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时行
申时行(1535年9月12日—1614年),字汝默,号瑶泉,晚号休休居士,直隶吴县民籍,长洲县(今属苏州市)人,明朝政治人物。嘉靖四十一年状元及第,累官吏部尚书、中极殿大学士,为内阁首辅。卒赠太师,谥文定。
申时行 | ||
---|---|---|
![]() 清孔继尧绘,石蕴玉正书赞,谭松坡镌之《申时行像》,为《沧浪亭五百名贤像》之一 | ||
大明太傅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中极殿大学士 | ||
籍贯 | 直隶苏州府长洲县 直隶苏州府吴县民籍 | |
族裔 | 汉族 | |
原名 | 徐时行 | |
字号 | 字汝默,号瑶泉 | |
谥号 | 文定 | |
出生 | 嘉靖十四年八月十六日 (1535年9月12日) 直隶长洲县 | |
逝世 | 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 直隶长洲县 | |
配偶 | 吴氏 | |
亲属 | 子申用懋、申用嘉 | |
出身 | ||
|
生平
申时行生于明世宗嘉靖十四年(1535年),其父申士章为一富商。祖父申干将其自小过继徐姓舅家,故幼时姓徐。嘉靖四十年(1561年)辛酉科应天府乡试第三名举人,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联捷壬戌科会试第二十八名,廷试拔为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回归本宗申姓。后受张居正提拔,曾任礼部右侍郎、吏部右侍郎、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礼部尚书、吏部尚书、中极殿大学士。万历十一年(1583年),张四维父丧丁忧三年,申时行代理内阁首辅。万历十三年(1585年),张四维居丧将要期满时病逝,申时行正式出任首辅。为政以维持局面、调和皇帝和御史等谏官之间矛盾为主要基调;虽拯救不少触怒皇帝者的性命,也因此被视为“首鼠两端”。
万历十九年(1591年),于择立储问题上在明神宗和言官之间试图调和争论,被言官参劾,辞官回苏州闲居。晚号休休居士。卒于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赠太师,谥文定,赐葬吴山之阳。
申时行于首辅任上开创“章奏留中”[1]及“经筵取消,改为进呈讲义”[2];其本意虽为拯救雒仁并让不听大臣讲学的明神宗至少可以自己看点文本,这两个惯例的养成都多少促成了万历怠政,并彻底切断皇帝与大臣们交流的渠道。
著作
《四库全书总目》说“其相业无咎无誉,诗文亦如其人”。着有《赐闲堂集》,万历年间参与重修《明会典》。另有《书经讲义会编》、《召对录》、《纶扉奏草》、《申定公赐闲堂遗墨》等。
家庭
曾祖申周。祖父申干。父申士章。母王氏,継母黄氏。重庆下。弟时德、时化、时杰。
注释
- 《明史·卷218》 列传第一百六
时行请毋下其章,而讽仁自引去,仁赖以免。然章奏留中自此始。 - 《明史.卷218》 列传第一百六
时行请虽免讲,仍进讲章。自后为故事,讲筵遂永罢。