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屯南岸七將軍廟
草屯南岸七將軍廟,又稱南岸巷七將軍廟、水德七將軍廟、御史里茄荖媽助圳七將軍廟,是位於臺灣南投縣草屯鎮御史里中正路南岸巷、烏溪橋旁的七將軍廟,據說是祭拜六位清朝人士與一隻犬(另說是七位士兵與一犬)。農曆七月,南投農田水利會在此舉行圳頭祭。
草屯南岸七將軍廟 | |
---|---|
基本 | |
位置 | 中華民國(臺灣)南投縣草屯鎮御史里中正路南岸巷 |
主神 | 七將軍 |
例祭 | 農曆四月廿二、七月廿九 |
地圖 | |
建廟
郭百年事件後,道光四年十二月(1825年)閩浙總督趙慎畛,特奏在今日的草屯設立內木柵汛,人員由南北投汛分防,以防漢人越界去埔里私墾。[1]
此廟位在今日的烏溪橋頭附近,創建年代未能確定,舊論均以水圳開發觀點而定其創置年代。廟也未留存古文物。過去的《社寺台帳》、1959年劉枝萬〈台灣省寺廟教堂名稱、主神、地址調查表〉,或其後的《南投縣志稿‧宗教志》等都未登錄此廟,特別是後者已然敘及南投市營盤口七將軍廟。[1]
建廟傳說是相傳臺灣清治時期當地有六名工人與一隻犬開圳時,因暗圳隧道崩塌被壓死。後人為感恩在烏溪引水口立祠祭拜。但年代、河圳地點有不同說法。[1][2][3][4][5]
臺灣省文獻會主委簡榮聰對照《草屯鎮誌》與該廟立在御史里中正路南岸巷31號斜對面的解說木牌,發現傳說與歷史有所差異[2]。學者張志相考察廟方與現代文獻,也察覺時間與地點皆有誤,進一步懷疑此傳說真實性[1]。
張志相調查稱地點是茄荖媽助圳的〈南岸巷七將軍廟史蹟〉解說牌與〈七將軍廟沿革〉碑記。解說牌寫水圳由清末劉銘傳下令開鑿,但史書未見記錄。碑記是寫乾隆十八年(1753年),對於圳的名稱與開鑿年代也錯誤。茄荖媽助圳在1903年時,由茄荖圳與媽助圳合併才有此稱。此兩圳依契約文書,分別在乾隆十五年(1750年)與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前即已開鑿。主張發生地點是險圳的《台灣省南投農田水利會會誌》〈沿革〉、《台灣省南投農田水利會會誌續修初稿》〈水利與人文〉、《草屯鎮誌》〈水利篇〉,三者時間說法也有差異。水利會誌認為是道光年間;後兩個文獻承繼《彰化縣志》說法,認定乾隆十六年(1751年)。可是,留存清代契約文書證明險圳開鑿於乾隆八年(1743年)。該圳係北投社土目葛買奕托漢人吳連淌 (或作登)所開鑿。葛買奕的養子葛第夫,後來引發彰化縣內凹庄及柳樹湳兵民被兇番焚殺案。[1]
另種建廟論點是與中台灣烏溪流域汛塘的七將軍信仰有關,而非開圳。今日四間的七將軍廟,在清朝時附近皆設立有營汛。此廟地區在道光年間年至光緒二十年左右存在著內木柵汛。張志相推論該廟若出自於內木柵汛兵所建,香火來源應出自駐守於南投營盤口的南北投汛,最早源頭即霧峰柳樹湳七將軍爺廟。但因年代久遠、營汛撤銷,導致各地七將軍廟的歷史失真。[1]
沿革
1986年,廟方立有〈南岸巷七將軍廟史蹟〉解說牌,後已消失,原文曾由林美容、簡榮聰採擇分別收入《草屯鎮鄉土社會史資料》一書與〈草屯鎮碑碣〉一文中。由洪子能所寫的沿革是說建廟當初物質缺乏,簡陋從事,年久失修,乏人管理。直到1991年11月24日,主任委員林金亮召集委員十八人於正式成立管理委員會,於1992年9月重建完成。[1]
1992年12月7日舉行安座大典,《民眾日報》以「御史里茄荖媽助圳七將軍廟」稱呼。當日立法委員彭百顯、王聰松、省議員林宗男皆到場。水利會會長李連鎮當場許諾明年擴大茄荖媽助圳祭典。[3]
過去廟地並非廟產,直到2015年興建中的寶旺萊6號花園酒店,將五十多坪的廟地捐出。其經理莊宗澤自己還多捐近二十坪地,提供廟方作置放神轎等器物的倉庫。[5]
祭祀
1980年代初,林美容在草屯的田野調查時曾紀錄該廟,提到廟內土地公放在大位,七將軍香位設於土地公之右旁。後來又回復以七將軍為主祭神,為管委會成立後再改置的結果。[1]
農曆四月廿二為七將軍千秋日[2]。
七月廿九舉行圳頭祭[2],由南投農田水利會在此廟舉行祭拜[4]。
- 牌樓,上寫「水德七將軍廟」。
- 位在廟門前的狗銅像。
- 作武人打扮的神像。
- 寶旺萊6號花園酒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