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定

文定,或称送定纳吉下插定[1],又称「小聘」(「大聘」则指「纳征」或「过大礼」),是东亚传统婚礼三书六礼的订婚仪式之一。在传统婚俗中有纳吉纳征请期等仪式,如今则多合而为一。

出处

文定起源于《诗经·大雅·大明》:「文定厥祥,亲迎于渭。」《毛诗正义》笺云:「问名之后,卜而得吉,则文王以礼定其吉祥,谓使纳币也。」叙述周文王与正妃太姒定婚,赠与其礼品以订定婚约。而朱熹注:「文,礼也;祥,吉也。言卜得吉而以纳币之礼订其祥也。」

过程

文定包括压庚相亲换盅[2]尝汤献花等仪式。自汉已降,纳吉时男方所赠信物中必有红头绳,用于以后婚宴中的解缨礼。而以面食为主食的西北地区纳吉时,男方定会送女方两对称为喜馍花馍[3][4][5][6][7][8][9][10][11][12]喜馍中的一对做成鱼的形状,另一对做成兔的形状,而女方收到后留下鱼型喜馍,须将兔型喜馍用红线拴住回给男方。此俗之原因是鱼代表富裕和多子;兔子谐音“吐子”,也寓意繁衍多子;用红线拴上表示夫妻永结同心,富贵多子。[13]

压庚

纳吉中有压庚的进程,又称压帖换庚换帖换庚谱,本属问名礼内的进程,后来问名一礼不再独立成礼,合并至纳采或文定礼。

压庚是对合双方的八字帖后,双方交换庚帖、谱牒。有些地区男家须用礼盒装上庚帖,上压如意钗钏和钗钏送至女家。

换盅

流行于中国北方,双方就聘礼和嫁妆谈判时都需要媒人从中协助调解,以达成协议。议聘谈成后,双方分别宴请媒人以示感谢,同时也邀对方家长入宴庆祝。[2]

送信物

男家再送女子的首饰送到女家,作为婚约信物。[1]自汉已降,男方所赠信物中必有红头绳,用于以后婚宴中的解缨礼。

参考数据

  1. 清朝·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二十七回:「但我说明了他家是没有公婆的,不要叫鲍老太自己来下插定。」
  2. . [2013年9月2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年11月22日).
  3. .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03).
  4. . [2017年11月17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年6月11日).
  5. . [2014年].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5).
  6. . [2017年5月3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年4月10日).
  7. . [2018年3月28日].
  8. . [2017年12月29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年6月11日).
  9. . [2016年10月13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4-09).
  10. . [2017年5月9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年11月5日).
  11. . [2016年12月7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年6月10日).
  12. . [2017年7月25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年11月5日).
  13. . [2015-07-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4-22).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