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州藩

长州藩日语: Chōshū han */?),历史可溯至日本江户幕府时期,位于日本本州最西(当时的周防国长门国)。藩主是外样大名毛利氏。藩厅设在萩城(现山口县萩市),所以又叫毛利藩萩藩幕末,藩厅移转至周防山口山口城(山口政事堂),所以称周防山口藩(すおうやまぐちはん)。一般将萩藩・(周防)山口藩时代总称「长州藩」。藩领石高36万石,是位居全国规模第九大的雄藩

长州藩外様36万9千石在日本的位置
长州藩外様36万9千石
长州藩
外様
36万9千石
长州藩的位置
萩城是长州藩的藩厅、藩主毛利氏的居城
长州藩于幕府末期的藩厅-山口城
戊辰战争中的长州藩军旗。

幕末时期,长州藩与萨摩藩组成萨长同盟,为讨幕运动的中心。后来的明治维新时期,长州藩政治家形成了藩阀政治中占主导地位的「长州阀」。时至现代,长州山口县出身的政治家仍长期把持日本政府。例如岸信介佐藤荣作安倍晋三等,山口县出身的内阁总理大臣达9位,居各都道府县之冠。

历史

长州藩距离江户较远,毛利辉元关原之战中担任西军总大将,与石田三成反对德川家康,西军战败后毛利辉元被大幅减封,因此历代藩主与德川幕府不睦。

幕末

幕末时期,长州藩后来和萨摩藩结成萨长同盟,共同讨伐幕府。长州藩奇兵队明治维新中新政府军的主要力量,因此长州藩在此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掌握日本陆军,并压制力挺幕府的会津藩

幕府末期长州藩的著名思想家吉田松阴提出“一君万民论”,主张天皇之下万民平等。其门下出现许多明治维新的政治家及军人。

军队

长州藩兵是日本最早的军队,在下关战争期间曾与等四国交战。在长州征讨之中,长州藩以四千名藩兵击退十五万名德川幕府军。在戊辰战争,长州藩联合萨摩藩土佐藩肥前藩组成的新政府军,对抗德川家。

高杉晋作在1865年在民间创建长州藩诸队击倒俗论派(保守派),成立正义派(倒幕派)。

长州藩诸队包括奇兵队、报国队、南园队等队伍,成员包括武士农民町人等。采用了西式军制和德莱赛针发枪米尼枪等新式武器,并改革战术;打破只有武士才能当兵的规矩,为后来明治维新推行征兵制开了先例。

长州藩诸队:

  • 奇兵队
  • 南奇兵队
  • 御楯队
  • 南园队
  • 游撃队
  • 膺惩队
  • 集义队
  • 八幡队
  • 酬恩队
  • 荻野队(义昌队)
  • 力士队(范式后改称报国队)
  • 忠愤队
  • 卫撃队

藩领

支藩

藩主一览

  • 1.毛利秀就 1625年-1651年
  • 2.毛利纲广 1651年-1682年
  • 3.毛利吉就 1682年-1694年
  • 4.毛利吉广 1694年-1707年
  • 5毛利吉元 1707年-1731年
  • 6.毛利宗广 1731年-1751年
  • 7.毛利重就 1751年-1782年
  • 8.毛利治亲 1782年-1791年
  • 9.毛利齐房 1791年-1809年
  • 10.毛利齐熙 1809年-1824年
  • 11.毛利齐元 1824年-1836年
  • 12.毛利齐广 1836年
  • 13.毛利敬亲 1836年-1869年
  • 14.毛利元德 1869年-1871年

著名藩士

由于长州藩在讨幕运动中立下大功,所以明治维新之中有很多前长州藩士加入新政府,导致形成了日本藩阀政治中占主导地位的「长州阀」。

吉田松阴门下:

其他著名的长州藩出身的名人有:

等等。

参考文献

  • 末松谦澄着・编纂『防长回天史』1911年、 1991年复刻
  • 时山弥八『もりのしげり』1916年
  • 『萩市史 第一巻』 萩市史编纂委员会
  • 桥本博『大武鉴・中巻』名著刊行会、1965年
  • 児玉幸多北岛正元监修『藩史総覧』新人物往来社1977年
  • 『别册歴史読本㉔ 江戸三百藩 藩主総覧 歴代藩主でたどる藩政史』新人物往来社、1977年
  • 中嶋繁雄『大名の日本地図』文春新书2003年

关连项目

维基共享资源上的相关多媒体资源:长州藩
  • 藩列表
  • 长州藩家臣团
  • 片山伯耆流
  • 神道无念流
  • 专当一心流
  • 疋田阴流
  • 三田尻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