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逸人

钟逸人1921年12月17日—2023年3月19日),台湾台中市人,前「二七部队」队长、台湾作家,曾获第18届台湾文学家牛津奖巫永福文学奖、吴浊流文学奖

钟逸人
摄于2015年
性别
出生(1921-12-17)1921年12月17日
日治台湾台中州台中市干城町石头滩
逝世2023年3月19日2023-03-19(101岁92天)
台湾台中市北区中国医药大学附设医院
国籍 大日本帝国(1921年-1945年)
 中华民国(1945年-2023年)
别名钟天启(化名)
政党无党籍
经历
    • 大日本帝国陆军临时雇员
    • 大日本帝国陆军尉军嘱托
    • 新生活促进队队长
    • 三民主义青年团台中分团总务股股员
    • 吴凤乡乐野国小校长
    • 三民主义青年团嘉义分团组训股长
    • 《和平日报》嘉义总分社主任
    • 民主保卫队参谋
    • 二七部队部队长
    • 科泉金属公司代理厂长
    • U.M公司管理员
    • 北斗克罗列拉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常任董事、副总、厂长、总座、董座
代表作
    • 《辛酸六十年》狂风暴雨一小舟(上)
    • 《辛酸六十年》炼狱风云录(下)
    • 《火的刻痕》辛酸六十年(续)
    • 《此心不沉》陈纂地与二战末期台湾人医生

钟逸人认为「台湾人不是中国人」、「台湾要独立」、建国是要走入群众共同打拼,启蒙旁人台湾的历史与台湾人真实的身分,千万不要再迷迷糊糊听信「国民党文奸」的谣言。[1][2]他希望唤醒年轻一代对台湾历史的正确认知,以「生不为奴」的信念及共同的「国民意志」,让国际强权知道「我要创建主权独立的国家」。[3]

生平

早年

钟逸人,1921年生于台中大屯街石头滩,1929年入台中公学校(今忠孝国民小学),1934年获准参加「日本武德会少年剑友会」,1936年公学校毕业;放弃投考台中一中,由「武德会」的安藤范士推荐入台中青年学校。1937年投靠任职《台湾新民报》记者的四叔钟聪敏,学习《北京语的基础》,并涉猎《朝日时事》等书。1938年,钟逸人瞒着父亲赴日求学,考入丰岛商业学校(今丰岛学院高等学校)插班三年级,并于新东亚学校夜间部学习北京话。1941年,考上东京外语学校(今东京外国语大学)法语文学科。同年以涉嫌反日思想为由,被移送巢鸭监狱拘留,在狱中结识左翼报纸,《大和新闻》记者太田耕士及「第二横滨事件」主角吴普文,1942年获得不起诉处分释回,但仍被裁定保护管束及监视。

1943年,钟逸人因父病危未完成学位即返台,同年结识杨逵吴崇雄吴金灿周秀青何集淮卢伯毅施部生吕焕章等人。并协助三叔钟添登开设「筑后屋」,当起从军酒保商人,与日本陆、海军做粮秣副食供应业务。因为被日本政府怀疑有共产主义思想,钟逸人为避免特别高等警察之纠缠,设法遁入陆军经理部「加藤队」内,谋得「陆军雇员」一职,有军服及黄花部队别章。借职务之便,常到台北「文山茶行」与王添灯连温卿林日高王万得苏新等,倾向社会主义的人联系聊天,在台中则与谢雪红、杨逵、叶陶夫妇、二林洪挑医师等相熟。因工作绩效不错,擢升为「陆军嘱托」。[4]

1945年二战结束,钟逸人退伍后,同年任「新生活促进队」队长及「三民主义青年团」台中分团总务股股员,并参加「三青团」第一期干训班。1946年,因「壁报事件」与中国警察冲突,离开台中。到高雄分团时,认识了简吉吴新荣,经介绍认识台南县长袁国钦,以「钟天启」之名兼任阿里山乡乐野国小校长,与乡长高一生相熟。后被警方诱捕拘禁,报复「壁报事件」的殴警行为。释放后,经嘉义分团争取,被改派嘉义分团组训股长,同年5月,因杨逵之故,于《和平日报》嘉义总分社主任,一人兼三职,期间曾调查布袋事件举发虎尾区长陈幸西的不法事件,并报导新营事件

参与二七部队及入狱

1947年,钟逸人因披露检察单位与宪兵队长李士荣弊案,前后被宪、警、检单位拘捕三次。2月27日上午由「宪四团」释放回台中,当天傍晚台北发生缉烟血案,两天内波及全台湾,是为二二八事件。3月1日,钟逸人在台中市街头遇到杨逵,钟向杨探询,才知事件梗概,于是两人合议在台中召开市民大会,着手印制传单一万张往台中各乡镇发送。

3月2日,市民大会各方代表出席踊跃,选出谢雪红为大会主席。3月3日,钟逸人在台中师范学校号召部分师生成立「民主保卫队」,推吴振武为队长,自己则担任参谋,当晚队长吴振武失踪。3月4日,台湾各地「二二八处理委员会」多已成立,台中市各校学生,纷纷加入「民主保卫队」,并移师干城营区,成立「二七部队」,钟逸人任部队长,黄信卿为参谋长。「二七部队」成立后,各地「治安队」、「自卫队」、「高砂义勇队」等成员陆续加入。钟逸人高举「要求爱尔兰模式最高自治」旗帜开始建军、搜集武器、集成各地队伍,并游说仕绅。

国民政府自中国大陆增派援军,3月8日起从基隆及高雄登陆,开始大规模搜捕杀戮。「二七部队」恐台中成为战场波及市民,决定退守埔里。但埔里方面对谢雪红等人颇有顾虑,山地部落也因雾社事件阴影犹存,亦无意襄助。驻守在乌牛栏吊桥要冲的黄金岛所率民军,曾成功地狙击欲进袭谷口的国军,但旋被绕道包抄,谷口要道反受其制。「二七部队」因兵力差距过大及弹药用罄,只好分头疏散。

钟逸人后来潜至汐止,藏匿于友人李舜卿家,并订购一艘小机帆船,拟逃往日本。3月底,钟逸人三叔钟添登被捕,财产被搜括殆尽。4月23日,钟逸人遭蔡庆荣(投共后改名蔡子民)、许子哲出卖,被宪警逮捕,险遭杀害;因首谋谢雪红未逮捕归案,被留下当诱饵,保住一命,改由台湾高等法院判15年徒刑定谳。先后移送台北监狱台中监狱台南监狱、台北监狱、新店国防部军人监狱、绿岛新生训导营等处。到了1962年刑期届满,未经审判,即被移送小琉球的第三职训总队强迫劳改两年,前后总共入狱服刑17年。

获释生活

1964年2月6日,钟逸人获释,到彰化北斗投靠未婚妻,从此长住北斗,并与友人共同研发绿藻。1967年成立台湾首家绿藻公司「北斗克罗列拉工业企业社」,1970年改组为「北斗克罗列拉工业股份有限公司」,1975年产量达到世界第一。此时期钟逸人仍被特务监视,因此不敢对身边任何人发表政治看法。直到1980年,作家李乔为探访二二八史料访问钟逸人,李乔表示:「你就是历史的见证,不能不吭声」[5],此后,钟逸人开始动手书写回忆录。1985年,因克罗列拉公司财务等问题,钟逸人辞掉所有职务,仅任常务董事。1988年,回忆录《辛酸六十年》上册由林世煜自由时代出版社出版。

1991年,克罗列拉公司正式解散,钟逸人25年的生产事业告一段落,开始专心台湾问题;同年为许荣淑谢聪敏陈永兴彭百显许世楷廖永来等人助选,参与废除刑法100条运动。1993年11月,《辛酸六十年》添加订版上册由前卫出版社出版。1995年,《辛酸六十年》添加订版下册由前卫出版社出版,同年受邀赴日本演讲。2009年,《辛酸六十年》续篇《火的刻痕》出版。2011年,撰写陈篡地传记《此心不沉》期间,罹患大肠癌,经历多次大手术,奇迹痊愈。[6]2014年,《此心不沉》出版,同年钟逸人获颁第18届台湾文学家牛津奖[7]真理大学并举办「钟逸人文学学术研讨会」探讨其文学成就。2015年,获颁巫永福文学奖吴浊流文学奖[8]。2017年荣获北美洲台湾人教授协会第3届「廖述宗教授纪念奖」,于同年赴美国领奖。

2023年1月14日因肺积水住院,3月19日晚间在睡梦中与世长辞,享嵩寿103岁。[9]

轶事

  • 1980年代,作家李乔鼓励钟逸人撰写回忆录,表示「能活到今天是上帝要你记下这段历史,不然的话你凭什么活到今天?」为了强迫钟逸人将记忆留下,斯文的李乔不惜手脚相向,钟逸人也不甘示弱回手,两个五六十岁的老人打成一团,钟逸人才终于妥协,动手撰写日后三大册的《辛酸六十年》。[10]

著作

  • 《辛酸六十年》(台北:自由时代出版社,1988年6月初版)
  • 《辛酸六十年(上)》(台北:前卫出版社,1993年11月添加订版第一刷)
  • 《辛酸六十年(下)》(台北:前卫出版社,1995年添加订版第一刷)
  • 《火的刻痕:辛酸六十年(续)》(台北:前卫出版社,2009)
  • 《此心不沉:陈篡地与二战末期台湾人医生》(台北:玉山社,2014)

参考文献

  1. 重现二七部队座谈会 为自由而战的台湾魂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台湾教会公报, 2016-03-11
  2. 二七部队部队长钟逸人前辈参访台湾圣山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台湾大地文教基金会, 2013-10-15
  3. 书写二战往事 93岁钟逸人见证历史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自由时报, 2014-12-10
  4. 据钟逸人说法:「陆军嘱托」非军方正式军阶,而类似文官专员,佩剑与尉官同。见王伯仁:〈永远的战士--钟逸人〉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民报(2014年5月7日)。
  5. 颜宏骏. . 《自由时报》. 2014-12-10 [2015-12-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02) (中文(台湾)).
  6. 生平参考〈钟逸人年表〉,钟逸人:《火的刻痕:辛酸六十年(续)》(台北:前卫出版社,2009),页513-519、王伯仁:〈永远的战士--钟逸人〉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民报(2014年5月7日)。
  7. . [2015-12-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27).
  8. 王伯仁:〈迟来的桂冠 ─228「二七部队长」钟逸人成为文学「三冠王」〉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民报(2015年5月19日)。
  9. 二七部队长钟逸人103岁过世 228事件率民军抗威权政府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中央社,2023年3月20日
  10. 阿泼〈追记「二二八」反抗军:二七部队〉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端传媒(2017年2月24日)。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