藩阀
藩阀(日语:/ hanbatsu */?),是日本明治时期产生的一个统治阶级,他们大多是明治时期占据日本政府和陆海军要职的萨摩・长州・土佐・肥前四藩出身的有力者,因此称为藩阀。由于藩阀长期占据政府要职,其他地域出身者无法挤身政府要员,形成寡头体制, 又被称为「明治寡头制」。
概要
发展
幕末的倒幕过程中萨摩・长州・土佐・肥前四藩藩士是倒幕派重要组成,因此在明治维新后,藩阀的成员大量挤身政府、内阁之中,形成藩阀政府或藩阀内阁。萨长土肥四藩中,土佐・肥前出身者较少,因此实际上权力内核是萨摩・长州出身者担任,另一方面有许多技术官僚的肥前一度在8人参议中占有4席,但政务仍由萨摩・长州藩阀控制。
1871年(明治4年)废藩置县后形成新官制,萨长土肥出身者独占大部分参议、各省大臣,形成藩阀政府。1873年岩仓使节团归国后发动明治六年政变,夺取留守政府的权力。大久保利通夺得大权后,设置内务省,由自身以参议身份兼任,打开「参议省卿兼任制」,即参议兼任各省卿,各省将接受参议的指导,该时期又被称为有司专制,该措施有助于统整政府内部意见,增加政府效率与权力,但也受到在政争中失败的留守派批评。
随后西乡隆盛在1877年发动西南战争败死,以及大久保利通在纪尾井坂之变被暗杀,导致萨摩阀的失势,长州阀的伊藤博文、山县有朋等人独占政府要职,直到1885年(明治18年)内阁制度成立后,萨摩系的中坚层崛起,萨摩・长州出身者常器控制内阁总理大臣一职。藩阀大多反对议会政治,他们与当时的民本主义、一君万民论的理想理论不兼容,而成为自由民权运动批判对象,大正民主便打着「打破阀族・拥护宪政」的口号,在大正时期随着民主思想传入,逐渐打破藩阀控制政府的现象。
不过藩阀也在政府各部门,和政府与军队之间形成「有机联系」,从这个角度来看,有人指出,大正时代后,当从考试和培训机构产生的官僚和军事人员掌握部门时,有机联系被破坏,导致政府各部门之间的紧张态势。
新政措施
由藩阀成员推动的新政包括制定一系列经济和社会的改革措施以废除四民制度、资助港口改善建设、机械进口、提供海外留学机会、成立学校、聘请外国教师和顾问、进行陆军和海军现代化、建设铁路和电报网络、资助外交任务(如岩仓使节团)等。
藩阀出身的政治家
明治维新后太政官制中参议除了胜海舟外全部都是藩阀出身,由于在他之上的大臣,通常又没有实质上的权力,因此参议时常是作为政府首脑的身分去指导政府的部门[1]。内阁制成立后,从1885年到1906年的1~11任内阁总理大臣皆是藩阀出身,直到1906年第12任的公家出身的西园寺公望才中段此现象,但西园寺立场仍是亲藩阀,直到1918年原敬上台才让藩阀影响力减弱。
内阁总理大臣外,明治时期79名阁员中,萨长土肥四藩出身有42人,超过一半,其中萨、长各有14人。[2]
藩阀出身的内阁总理大臣

军方的藩阀
战前日本一直有「萨の海军、长の陆军」的说法,指当时日本海军由萨摩阀的山本权兵卫、东乡平八郎、西乡从道控制,陆军则由乃木希典、儿玉源太郎、山县有朋、桂太郎等长州阀控制。不过军队内的藩阀势力逐渐被军校毕业者取代而逐渐减少,到昭和时代藩阀已不再垄断军方要职。
警方的藩阀
战前日本警察一直由萨摩阀控制,从1874到1901年间14任警察机构首长,包括第一任大警视川路利良,有12任是萨摩阀,另外两位也来自土佐藩,完全由藩阀垄断[3]。为了牵制警视厅的萨摩阀势力,长州阀控制的陆军创设宪兵。[4]然而在创建宪兵部队的同时,警视厅设立了宪兵部,并为西南战争动员了警察加入宪兵,导致日后宪兵中有许多萨摩藩出身的人。[5]
司法部门的藩阀
明治时代的司法部门也深受藩阀影响,司法行政方面司法省的初代司法大臣山田显义为长州藩出身,司法省干部有一半是藩阀出身。裁判方面,作为最高审判机关的大审院,21位判事,有10位出身藩阀,约占一半;各级裁判所的判事中,藩阀出身者也大约占1/4,这1/4藩阀出身的判事掌握司法部门的中枢,尤其在大审院、东京控诉裁判所、大阪控诉裁判所等主要的裁判所。[6]
参考文献
- . [2021-07-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11).
- 『明治六十大臣:逸事奇谈』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国立国会図书馆デジタルコレクション)
- 福地重孝 『士族と士族意识―近代日本を兴せるもの・亡ぼすもの』 春秋社 p.333。
- 『警视庁史 明治编』 警视庁史编さん委员会(1959年) p.165-167。
- 大日方纯夫 『日本近代国家の成立と警察』 校仓书房 p.135-136。
- 『法制史研究』 2002巻(2002)52号 法制史学会 p.253-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