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庙
历史
台湾清治时期,道光十二年(1832年)十月,燕巢角宿村的许成响应张丙,以「将灭粤民」为号召,呼吁消灭客家人。客家六堆遂推举曾伟中为「大总理」、监生李定观为「副总理」,由武洛、高树、大路关组成右堆中军,于道光十二年十二月初一(1833年1月21日)进攻阿里港闽南聚落,遭土库闽南人马力为首抵抗。对此战争,钟壬寿的《六堆客家乡土志》记载:「贼被歼达二千余人,弃尸遍野,合葬于今北门埔万人堆,即『红庙』;后来始知其一部分系平民,六堆总部至为歉憾。」[1]
六堆也受清廷处罚,客家进士黄骧云两位家丁黄霆三、幸阿代罪处死、李定观在西势忠义祠前处决、曾伟中于押解北京途中被毒死,其他客家人入罪者上百位[1]。
祭祀闽南亡者的祠堂原名「万人冢」,后来民认为此名可能会死伤更多人,遂改称「男女坛」,之后为与祭祀客家死者的白庙区隔,再改名为「红庙」[2]。除红、白两庙外,弥浓广兴则设立祭祀黄霆三、幸阿的安乐坛[1]。
红庙原位于今日的过江村下淡水溪堤防,1923年因容易淹水搬迁至村内[2]。在1999、2000年报导时,当地人对两庙由来已不清楚,当地长者还以为当时械斗死亡的闽南籍尸骨葬在白庙后,客籍尸骨埋在红庙附近[3]。阿里港文化协会收集相关史料,协助编纂里港乡志,把红、白庙列入记载[2]。南二高新化-九如段通车后,里港乡公所还计划将此庙、与白庙、里港双慈宫、蓝家古厝等列为里港值得探访的景点[4]。
参考
- 施家顺、黄森松、邱春美. . . 行政院客家委员会. 2008-11-27 (中文(台湾)).
- 郭静慧. . 《自由时报》. 2000-11-13 (中文(台湾)).
- 翁祯霞. . 《联合报》. 1999-11-14 (中文(台湾)).
- 翁祯霞. . 《联合报》. 2000-03-17 (中文(台湾)).
![]() |
维基共享资源上的相关多媒体资源:红庙 |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