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南英
许南英(1855年—1917年),字子蕴,又字蕴白、允伯,号霁云,又号窥园主人、留发头陀、龙马书生、毘舍耶客、春江冷宦等,福建台湾赤崁(今台南市中西区)人,清末政治人物,同进士出身。
许南英 | ||
---|---|---|
![]() 《遗民、疆界与现代性:汉诗的南方离散与抒情(1895-1945)》之许南英像 | ||
大清电白县知县[1] | ||
籍贯 | 福建台湾(今台南市中西区) | |
族裔 | 汉族 | |
字号 | 字子蕴,又字蕴白、允伯,号霁云,又号窥园主人、留发头陀、龙马书生、毘舍耶客、春江冷宦 | |
出生 | 清咸丰五年(1855年) 福建台湾(今台南市中西区) | |
逝世 | 民国六年(1917年) 荷属东印度棉兰(今印尼) | |
出身 | ||
| ||
著作 | ||
|
家族
祖先许超(职业是书斋先生,就是教蒙塾的老师),明嘉靖三年(1524年)从潮州揭阳迁居到台湾赤崁(今台南市赤崁楼附近,荷兰文Provintia,汉译普罗民遮)[2]。
许南英祖父许永喜是清朝秀才,有八子;父许廷璋(特齐)是个读书人,住在台湾府西定坊武馆街(在今台南市中西区关帝庙、大天后宫一带)。
许母姓蓝,生四子,南英排行第三,大兄许梓修是台湾府吏,二兄许炳耀在大目降(今新化区)卖盐。
台南开府后,光绪十三年(1887年)设安平县,南英金榜题名时是台南府安平县籍。
生平
启蒙
许南英于咸丰五年十月初五日(1855年10月14日)出生在西定坊武馆街许家内。
许南英五岁初学唐诗,即能成诵,六岁举家迁至南门里东安坊马公庙(在延平郡王祠附近),其父辟住宅四围空地,种植花木,名为「窥园」,并自于园中开馆授徒。许南英先后从陈良玉、许凤仪、郑永贞、叶崇品等夫子,学业愈进[3]。
功名
光绪五年(1879年),许南英中秀才,光绪十二年(1886年)中举人,光绪十六年(1890年)成庚寅恩科三甲进士(与夏曾佑等同年,状元是泉州府晋江县人吴鲁),同年五月,着主事,分部学习[4]。又分签兵部主事,后回乡协助福建台湾巡抚唐景崧编撰台湾通志的台南部分内容[5]。
参考文献
![]() |
您可以在维基文库中查找此百科条目的相关原始文献: |
- 张宁,《许南英评传》,福建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年,第4页
- . [2019-03-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18).
- 洪懃黛,《台湾先贤烈专辑(第3辑)许南英》,台湾省文献委员会,1978年,第105页
- 《大清德宗同天崇运大中至正经文纬武仁孝睿智端俭宽勤景皇帝实录》(卷二百八十五):光绪十六年。庚寅。五月。己巳朔。……○戊寅。引见新科进士。……萧大猷、孙绍阳、江仁征、吴锡寯、李安、杨庚辰、王清穆、焦锡龄、陈乃绩、李晋魁、钱昌祚、杨廷椿、关榕祚、朱赞廷、张焕章、刘寅浚、王履咸、李寅龄、聂宝琛、柯德树、李延撰、彭文明、方克猷、刘元弼、钱鸿策、吴锜、沈抟青、方燕年、钱昌瑜、王保奭、葆平、华世铭、区天骥、何天辅、陆仰贤、文矩、陈瀚年、范迪襄、吴尚廉、黄斗元、徐鸿泰、荣光、李毓芬、吉同钧、黄毓麟、刘瞻汉、杨觐圭、胡成立、罗维垣、汪宗翰、秦家穆、梁芝荣、郭集芬、陈康瑞、倪维𫍯、罗传瑞、王肇敏、杨金铠、凌和钧、陈国华、严庚辛、李铭熙、朱大诰、郑恭、张检、董康、张守炎、张瑞芳、张文焕、王贻典、张文焕、张志嘉、陆辅清、欧仁衡、许南英、丁学恭、谈廷瑞、徐桂馨、吕道象、史履晋、锳珍、曾培、谷如墉、颜肇鼎、黄国琛、庆春、吴学曾、俱着分部学习。
- . [2019-03-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02).
参考数据
- 吴守礼,〈许南英父子与我家〉,《国语日报·书和人》创刊号,1965年3月。
- 郭启传,〈许南英小传〉,《台湾历史人物小传—明清暨日据时期》,国家图书馆 (中华民国),2003年,台北市。
- 许赞堃,〈窥园先生诗传〉,收在《窥园留草》。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