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海清
许海清(1911年—2005年4月6日),台湾企业家、政治人物、知名帮派人物,生于日治台湾台北州台北市艋舺(今台北市万华区),帮派分子因而尊称他为艋舺大仔、艋舺兄哥、艋舺阿哥,略称艋哥,后因个头小、长相斯文,神似蚊子,而改称之为台语音近的蚊哥,他有时则自嘲为许仔蚊,他在台湾江湖中有重大影响力,时常调停全台绿林纷争,素有「黑道最后仲裁者」之称。同时,他也和日本山口组、住吉会等极道团体交好。
许海清 | |
---|---|
性别 | 男 |
出生 | 1911年![]() ![]() |
逝世 | 2005年4月6日![]() |
墓地 | ![]() |
国籍 | ![]() ![]() |
别名 | 艋哥、蚊哥 |
职业 | 黑道、政治人物 |
活跃时期 | 20世纪 |
政党 | ![]() |
经历
|
生平
许海清双亲早逝,由外婆抚养长大,五岁时就在艋舺「河沟头」(峨嵋街、武昌街和环河南路附近)捡拾废弃水果,贴补家计。十岁时外婆过世,许海清从此自力更生,靠着拉板车运货讨生活。「河沟头」是当时最大水果集散地,各路人马汇集,许海清因而结识不少道上好友,并开始混迹江湖,侠义个性使然,从市场纠纷到黑道恩怨,许海清总能成功排解,由于处事明快、是非分明,许海清年方二十余岁,就被推为艋舺(万华)地方的老大。人称「艋舺阿哥」(简称艋哥),艋哥绰号因此得名。
1945年日本投降,一些日本人撤离台湾之前,遭到台湾籍民众的报复或抢掠,许海清同情那些日本人,于是义务出来调停,一位日军军官感动之下,送了他一箱金块,这成为了他江湖上的本钱,他开始招收帮众,数百名帮众分为国防、外交、内政三个组,体力、武艺好的加入国防组,负责防卫各店铺的安全或者与其他帮派打架;口才好、酒量好的加入外交组,负责行贿员警、或者与其他帮派谈判、协商、搓圆仔汤;内政组则要管理赌场、钱庄、酒店等,声势如日中天。
1947年二二八事件期间,许海清凭着声望化解不少官民冲突。他创立「香蕉青果公会」,成了公家与地方黑道角头的沟通桥梁,也一并打开台湾香蕉外销日本的通路,因而结识日本极道指定暴力团山口组、住吉会等帮会领袖。
许海清少使用暴力,多利用协调来解决事情交游广阔,政商关系良好,势力是当时唯一能横跨各大角头和各大外省帮派属于纵贯线级数的「任侠界教父」,更涉足政治,曾以国民党籍高票当选第一届台北市议会议员。早年在万华地盘的生意,从赌场、当铺、钱庄到舞厅、歌厅、酒店等特种行业,甚至是银楼、餐馆、水果店、中药行、钟表行、出租车行、南北杂货等普通生意都有,身边有数百分属不同势力的首领级帮派分子靠拢,更有许多中南部的角头愿意听从他的指示,随时效命。
1984年11月中华民国政府为了消灭江南案的竹联帮,连带全台扫黑,运行一清项目,在公家的特别注目下,次年,许海清宣布退出江湖,但仍时常为江湖弟兄调解纠纷,比如曾经到高雄调停过沙地帮与七贤帮多年的争端。后来,在某次南下调解帮派纠纷时,途中意外发生车祸受伤,造成行动不便,加上重听之故,晚年只偶尔在婚丧喜庆上露面而已。
享年94岁,过世时,治丧委员会荣誉主委是闻名日本极道的「戊己」何戊己,天道盟「圆仔花」郑仁治担任主委,其余如曾任立法委员的「大猫」罗福助、「冬瓜标」颜清标、竹联帮「周霸子」周榕、「赵霸子」赵尔文与「」黄少岑、四海帮「蔡霸子」蔡冠伦、「老贾」贾润年、天道盟联正会「双伍」杨双伍、济公会「萧济公」萧泽宏、同心会「芋粿」吴明贵、至尊会「文将」陈文将、华西街会「细汉他K」吕荣辉、松联帮「刘邦」刘震邦、「豹哥」王知强、中联帮「空信」张忠信、牛埔帮「牛财」叶明财、飞鹰帮「蒋哥」蒋佩廉、嘉义「疯琴」卢照琴等本省、外省帮派大人物担任副主委、委员、亲友代表等,还有日本住吉会吊唁代表西口茂男及野口松男,共有十万名江湖分子齐聚送葬,并宣布其出殡日(5月29日)为「黑道平安日」,禁止各帮派寻仇滋事,以纪念许海清。
参考数据
- 黑道教父 蚊哥病逝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河沟头VS.头北厝 艋舺角头风云起 中生代比狠抢上位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台湾"黑帮教父"出殡 千人送行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黑帮老大丧礼 比排场拚团结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