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汉道
兴汉道(英语:)是香港岛西营盘的一条街道,是一条私家路,在香港大学东闸对面分支自般咸道。
![]() ![]() | |
---|---|
![]() 兴汉道和般咸道交界 | |
道路长度 | 0.172(0.107英里) |
车速限制 | 50公里每小时 |
地点 | 香港中西区 |
起点 | 半山区般咸道圣保罗书院黄鸣谦堂侧 |
终点 | 兴汉道18号外,英皇书院对开掘头路 |

概述
兴汉道是一条掘头路,入口位于般咸道香港大学东闸对面,圣保罗书院黄鸣谦堂外的闸口,由该处开始下山直至门牌27号侧屋(即兴汉道管理处)对开转向东面。兴汉道的尽头位于门牌18号外,即英皇书院操场后门。兴汉道上划定了多个泊车位.
兴汉道管理处侧设有楼梯,通往薄扶林道近水街对面。该楼梯曾于2005年11月2日至12月末由民政事务总署工程组进行重铺石阶工程,顶部装设典雅设计铁闸,每日早上6时至晚上12时向居民及行人开放,为途人提供来往般咸道与香港大学及西营盘和石塘咀之间的捷径。
目前兴汉道之地铺均为复印店铺,当中通往薄扶林道之楼梯上开设了两间复印店铺,每日上放学及午饭时间会有大批圣保罗书院与香港大学的学生惠顾。其中「陆合印务公司」早年曾称为「陆合士多」,圣保罗书院之学生习惯到该士多购买西瓜波(红白相间的塑料足球),而踢西瓜波亦因此成为该校之传统之一;另一复印铺「艺美书店」因被纳入重建范围内而于2010年1月25日他迁。早期亦曾有一名为「学生便利店」之复印商号,唯已遭「艺美书店」收购,其原址亦被纳入重建范围。
根据历史纪录,兴汉道所处的内地段757号于1862年1月7日由一名叫Choy Akün的华人购得,但购地后之发展则没有纪录。在20世纪初,兴汉道地段主要为中上流社会之华人所居住,如周永泰家族。[1]
战前唐楼
兴汉道上曾有数座战前唐楼,当中门牌号码2号及19号分别于1916年及1917年落成,后者更曾于2009年获拟议评为三级历史建筑,属装饰艺术派设计,拱门、窗花、柱等皆具西方古典建筑风格。[2]
兴汉道仍保留的大厦
现时兴汉道仍有三座2000年前落成的大厦,分别是以兴汉道命名的兴汉大厦,学林雅轩及一座唐楼。
重建发展
发展商满年置业近年以兴汉道为其收购目标。该公司2005年开始收购兴汉道北侧(通往薄扶林道楼梯及英皇书院之间)一列唐楼,于2009年全数收购完成。此收购范围包括了上段所述的战前唐楼门牌19号,而其隔邻的20号已于早年清拆后丢空地皮。地盘大部分范围已于2009年12月起开始清拆,唯门牌27号因有业主不接受赔偿方案而暂未有清拆行动开始。
在该列唐楼将近完成收购之时,正值古物咨询委员会讨论是否将门牌19号楼宇评为三级历史建筑。发展商为使该楼宇避过历史建筑评级,避免拖慢重建进度,将19号楼宇的古典门窗私下拆走,使该唐楼建筑价值减低,该楼宇的拆卸图则在发展商同意「寓保育于发展」的方案后获批,该楼宇最终亦因此不获委员会评级,其后顺利拆卸之。[3]
该地皮后由嘉里建设购入,并在2013年建成两座31层住宅及会所,命名为「高士台」。
另一方面,满年又在2012年集齐兴汉道5-6号的六层高唐楼之86.1111%业权,并欲援引《土地(为重新发展而强制售卖)条例》强制拍卖之。[4]最终该楼宇在高士台落成之际,亦于2013年末拆卸。该楼宇本有一块T形旧式街名牌,在拆卸期间消失。在2019年建成的 Resiglow Bonham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就是在高士台对面.
管理
兴汉道属私家路,由街上兴汉大厦、兴业大厦、学林雅轩及美兴楼等楼宇业主共同拥有,人数约有600-700户。
参考数据
- Historic Building Appraisal-No. 19 Hing Hon Road, Hong Kong 的存盘,存档日期2012-03-21.
- . [2009-12-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5-05).
- 〈绕过古咨会 准业主「寓保育于发展」 发展局再偷鸡 古迹恐不保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苹果日报》,2010年9月3日。
- 〈满年申拍西半山旧楼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文汇报》,2012年6月14日。
![]() |
维基共享资源上的相关多媒体资源:兴汉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