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采

纳采,又称提亲问肯[1],是汉字文化圈婚礼传统三书六礼中的第一礼。传统上儿女婚嫁时,由男家家长请媒人向物色好的女家提亲。男家在纳采时,需带同聘书以及将有象征吉祥意义的礼物送给女家;女家亦在此时向媒人打听男家的情况。《文公家礼》说:「纳其采择之礼,及今世所谓言定也。」。

古代纳采朴实简单,据《仪礼·士昏礼》记载,士大夫阶层所执的见面礼,即称「贽」或「挚」,仅「用雁」。其原应执雉而已,但雉不易活捉,多为死雉,婚时不宜,且婚礼为人生大事,故特许新人得越其身分等级穿戴与使用衣着行头。后来也因为活雁不易取得而改用木雁。后世纳采物品渐趋奢华,唐代杜佑通典》里就记载男家在纳采时,需将聘书大约达三十种有象征吉祥意义的礼物送给女家;女家收到聘书和礼物后,要回答书给男家。

通典》里就记载了三十种纳的礼品:

礼品象征
元𫄸、羊元,象天,𫄸法地,羊和祥也,群而不党
雁则随阳
清酒清酒降福
白酒白酒欢之由
粳米粳米养食
稷米稷米粢盛
蒲众多,性柔
苇柔之久
卷柏卷柏屈卷附生
嘉禾须禄
缕缝衣长命缕缝衣,延寿胶能合异类
漆内外光好
五色五色丝章采屈伸不穷
合欢合欢玲音声和谐
九子九子墨长生子孙
金钱金钱和明不止
禄得香草禄得香草为吉祥
凤凰凤凰雌雄伉合
舍利兽舍利兽廉而谦
鸳鸯鸳鸯飞止须四鸣相和
受福兽受福兽体恭而心慈
鱼处渊无射
鹿鹿者禄也
鸟知反哺,孝于夫母
九子妇九子妇有四得
阳燧阳燧成名安身
又丹又丹为王色之荣,青为色首,东方始

后世随时代和地域,纳采的礼品亦有所变化,如现代台湾简化为送水果篮、饼干篮、香肠、酒,朝鲜只送聘书。有些地区甚至把纳采和纳币合并,中国最迟至清朝,民间已有人把纳采合并于纳币,而日本亦把纳采合并于纳币。又因为这些地区纳采、纳征、纳吉三个订婚礼皆合为一礼,名称经常混用,如日本皇室的订婚礼就称为「纳采之仪」。

和中国古代婚姻中象征“从一”意义的茶礼[2][3][4](或包括茶礼在内的的四色礼)。[5]

参考文献

  1. 元朝·王晔《折桂令·答》曲:「一个将百十引江茶问肯,一个将数十联诗句求亲。」
  2. 明朝·郎瑛七修类稿》:「茶不移本,植必子生,古人结婚,必以茶为礼,取其不移植之意也。今人犹名其礼日:‘下茶’。…种茶下子,不可移植,移植不可复生也。故女子受聘,谓之‘吃茶’。又聘以茶为礼者,见其从一之义,二称皆谚,亦有义存焉耳。」
  3. . [2009年8月25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年8月5日).
  4. . [2015年7月1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年4月22日).
  5. . [2015年7月1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年7月20日).

参见

  • 正婚礼
  • 婚后礼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