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库

补库马祖话:buo oˇ)指焚化「库宝」[1],献予村境神明,以充足神明的财库。此活动是在元宵节摆暝之后,另一个马祖村庄中重大的民俗活动[2]

补库
简化字
马祖南竿乡牛峰境民宅张贴之二张补库符

简介

「补库」(buo oˇ)是福州话,音近「ㄅㄨㄛ ㄛˇ」(在此一词中,「库(ㄎㄛˇ)」因声母弱化而消失)。「补」是补充、补足的意思,「库」即是财库,也可以指「库宝」(金纸元宝),因对象是神明,故二字组合意为补充神明的财库。

马祖各村至少建有一座庙宇为村民之信仰中心,神明管辖村庄的范围称为「境」,信徒认为神明的社会如同人类社会,一样会有他村神明来本境作客、或凶神恶煞过境要周旋打发等需要支出钱财的时候,为了使神明能有钱财运用保护村民,而定期举行补库仪式,焚化元宝给神明使用。[3]村中有二座或以上庙宇者,则视情形联合或各别举行。

来由

马祖早期先民生活苦难,面对穷山恶水的不确定性,如遭遇瘟疫、灾祸、恶劣海象[4]等厄事,则畏惧是邪怪作祟,遂祈求神明保佑合境平安[5],由此衍生出补库的全村性活动。

时间

补库的时间通常选在春分夏至,此时期大抵是气候多变之时,如在清明期间遇南风则多雾、潮湿;端午期间暑气重,恙虫、传染病盛行,在医药不发达的时代遂以为是邪怪作祟,系村民特别需要祈求神明庇佑之时。

日期由庙委请示神明,通常补库仪式在一天之内完成。

过程

马祖南竿乡牛峰境在村境安插补库旗
旗上书写牛峰境五灵公庙驾前补库字样

择日补库

补库通常每年举办一次,亦有三年或多年一次不等,若遇特殊事件,则可能临时举行。补库日期经神明谕示,确定日期后由庙委或作头者挨家挨户统计补库户数及收取各户费用。庙方会要求村中补库前或当日全村戒杀素食。

奉献供品

补库原则上各家户准备以下供品:

  • 元宝

由作头者分配各家户金纸,由各户将金纸折成元宝装箱(袋)后送至庙宇集中,此活动必须在补库仪式前完成。

  • 食品

当天各户准备一份供品送至庙宇,并以红纸书写「弟子某某某敬叩」。

供品有的准备盆子装包子、小包子[6]、米、蛋等,或以「红斗」[7](盛米容器)盛米、装蛋、置红筷、插绿叶等。亦有家户直接以一袋包装米为供品。

上供下施

补库也是水陆大法会,包括海祭和陆祭[8],除了焚化「库宝」给神明,同时也为饿鬼众生举行布施法会:

  • 布施饿鬼

庙方会准备大小包子、面糊等食品和纸钱[9],由道士诵经后布施饿鬼,其用意在怜悯并安抚饿鬼众生,避免作乱。

  • 供奉神明

布施饿鬼后上疏祭祷神明,祈求合境平安,再焚化神明的「库宝」。因补库的「库宝」数量众多,常需要村中人手帮忙[10]

合境平安

  • 安界插旗

完成补库仪式后,庙方会在庙埕、村庄的出入口、交界处安插令旗,表示此境已由本村神明派驻镇守,以阻绝邪祟进入。

  • 镇宅贴符

参加补库的家户领回原先准备的供品或白米,庙方分送盖有神讳、庙印、合境平安的布符,供张贴门楣之上,表示神明镇宅平安。

食福祈安

补库当晚举行「食福」,有参加补库之家户派员参加聚餐,同时联系村民情感,餐后取回福品有大小包子、太平蛋等,有「保佑平安」之意。

相关条目

参考数据

  1. 陈高志. . 攀讲马祖. 2018-06-19 [2023-05-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21) (中文(台湾)).
  2. . [2017-04-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4-17).
  3. . [2017-04-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24).
  4. . [2017-04-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4-17).
  5.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福州语创作 ] 马祖侬的做节/陈仁德
  6. . [2017-04-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4-18).
  7. . [2017-04-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16).
  8. 南竿乡公所《南竿乡志》页212。
  9. 海上鲜师博客-马祖列岛澳口祭典-补库
  10. . [2017-04-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16).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