吴家骀吴樾2005年
少年杨家将卫翰韬,黄伟明,梁胜权,王少杰李解2006年
吴越钱王王亚楠,徐锦江,马苏,曹曦文谢君豪2006年
天机算徐遇安徐荣2007年
聪明小空空都晓、马庭俊王庆祥2012年
大宋传奇之赵匡胤高希希邵峰2015年
大宋宫词李少红涂们2021年

参考文献

  1. s:宋史/卷005 三月丁卯,占城国来贡。壬辰,不视朝。癸巳,追班于万岁殿,宣诏令皇太子柩前即位。是日崩,年五十九。在位二十二年,殡于殿之西阶。群臣上尊谥曰神功圣德文武皇帝,庙号太宗。十月己酉,葬永熙陵。
  2. 宋史·卷四 本纪第四 太宗一》“初名匡乂,改赐光义。”
  3. 宋史·卷四 本纪第四 太宗一》“庚子,帝改名炅。”
  4. 王铚《默记》,宋神宗「一日,语及北虏事,曰:『太宗自燕京城下军溃,北虏追之,仅得脱。凡行在服御宝器尽为所夺,从人宫嫔尽陷没。股上中两箭,岁岁必发,其弃天下竟以箭疮发。盖北虏乃不共戴天之仇,反捐金缯数十万以事之为叔父,为人子孙,当如是乎!』已而泣下久之,盖已有取北虏大志。」
  5. 《辽史》则称“宋主仅以身免,至涿州窃乘驴车遁去”。
  6. 《挥尘录》:“东京启圣院,本晋护圣营,以太宗诞圣之地,太平兴国六年建寺,雍熙三年寺成,赐名。”
  7. 文莹【北宋】. . [2018-09-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19). 是夕果晴,星斗明灿,上心方喜。俄而阴霾四起,天气陡变,雪雹骤降,移仗下阁。急传宫钥开端门,召开封王,即太宗也。延入大寝,酌酒对饮。宦官、宫妾悉屏之,但遥见烛影下,太宗时或避席,有不可胜之状。饮讫,禁漏三鼓,殿雪已数寸,帝引柱斧戳丑角反。雪,顾太宗曰:"好做,好做!"遂解带就寝,鼻息如雷霆。是夕,太宗留宿禁内,将五鼓,周庐者寂无所闻,帝已崩矣。太宗受遗诏于柩前即位。
  8. . [2018-09-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9-11).
  9. 《宋史·卷二百四十二 列传第一 后妃上》:建隆二年,太后不豫,太祖侍乐饵不离左右。疾亟,召赵普入受遗命。太后因问太祖曰:「汝知所以得天下乎?」太祖呜噎不能对。太后固问之,太祖曰:「臣所以得天下者,皆祖考及太后之积庆也。」太后曰:「不然,正由周世宗使幼儿主天下耳。使周氏有长君,天下岂为汝有乎?汝百岁后当传位于汝弟。四海至广,万几至众,能立长君,社稷之福也。」太祖顿首泣曰:「敢不如教。」太后顾谓赵普曰:「尔同记吾言,不可违也。」命普于榻前为约誓书,普于纸尾书「臣普书」。藏之金匮,命谨密宫人掌之。
  10. 《宋史·卷三十三 本纪第三十三 孝宗一》:及元懿太子薨,高宗未有后,而昭慈圣献皇后亦自江西还行在,后尝感异梦,密为高宗言之,高宗大寤。会右仆射范宗尹亦造膝以请,高宗曰:“太祖以神武定天下,子孙不得享之,遭时多艰,零落可悯。朕若不法仁宗,为天下计,何以慰在天之灵!”于是诏选太祖之后。同知枢密院事李回曰:“艺祖不以大位私其子,发于至诚。陛下为天下远虑,合于艺祖,可以昭格天命。”参知政事张守曰:“艺祖诸子,不闻失德,而传位太宗,过尧、舜远甚。”高宗曰:“此事不难行,朕于'伯'字行中选择,庶几昭穆顺序。”而上虞丞娄寅亮亦上书言:“昌陵之后,寂寥无闻,仅同民庶。艺祖在上,莫肯顾歆,此金人所以未悔祸也。望陛下于'伯'字行内选太祖诸孙有贤德者。”高宗读之,大感叹。绍兴二年五月,选帝育于禁中。
  11. .
  12. 黄仁宇. . 联经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 : 第157页. ISBN 957-08-1068-8 (中文(台湾)).
  13. 王明荪. . : 第13页.
  14. 《宋史·卷一百八十六》:太平兴国初,私与蕃国人贸易者,计直满百钱以上论罪,十五贯以上黥面流海岛,过此送阙下。淳化五年申其禁,至四贯以上徒一年,稍加至二十贯以上,黥面配本州为役兵。
  15. 《宋史·本纪第五》:己巳,禁海贾。
  16. 陈学霖. . : 第13页.
  17. 王明荪. . : 第15页.
  18. 陈霆:《雨山墨谈·卷十四》。梁启超撰《中国历史研究法》中肯定陈霆在《两山墨谈》考证宋太宗死于箭疮,“此实宋代一绝大事,后此澶渊之盟,变法之议,靖康之祸,皆与此有直接间接关系,此迹湮灭,则原因结果之系统率紊乱矣。”。
  19. 《宋史》卷三二载“辰巳间(午前八时)视事,既罢,即看书,深夜乃寝。五鼓(四时)而起,盛暑永昼未尝卧。”
  20. “《宋史》上闻其国王一姓传继,臣下皆世官,因叹息谓宰相曰:「此岛夷耳,乃世祚遐久,其臣亦继袭不绝,此盖古之道也。中国自唐季之乱,宇县分裂,梁、周五代享历尤促,大臣世胄,鲜能嗣续。朕虽德惭往圣,常夙夜寅畏,讲求治本,不敢暇逸。建无穷之业,垂可久之范,亦以为子孙之计,使大臣之后世袭禄位,此朕之心焉。”
  21. 宋会要辑稿
  22. 宋史·卷二百四十八·列传第七》
  23. . [2011-06-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0-19).
  24. . [2014-03-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5-31).
  25. . cpfd.cnki.com.cn. [2019-11-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21).

延伸阅读

[在维基数据]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宋史·卷004》,出自脱脱宋史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宋史/卷005》,出自脱脱宋史
维基共享资源阅览影像

外部链接

维基语录上的宋太宗语录
维基共享资源上的相关多媒体资源:宋太宗

参见

宋太宗
出生于:939年逝世于:997年
统治者头衔
前任:
宋太祖
赵匡胤
(兄)
宋朝皇帝
976年-997年
继任:
宋真宗
赵恒
(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