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货

南北货,涉及柴、米、油、盐、酱、醋、茶等料理所需,或称「南北杂货」、「杂货」[1],偶兼售五金日用品

香港青衣岛杂货商
现代日本杂货商

由来

杂说

说法不一,是指满清时代的商人,多通过同业公会方式于南、北「」等进行买卖,货物遂泛称「南北货」。[2][3]

另外一说,则是北方代表「水」和南方代表「火」,而当时日常生活用的物品多由金属木材等制成,东方代表「木」和西方代表「金」,契合中国的五行理论。[2]

考证

北史·魏收传》:“南、北初和……求南货于收。”(南货)

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卷二五《委巷丛谈》云:“今三百六十行各有市语,不相通用。仓猝聆之竟不知为何等语。”

李斗扬州画舫录》卷一:“南货业……皆大江以南之产”。

翟灏考列,“市语如米行、丝行、绸绫行、线行、铜行、药行、典当、故衣铺、道家星卜、杂货铺、优伶、江湖杂流。”凡数十种,号称“江湖人市语尤多……事事物物,悉有稳称”[4]

隆庆(1567年至1572年)之后,海禁渐松,来自东洋交趾暹罗吕宋、猫里务等)及西洋中东欧洲)之舶来品渐多,市所贩卖亦由传统南北货而加入舶来品。

著名集散地

台湾

香港

相关

商业

参考来源

书目
  • 方芳. . 香港: 万里机构-饮食天地社出版社. 2013-02-01: 153页. ISBN 978-962-145-108-8 (中文). 试阅(繁体中文)
  • 刘还月. . 台北市: 台原. 1994.(繁体中文)p.240﹝节庆卷﹞
引用
  1. . 教育部《国语辞典简编本》. [2015-06-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1-10).
  2. . 文化部国家文化数据库. 2009-09-09 [2015-06-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6-17).
  3. . 公视网络商城. 2015-01-19 [2015-06-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6-17).
  4. 翟灏《通俗编》卷38
  5. (英文)Dihua bustles during Chinese New Year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Taipei Times
  6. . 教育部高中职信息技术融入教学资源网. [2015-06-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6-17).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