躺平

躺平躺平主义是2021年开始在中国大陆流行的网络词语,指年轻群体中出现的「与其跟随社会期望坚持奋斗,不如选择‘躺平’,无欲无求」的处事态度。躺平的具体内涵包括“不买房、不买车、不谈恋爱、不结婚、不生娃、低水平消费”、“维持最低生存标准,拒绝成为资本家赚钱的机器、被资本家剥削的奴隶”[参⁠ 1]

在经济下滑及2019冠状病毒病中国大陆疫情的背景下,躺平被视为年轻群体出于对现实环境的失望,对阶级固化内卷化中产阶级萎缩、在职贫穷过劳等现象的回应。

同时期全球各地也出现类似的社会现象,经济学家和媒体将之成为大辞职[参⁠ 2]

词语源流

躺平一词已知在2011年就出现在百度贴吧的「反婚吧」。[参⁠ 3]

2016年,饭圈开始流行「躺平任嘲」,意思是「这次我洗不动[注⁠ 1]明星了,躺好躺平,任你嘲讽」[参⁠ 3]

背景

2021年4月,一起货车司机因被罚款扣车而自杀事件激发起在网络上对于底层生活的艰辛困苦的广泛讨论,与官方所强调的「脱贫成功」,「小康社会」等论调形成强烈对比,也侧面突显出劳工待遇在社会发展步伐下并无相应的显着提升,甚至有下降,以及2019冠状病毒病中国大陆疫情造成的国内社会问题加速恶化。有评论认为,同类事件俯拾皆是,工人阶级并未真正受惠于高速的经济发展[参⁠ 5][参⁠ 6][参⁠ 7][参⁠ 8][参⁠ 9]

2021年5月,由于人口结构变化趋势,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宣布提出三孩政策。但有论者认为,如今很多年轻人面对工时过长、薪金停滞置业困难身心过劳、养老负担沉重等困境,婚育意愿下降已成普遍现象。[参⁠ 10][参⁠ 11][参⁠ 12]

2021年4月至5月,视频网站哔哩哔哩流传了一段知名媒体人白岩松的演讲视频,当被问及如何看待“当代年轻人一边在B站上看着爱国视频热血沸腾,但是一边又面对着生活压力、就业压力感到无能为力;他们一边对国家的命运前途感到乐观,但是一边又对个人的发展前途感到悲观”这一现象,白岩松反问:“难道我们现在指望的是房价很低,然后工作到处随便找,然后一点压力都没有,然后只要喜欢的女孩跟她一追求就同意?不会吧?”此言论引发大量网友抨击和嘲讽。[参⁠ 13][参⁠ 14][参⁠ 15][参⁠ 16]

兴起

2021年4月17日百度贴吧的一个题为《躺平即是正义》的帖子引发热议[参⁠ 17][参⁠ 18]

我可以像第欧根尼只睡在自己的木桶里晒太阳,也可以像赫拉克利特在山洞里思考‘逻各斯’,既然这片土地从没真实存在高举人主体性的思潮,那我可以自己制造给自己,躺平就是我的智者运动,只有躺平,人才是万物的尺度[参⁠ 19]

帖子作者「好心的旅行家」是当时一位生活在杭州建德市的31岁男子骆华忠[参⁠ 20][参⁠ 21],在2016年用一个月时间自四川成都骑行至西藏拉萨,开始对生活状态产生「怀疑」[参⁠ 22]。他在帖子中进一步指出:「我厌恶那种一辈子为了钢筋水泥和『传统的家庭观念』,人不应该如此劳累」[参⁠ 23]、「我有时会躲在某处看着那些忙碌的人发笑」[参⁠ 24]、「我一天可以只吃两顿饭,一年可以工作一到两个月」[参⁠ 25]

这一热词旋即遭到官媒批判,随后豆瓣上的几个“躺平小组”则在创建不久后被站方强制解散,含有“躺平”字眼的动态也无法发出,保留的小组简介显示“躺平是一门哲学。躺平是一种艺术。在这个喧嚣的时代,以不变应万变……”[参⁠ 1]百度贴吧的“躺平吧”、“平躺吧”、“躺吧”、“身尚吧”、“身尚平吧”,甚至“卧龙吧”、“认命吧”也陆续禁止普通用户发贴,“新躺平吧”也在聚集了三万用户后快速被封[参⁠ 26]

影响

2021年5月30日,新华社发布视频激励年轻人不要“躺平”,而要“持续奋斗”,在题为“拒绝平躺的86岁科学家”的视频中,86岁高龄的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退休教授赵焕庭每天凌晨4点开始工作,时间达10到12小时。[参⁠ 27][参⁠ 28]

2021年6月5日,陕西省公务员考试将躺平作为面试题目。[参⁠ 27]6月11日,腾讯宣布推出工时管控措施。[参⁠ 29][参⁠ 30][参⁠ 31][参⁠ 32]

躺平在青年人中流行开后,购物网站上出现了印有“躺平”、“只要躺得够平就不会被割韭菜”字样的T恤、杯子、手机壳、车贴。6月中旬,购物网站淘宝京东全部下架了涉及躺平的商品,在淘宝输入“躺平T恤”后会得到“新青年”、“先进生产者”和“软萌兔”的T恤。[参⁠ 33][参⁠ 34]

躺平主义在社会上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和共识,一定程度上形成了“拒绝消费,拒绝奋斗,拒绝被割韭菜,拒绝被资本功利主义挟持”的不合作意识,对官方的意识形态宣传和现行制度构成挑战[参⁠ 35][参⁠ 36]。随着相关讨论的展开,更为强烈的积极反抗意识被激发出来。微信朋友圈上走红的一首诗写道“躺平,是为了不弯腰。躺平,是为了不下跪。躺平,是横向的站立。躺平,是挺直的脊梁。”[参⁠ 34]

2021年6月11日,香港中联办副主任陈冬出席活动并致辞,赞扬香港青年在困难面前没有“躺平”,在压力之下努力奋起,彰显了青春的磅礴力量和青年的担当作为。[参⁠ 37][参⁠ 38]

2021年8月1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强调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提出要「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参⁠ 39][参⁠ 40][参⁠ 41][参⁠ 42][参⁠ 43][参⁠ 44][参⁠ 45][参⁠ 46];在讲话中,习近平谈到“要防止社会阶层固化,畅通向上流动信道,给更多人创造致富机会,形成人人参与的发展环境,避免‘内卷’、‘躺平’”。[参⁠ 47]

2021年11月28日,香港教育局局长杨润雄在其官方网站发表的文章中表示,“躺平主义”令人忧虑,长远会窒碍社会的进步,香港教育局将扶持学生创建正向思维[参⁠ 48]

2021年12月,“躺平”入选中国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发布的“2021年度十大网络用语”[参⁠ 49][注⁠ 2]。“躺平”也入选了《咬文嚼字》杂志发布的2021十大流行语[参⁠ 50]

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期间,中国官方使用“躺平”一词讽刺其他国家与病毒共存、不清零的防疫模式。[参⁠ 51]但在2022年12月7日“新十条”发布,中国防疫政策发生根本性转变后,部分中国民众因为药品供应短缺等问题质疑中国政府反而才是在防疫问题上真正“躺平”者。[参⁠ 52]

评论

否定看法

2021年5月,新浪微博共青团中央”发布了一条“当代年轻人从未选择躺平”的微博。《南方日报》发表署名为王庆峰的评论文章《“躺平”可耻,哪来的正义感?》一文,其中对「躺平主义」进行批判,谴责躺平主义有害,是“毒鸡汤”[参⁠ 53],获新华社转载[参⁠ 54]。《光明日报》“光明时评”栏目以《拒绝“内卷”,年轻人开始信奉“躺平学”了?》一文对“躺平”现象进行批评[参⁠ 55]湖北广播电视台电视经济频道的评论表示:“认命可以,躺平不行”[参⁠ 56]。《环球时报》“环时锐评”栏目讽刺称:“声称要躺平的年轻人,总是在黎明被自己设的闹钟叫醒”[参⁠ 1][参⁠ 57]

清华大学副教授李锋亮认为“躺平是一种极其不负责任的态度,不仅让自己的父母失望,也让数以百万计的纳税人失望。……人们仍然可以通过竞争,实现向上的社会流动。”[参⁠ 28]

2021年12月27日,《光明日报》在头版发表评论《躺平不可取》,否定了躺平行为[参⁠ 58]

肯定看法

金融学者贺江兵认为“躺平”是一种“无奈的积极主义”,虽然会对经济造成不良影响,但是减少消费有助于减少浪费,进而减少碳足迹,有利于减碳排放目标的实现。“躺平”的人通常很温和,不是反叛型人物,多半不报复社会,有助于维稳。他认为指责年轻人躺平就是堕落是毫无道理的,阶层固化和缺乏公平竞争的制度才是真正的堕落。[参⁠ 27]「躺平」可引申形容一种低欲望、低社会参与度、不迎合世俗期望或主流眼光的「无为」状态,以抗衡或抽身于公式化的社会规范(但并非反社会)。[参⁠ 59]

2021年8月3日,前美国中央情报局职员爱德华·斯诺登推特上发表贴文,分享歌曲《躺平是王道》,并鼓励青年人「请永远不要忘记您并不孤单:对新兴世代的剥削是一场全球斗争」。[参⁠ 60]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黄平认为“躺平”是年轻人放下负担的一种方式,当人们无法追赶社会的扭曲发展(比如高涨的房价[参⁠ 61][参⁠ 62])时,“躺平”不失为一种最为理性的选择,而官方媒体关注此次思潮则是由于担心躺平主义会对生产力构成潜在威胁[参⁠ 63]。还有观点认为,「躺平」虽只是情绪化的社会反应,但也为社会健康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譬如如何改善青年的工作环境和职业发展生态[参⁠ 64]

专栏作家长平评价“躺平主义”是“一个权利意识和身份意识的觉醒”[参⁠ 65]

现象分析

光明网于2021年5月发表的评论认为,躺平现象在很多国家和地区都有出现,当一个经济体在达致一个阶段后,就具有一定的社会保障功能,经济机会选择相对多元,加班加点边际效益降低,自然会产生一批“扶不上墙”的年轻人[参⁠ 66]

英国广播公司分析认为,从「葛优躺」到「」再到「丧文化」的连环走红,凸显了年轻一代在一孩政策下长大,被要求更长的上班时间,遵守社会信用体系,还要展示自己的「爱国心」,承受的压力日益增加[参⁠ 67]

2021年6月9日,英国《独立报》认为躺平是中国年轻人的一场网络抗议活动,是全球范围内类似运动的延伸,该运动号召人们休息与复苏,而不是忙碌。[参⁠ 68]商业内幕》和《华盛顿邮报》做了相应报道,并采访了数践行躺平主义的年轻人。[参⁠ 69][参⁠ 70]

日本NTV NEWS24森本隼裕认为躺平主义的流行与中国共产党领导层所反复提倡的诸如“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的奋斗哲学形成了鲜明对比,相关新闻在日本网站获得上千条回应,引发许多日本网民的共鸣。[参⁠ 71]

有观点认为,官方对该思潮的关注及批判是由于其不合作的思想内涵被认为对维稳构成了潜在的威胁[参⁠ 1][参⁠ 72][参⁠ 73]

注释

[注⁠ 3]
  1. 衍生自词语「洗白」,指(无法)为他人洗刷辩白[参⁠ 4]
  2. 官方将“躺平”解释为“年轻人的一种解压和调整方式,是改变不了环境便改变心态的自我解脱”、“短暂‘躺平’是为了积聚能量,更好地重新出发”,与网民的解读有所不同。

参考文献

[参⁠ 74]
  1. 安德烈. .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 2021-06-01 [2021-06-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02) (中文(简体)).
    • Kaplan, Juliana. . Business Insider. 3 November 2021 [17 November 2021]. (原始内容存档于17 November 2021).
    • Siqi, Ji; Huifeng, He; Peach, Brian. .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24 October 2021 [17 November 2021]. (原始内容存档于17 November 2021).
    • Tharoor, Ishaan. . Washington Post. 18 October 2021 [17 November 2021]. (原始内容存档于9 November 2021).
  2. . 端传媒. [2021-06-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12).
  3. . 汉典. [2021-06-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26) (中文(中国大陆)).
  4. . 网易. 2021年4月12日 [2021年6月13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年6月13日).
  5. . 中国劳工通讯. 2021年4月14日 [2021年6月13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年4月14日).
  6. . 新浪财经. 2021年4月9日 [2021-06-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13).
  7. . 马各庄青年. 2021年4月24日 [2021年6月13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年6月13日).
  8. . 乌有之乡. 2021年4月15日 [2021年6月13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年6月13日).
  9. . 路透社. 2021年6月1日 [2021年6月13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年6月13日).
  10. . 网易. 2021年5月31日 [2021年6月13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年6月13日).
  11. . 网易. 2021年6月9日 [2021年6月13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年6月13日).
  12. . 哔哩哔哩. [2021-05-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04).
  13. . 德国之声中文网. 2021-06-06 [2021-06-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08).
  14. . 证券时报. 2021年7月30日 [2021年8月4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年8月4日).
  15. . 证券日报. 2021年7月30日 [2021年8月4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年8月4日).
  16. 林诗雅. . 端传媒. 2021-05-31 [2021-06-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04) (中文(香港)).
  17. . 探索与争鸣. 2021, (12): 4–27 [2022-07-12]. ISSN 1004-22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14) (中文(简体)).
  18. . 德国之声. 2021-06-21 [2022-07-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8-23) (中文(简体)). 名为“好心的旅行家”的网友在帖子中写道:“两年多没有工作了,都在玩,没觉得哪里不对,压力主要来自身边人互相对比后寻找的定位和长辈的传统观念,它们会无时无刻在你身边出现,你每次看见的新闻热搜也都是明星恋爱、怀孕之类的‘生育周边’,就像某些‘看不见的生物’在制造一种思维强压给你,人大可不必如此。我可以像第欧根尼只睡在自己的木桶里晒太阳,也可以像赫拉克利特住在山洞里思考‘逻各斯’,既然这片土地从没真实存在高举人主体性的思潮,那我可以自己制造给自己,躺平就是我的智者运动,只有躺平,人才是万物的尺度。”
  19. . [2021-07-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15).
  20. Chen, Elsie. . 纽约时报中文网. [2021-07-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15).
  21. . 搜狐. 澎湃新闻. [2022-05-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12) (中文(简体)).
  22. . 苹果日报. 2021-05-29 [2021-06-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30) (中文(香港)).
  23. 蔡苡柔. . 多维新闻. 2021-06-03 [2021-06-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03) (中文(简体)).
  24. 魏国金. . 自由时报. 2021-06-01 [2021-06-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01) (中文(台湾)).
  25. . 苹果日报. 2020-06-01 [2021-06-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01) (中文(香港)).
  26. 陈筠. . 美国之音. 2021-06-11 [2021-06-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12).
  27. 古莉. . RFI. 2021-06-03 [2021-06-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12).
  28. . 新浪财经. 2021年6月11日 [2021-06-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11).
  29. .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1年6月11日 [2021-06-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11).
  30. . 观察者网. 2021年6月11日 [2021年6月11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年6月11日).
  31. . 时代周报. 2021年6月11日 [2021年6月11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年6月11日).
  32. 乔龙. . 自由亚洲电台. 2021-06-22 [2021-06-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23).
  33. . 德国之声中文网. 2021-06-21 [2021-06-23].
  34. . 腾讯网. 2021年5月31日 [2021年9月18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年9月18日).
  35. . 豆瓣. 2021年6月14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
  36. . 点新闻. 2021年6月11日 [2021年6月28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年6月28日).
  37. . 文汇报. 2021年6月11日 [2021年6月28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年6月28日).
  38. (PDF). 华西证券. 2021年8月30日.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1).
  39. (PDF). 人民政协报. 2021年8月24日.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1).
  40. (PDF). 中证鹏元资信评估股份有限公司. 2021年8月23日.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1).
  41. (PDF). 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 2021年8月24日.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1).
  42. (PDF). 公益时报. 2021年8月24日.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1).
  43. (PDF). 成都商报. 2021年8月24日.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1).
  44. (PDF). 兰瑞智库经济战略研究中心. 2021年8月30日.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1).
  45. (PDF). 花旗银行. 2021年8月30日.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1).
  46. 习近平. . 求是网. 2021-1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0-17).
  47. . 星岛日报. 2021-11-28 [2021-11-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28).
  48. . 北京日报. 2021-12-07 [2021-12-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07).
  49. . 澎湃新闻. 2021-12-08 [2021-12-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08).
  50. . [2022-12-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07).
  51. . BBC News 中文. 2022年12月9日 [2022-12-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07) (中文(简体)).
  52. 王庆峰. . 南方日报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 2021-05-20 [2021-06-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02) (中文(中国大陆)).
  53. 王庆峰. . 新华社. 2021-05-20 [2021-05-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30) (中文(中国大陆)).
  54. 孙小婷. 董大正 , 编. .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报业集团). 2021-05-15 [2021-05-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15) (中文(中国大陆)).
  55. . 湖北经视 (凤凰卫视). 2021-05-20 [2021-06-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06) (中文(中国大陆)).
  56. 李昔诺 (编). . 环球网. 2021-05-28 [2021-06-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03) (中文(中国大陆)).
  57. . 光明日报. 2021-12-27 [2021-12-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27).
  58. (PDF). 北京青年报. 2021年9月17日.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1).
  59. Edward Snowden. . 2021年8月3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03).
  60. . 网易. 2021年7月25日 [2021-08-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01).
  61. . 自由亚洲电台. 2021年7月26日 [2021-08-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01).
  62. Zhang, Wanqing; Liu, Mengqiu. . Sixth Tone. 2021-05-27 [2021-05-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02) (英语).
  63. . 中国热点. 2021年5月31日 [2021年7月5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年7月5日).
  64. 雨舟. . 美国之音. 2021-06-01 [2021-06-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13).
  65. 光明网评论员. 王营 , 编. . 光明网. 2021-05-18 [2021-06-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18) (中文(中国大陆)).
  66. . BBC News. 2021-06-03 [2021-06-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12) (英国英语).
  67. Maroosha Muzaffar. . Independence. 2021-06-09 [2021-06-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20).
  68. Cheryl Teh. . Insider. 2021-06-08 [2021-06-11].
  69. Lily Kuo. . Washington Post. 2021-06-05 [2021-06-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18).
  70. 森本隼裕. . NTV NEWS24. [2021-06-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13).
  71. 王凡. . BBC中文网. 2021-06-02 [2021-06-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02) (中文(简体)).
  72. 余杰. . 关键评论网. 2021年8月17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

    相关条目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