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文
签文是指信徒求签后得解惑用的文句。由于常以诗歌形式表达,又称签诗。东亚传统宗教的庙宇常会设置给信众问卜用签,求签后得相应的签文,就是由神佛给予的「答案」。

演化
签文来源于汉朝时方士预言吉凶的谶纬,到了唐末五代,许多庙宇将预言吉凶的诗刻在签条上,民众祈祷后抽取,自行抄写回家,亦可持签条请庙方人员解释。此种签文常作为神明与信徒的对话。之后,道教信徒大量运用,根据西元9世纪间的《玉壶清话》记载,求签活动已甚为流行,后来甚至将签诗范围扩大解释至所有预言,例如推背图。
现今的庙宇中签条大都一分为二,签筒上的签条只写着番号,再依照番号去取签诗纸片。祭拜后,不同地区或庙宇的信众会以不同方式取得签文。签文多半不附于签上,这情况下又有「取签诗」的步骤。
以台湾的庙宇为例,签文印于尺寸通常为12-15cm长,4cm宽的白色或粉红色薄纸。港澳地区的签文则多印于粉红色或黄色的纸上。日本的签文多印于白纸上。
日本人抽到凶签,就系在系签架(みくじ挂)上,不把凶签带走,有请神佛为自己改运的意味。
签文类别
现行寺庙盛行的签诗,依不同签诗数量,通常可分为「雷雨师一百签」(100首)、六十甲子签(60首)、「观音一百签」100首、保生大帝六十签、「观音廿八签」(28首)、「观音24签」(24首)、鹿港天后宫、澎湖天后宫一百签(100首)、金钱卦三二签、注生娘娘三十签、「吕祖六十签」(60首)、「廿八宿签」(28首)。
传说寺庙签诗诗文大部分为「神明扶鸾下降开示」而得,且每类型的签诗历史都达几百年,甚至千年以上。其中,这四种签诗当中,又以「雷雨师百签」最常见,通常是关帝庙采用。例如,台北檀越最多的行天宫即采用此套一组共有一百首七言绝句的签诗。
除了雷雨师百签之外,「六十甲子签」则为闽、台妈祖庙常用,「观音百签」为主祀观音菩萨之庙宇居多,「吕祖六十签」为吕祖的庙宇居多。至于配置「廿八宿签」、「观音廿八签」的庙宇则较为罕见。
日本神社各有不同种类的神签,签文多为汉诗或和歌。但是佛寺大多采用汉诗一百(也称作『元三大师百御签』)作为佛签,起源于比叡山延历寺「比叡山延历寺一百签」,各寺有签序不同、签数减少的现象,另有东京浅草寺「浅草观音寺一百签」,京都金阁寺「京都金阁寺不动明王佛签」。
等第
各组签诗等第不一,一般是「签王签」、「签首签」(签头签)各一支,象征「所求必遂」,抽到后须添香火钱。其余的签诗,一般以「上上」为最佳,「下下」为最差。
有组合为「上上」、「上中」、「上平」、「中上」、「中平」、「中下」、「下下」等。
或有组合为「上上」、「大吉」、「上吉」、「中吉」、「中平」、「中下」、「下下」等。
或者「上上」、「大吉」、「上吉」、「上平」、「中吉」、「中平」、「小凶」、「凶」、「下下」等。
或者「上上」、「上吉」、「中吉」、「小吉」、「末吉」、「中平」、「中下」、「下下」等。
图片
- 日本汉诗签诗
- 港澳庙宇的签诗签筒,「观音百签」置于墙壁供信徒比对抽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