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征
纳征是东亚传统婚礼中的订婚仪式,由男家进行。「纳」是的意思是聘财,而「征」就是「成」的意思,亦即是说男家需要纳聘礼后才可成婚的意思。又称为过大礼、放定、下财、下定、下礼、下彩礼、过彩礼、过礼[1]、行聘礼、行聘、行大盘、大聘,日本称为「结纳」(日语:/),朝鲜半岛称为「纳币」(:/),越南称为「/」。纳征是《礼记》三书六礼中,六礼的其中一项,演变至今,遵守的人愈来愈少,而且仪式已经给简化了许多,亦由于近世纳采、纳吉二礼往往与纳征合而为一,于是名称也经常混用。
仪式
纳征当日男家先祭祖,告知祖先将会与女家订婚。然后请媒人和亲友送礼书、庚谱、礼金、礼品到女家。有些地区要求送聘礼者除媒人外须为两位或四位全福女性亲戚,而《仪礼》、《朱子家礼》、《明集礼》等则无此规定。男家送聘礼者和女家迎接者皆要盛装打扮,女家迎接男家送聘礼行列,稍作招待后,男家人就送上礼书、庚谱、礼金、礼品,男家会把礼品逐一罗列,女家再按礼书点算。女家若满意聘礼,会把礼书放于祖先神位前,然后祭祖告知祖先纳征之事,并送上回礼、答书给男家。
茶被赋予了婚姻中的“从一”意义, [2]寓意婚约一经缔结,便绝无反悔,这是男家对女家的要求,也是女家应尽的义务。[3]所以纳征日“下茶”;[4]订婚之礼曰茶礼;女子受聘则谓之吃茶。茶礼也为四色礼(茶、酒、糖、喜饼)之一,[5]旧时若家境贫寒,出不起四色礼,其他三项可免,但茶礼却因其所代表的“从一”意义而万万不可缺。已经受过人家的“茶礼”,便有信守不渝的义务。[6]
- 回礼
纳征回礼亦称回盘、答回、回情,日本称为结纳返(日语:)。女方收下男方的聘礼后,视情形给一定回礼。[7]宋代时由于回礼多用盘捧上,所以称回盘。[3]。各时代、地区的回礼都不尽相同,通常包括聘礼的一部份再另外加上其他物品。
- 招待男家人
之后再继续招待男家人,最后送男家人离开。招待的形式简繁不一,有简单以茶点招待,亦有设盛宴款待者,完成后婚约便正式定立。
礼品
不同时代、地域的礼品差异很大,但一般皆有吉祥寓意或于婚礼时使用。
台湾
一般凑成六项(称为「六物」)或十二项,亦有迳以礼金替代,于红包上写明各色礼品名称。大抵上可包含
回礼
女家收聘礼后需要回礼,各地风俗不同,回礼也有差异。
参考来源
- 清朝·吴敬梓 《儒林外史》:第十回:「到第三日,娄府办齐金银珠翠首饰,装蟒刻丝绸缎绫罗衣服,羊酒、果品,共是几十台,行过礼去。」
- 明朝·郎瑛《七修类稿》:「茶不移本,植必子生,古人结婚,必以茶为礼,取其不移植之意也。今人犹名其礼日:‘下茶’。…种茶下子,不可移植,移植不可复生也。故女子受聘,谓之吃茶。又聘以茶为礼者,见其从一之义,二称皆谚,亦有义存焉耳。」
- . [2016年10月3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年4月10日).
- . [2015年7月1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年4月22日).
- . [2015年7月1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年7月20日).
- . [2009年8月25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年8月5日).
- 南宋·吴自牧《梦粱录》卷二十《嫁娶》:「男择日下聘,(女方)亦以礼物答回。」
- . [2017-03-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